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苏里格气田多级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低渗透气藏压裂水平井基本渗漉理论,对低渗透水平井压后产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正确预测苏里格气田多级压裂水平井的产能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低渗透气藏水平井压裂改变了低渗透储层的渗流特性,可以大幅度提高低渗透气藏产能;对于低渗透气藏,裂缝长度和裂缝条数是影响产能的重要因素;苏里格气田水平井多级压裂后的产能与压裂级数成正向相关,预测压后产能可以根据单裂缝产量(直井压后产能)估算,这对水平井及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在苏里格气田的规模化推广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致密砂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及砂体分布的不规则性导致优质储层钻遇率低,常钻遇大套泥层和干层。为了研究在气测值较高的泥岩层段进行压裂施工的可行性,选择处于相邻两条河道的三口水平井进行对比,其中一口井钻遇大段泥岩层。结合产量参数、微地震裂缝形态、示踪剂监测结果对泥岩层段最长的JQ1-8-H1井进行压裂必要性分析。通过对比,试气产量与河道宽度、砂体厚度呈正相关关系。微地震裂缝形态显示对于泥岩层厚度小于5 m的层段,裂缝纵向延伸较砂岩段小,但可以沟通远处有效产气层。示踪剂产出剖面结果显示,泥岩层段的产水率和产气率较高,取得较好的穿层压裂效果。  相似文献   

3.
岩心的人工造缝技术是模拟致密砂岩裂缝型油气藏储层特征有效方法。依据岩石裂缝形成发展趋势与岩石破坏机理相似特性,对岩心进行不同方式的破坏产生不同形式的裂缝,运用刀刃径向拉伸和径向共轭剪切破坏可制备出具有一条贯穿裂缝的岩心。运用轴向集中应力径向拉伸破坏,通过监测差应力的大小和方位,控制裂缝的扩展和裂缝网络的形态,达到制备出具有多条非贯通裂缝的岩心。人工裂缝制备方法,对于推动致密砂岩裂缝型油气藏岩心室内分析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致密储层有效开发的实现通常多采用水平井技术和体积压裂技术.体积压裂技术的增产原理在于,能够在水平井周围的致密储层中形成裂缝网络,有效提高致密储层的渗透能力,同时,体积压裂裂缝网络伴随有高度的复杂性.本文通过建立水平井地质模型、裂缝网络模型、双重介质模型,有效地模拟了水平井复杂裂缝网络的组织结构,以及复杂裂缝网络中流体的流动特征.模拟结果表明,裂缝网络的组织复杂程度,以及从主裂缝延伸的分支裂缝的发育程度,对水平井的稳产水平和最终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针对 G43-7井储层胶结疏松、注汽注不进、原油黏度高、易出砂等问题,利用 Meyer 三维压裂防砂软件对 G43-7井裂缝形态及施工参数进行优化,现场施工过程中通过小型压裂方法对泵注程序进行实时调整。压裂防砂施工后累积注汽量799 m3,初期日产液18.6 m3,日产油5.1 t,累积产油781.7 t,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该井的成功实施为改善稠油热采井注汽效果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吴起地区延长组岩心和薄片观察,研究了吴起地区延长组地层发育平行层面缝、低角度斜向缝和近垂向缝的组合特征.平行层面缝在泥岩、砂岩的岩性界面或层理面发育垂直裂缝多发育在夹层和岩性界面附近砂岩一侧,且有随深度增加逐渐发育、随着砂岩厚度增加逐渐减少的特点.岩石裂缝形成与岩石层面、岩性界面等薄弱面及区域构造应力场有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页岩气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页岩储层渗透率过低,需要进行压裂优化设计才能获得较高的产能。用雷诺数表征页岩气在裂缝内的非达西流动以及对井底流压的影响,建立了裂缝有效渗透率模型,将其引入到支撑剂指数模型中,建立了页岩气产能计算模型,并拟合了f函数,归纳总结了新的页岩气藏水力裂缝参数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应用实例计算表明,考虑页岩气在裂缝中的非达西流动后,裂缝有效渗透率、最优缝长以及页岩气产能都会明显减小,最优缝宽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油气田的开发实践表明,水平井压裂可以压穿多套储层,增加单井控制储量,提高单井产量。研究表明,水平井产能随裂缝条数、长度和导流能力增加而增加,且不同油藏状况下存在最优值。减少井筒根部和端部的裂缝间距可以增加水平井产能。在水平井压裂方案设计时,应根据储层地质情况和水平井压裂施工工艺,并充分考虑裂缝参数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来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压裂技术是油田增产、增注的有效手段,对于低渗透油气藏和产量达不到经济开发效益的井,必然要面临此类增产改造的问题。通过文献综述,介绍了压裂工艺的发展历史,阐述了国内外压裂工艺现状及新型压裂方法,并将无水压裂技术与常规水力压裂的优劣进行对比,建议将无水压裂与目前现有的常规压裂工艺结合起来,以达到降低施工伤害,保护储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RLW-2000M微机控制煤岩流变仪,以砂岩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三轴压缩条件下水压-应变-水压体积曲线演化规律,从水压、应变和水压体积三者关系反映水力压裂过程的力学特征;结合断裂力学观点分析了砂岩的水力压裂裂缝形态及破坏类型.实验结果表明:岩石在水力压裂过程的变形演化规律可分为四个阶段,揭示了孔隙裂隙的注水阶段、弹性变形阶段、体积膨胀阶段和贯通破裂阶段的特征;利用乘幂负指数拟合方程,能较好地模拟ε1-t与P-Vp曲线演化规律且精度较高;孔隙在有效围压剪切、水压挤压张裂和合力的拉伸作用下导致裂缝的发生、发展和贯通.  相似文献   

