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德格尔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大师,还是一位对美学问题有着深刻见解的美学家。他在对传统美学的反动与超越中完成了自己的美学思想建构。他不仅回答了艺术的本质、艺术与真理的关系等问题,还提出了“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的命题,这一命题对人类的未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理查德·沃尔海姆是20世纪最重要的分析哲学家、美学家之一,他致力于研究艺术和精神分析的相互关系,因在精神和情感方面的创造性工作而著名,特别是在绘画视觉艺术方面。与其他分析美学家根据“制度、实践、历史和理论”来定义、观看或解释艺术品不同,沃尔海姆从独特的心理学视角对绘画艺术进行了理解和阐释,显示出分析美学视角的新转向。  相似文献   

3.
自从鲍姆嘉通创立美学以来,人们对这门学科的性质多有争论,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黑格尔的观点,他认为准确地说,美学应该称作“美的艺术的哲学”.