11.
不动管柱分压四层工艺技术应用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三级封隔器结合投球分层压裂工艺技术,可以实现自下而上不动管柱一次性压裂4层的施工目的。针对现场使用压裂管柱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分析研究,使压裂管柱结构得到了改进和完善。现场应用证明,管柱改进后压裂技术可操作性强、安全系数高、工艺效果突出,在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及苏里格气田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沿煤层顶板水平井分段压裂煤层气开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煤发育地区采用垂直井压裂井、多分枝水平井、水平对接等钻完井方式,很难获得经济产量。构造煤破碎松软,钻、完井困难,如果加大钻井液粘度,又会对煤层严重污染,难以形成有效的渗流通道。如果采用沿煤层顶或直接顶板底部钻水平井,进行水平井分段压裂,可有效提高煤层气渗流率,避免钻井液、压裂液直接作用于煤层而造成的储层污染。通过分段压裂在煤层及顶板处形成大范围的三维裂隙网络,可大幅度地提高单井产量和经济效益,有效超前解决煤矿瓦斯突出和涌出问题。基于上述理念设计施工的宣东二号煤矿XC-01H井,在液柱高度325 m时的排采初期已开始产气,该技术有望突破构造煤采气瓶颈。  相似文献   

13.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韩城区块碎软煤层气老井采用常规重复压裂技术效果不佳的难题,以X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初次压裂改造效果及剩余气产能特征,结合二次加砂与顶板压裂,提出顶板控底重复压裂技术。利用实验与数值模拟软件优化施工参数,优选100目石英砂控底并暂堵老缝、40/70目+20/40目石英砂支撑新缝的三级加砂工艺,优化射孔位置为距煤层顶部3~5 m,施工排量为9 m3/min,平均加砂比例为9%,形成增大储层改造体积、提高储层动用程度的顶板控底重复压裂技术。在X井进行现场试验,重复压裂后新增产气量268.1万m3,累计应用18口井,平均单井日产气量增加1 210.42 m3,有效解决了碎软煤层气老井重复压裂改造效果差的问题,可以满足煤层气老井二次开发及压裂作业降本增效的需求,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于超深井储层而言,地层破裂压力异常高往往制约着储层改造的成功实施.YQ8井就是由于地层破裂压力过高导致地面泵压超限不得不终止施工.结合YQ8井酸压施工情况,分析认为造成该井地层破裂压力异常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有:储层物性差、岩性异常致密、区域构造应力强、储层伤害严重等.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拥有苏里格、大牛地、太平地等天然气田,拥有长庆——呼和浩特、苏里格——东胜——准格尔、鄂托克——棋盘井——蒙西工业园区——乌海——临河——乌拉特前旗化肥厂等长输管线,拥有呼和浩特、包头、乌海等城镇管网、CNG加气站、LNG加气站,燃气壁挂炉、燃气热水器及燃气锅炉等燃气设施悄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气源厂——长输管线——城镇管网——燃气用户,近年来内蒙古燃气行业取得了巨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模拟井下压裂作用下胶凝酸和清洁酸作用时的碳酸盐岩破裂机制,了解两种酸液体系作用后的强度劣化效应,进行了拟三轴岩石力学试验以及3-D扫描。试验结果表明:与胶凝酸反应后,碳酸盐岩弹性模量、泊松比和抗压强度均呈降低趋势,其中泊松比降低幅度明显,酸蚀90 min时,降幅达到18.15%;与清洁酸反应后,碳酸盐岩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在酸蚀初始阶段小幅提高,当酸蚀时间达到90 min后,两者降幅分别为21.04%及23.55%,泊松比降幅为4.36%,岩石力学性质劣化效应明显,脆性指数升高12.09%;与胶凝酸反应90 min后,碳酸盐岩的脆性指数提高58.56%,破裂压力呈下降趋势;与清洁酸反应后,裂缝壁面粗糙程度明显降低,裂缝导流能力呈降低趋势。酸压后的力学性质劣化特征可为酸化压裂设计及参数优化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姬塬油田长8油藏平均渗透率相对较低,储层弱水敏、弱速敏,注水后水润湿性增加,近井地带结垢导致注水压力升高,欠注问题严重。针对姬塬油田长8油藏储层特征,研发低伤害、无二次沉淀酸液体系和防垢型表面活性剂段塞体系,引入特种疏水降压增注液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形成一套适用于长8油藏的润湿反转降压增注段塞体系,并对其配伍性能、吸附性能、接触角变化等进行室内评价。经分析可知体系稳定,且疏水材料吸附性良好,有利于隔水防膨,注水驱替启动压力和水流阻力降低,从而延长措施有效期。现场应用表明该注入体系满足配注要求,且措施实施后研究区单井注水压力明显降低,累积增注32893m^3,增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对研究区浅层长2储层的精细研究,对于浅层储层油气潜力评价至关重要.利用钻井岩心观察、岩石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样品物性分析和常规高压压汞实验,对储层展开精细评价研究.(1)储层岩性组成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填隙物成分主要为黏土矿物,其中主要组分为高岭石、绿泥石、水云母.(2)延长组长2平均孔隙度14. 51%,平均渗透率5. 01 mD.渗透率主要分布范围在0. 5~30 mD.(3)通过鉴定储层孔隙主要为粒间孔和溶蚀孔,溶蚀孔中以长石溶孔最发育,长2为5. 99%,延长组浅层长2储层孔隙结构以小孔、微细喉为主.(4)研究区共筛选出23个有利目标区,其中建议目标区8个,总面积24. 76 km~2.  相似文献   

19.
水力压裂过程中,布砂成功与否和压裂液返排控制有着直接的关系。而目前压裂液返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分析上,很少有定量的计算。且油田经常采用经济性较强的分层压裂,其压裂液返排的检测和控制,以及其模型和计算关系到水力压裂施工最终导流效果。通过建立压裂液由储层向裂缝,由裂缝向井筒以及井筒中的流动模型,并通过无因次简化数学模型来定量的计算多层压裂液的返排。以压裂液单层裂缝返排模型作为多层返排模型的基础,考虑了井口压力随时间引起压裂液返排比的变化,并利用VB程序编制双层压裂液返排模型,利用实例来计算其返排比。从而可推广到多储层返排应用中。  相似文献   

20.
水平井整体开发已成为胜利油田稠油油藏开发的趋势,利用筛管顶部注水泥的完井方法占水平井完井方法的77%.筛管顶部注水泥完井方法适用于天然裂缝性碳酸盐岩或硬质砂岩储层、单一厚储层或不要求层段分隔的储层、岩性较为硫松的中(粗)砂粒储层等,其工艺既解决了常规田井工艺水泥污染油气层的问题,又能有效封固产层以上地层,保证产层与上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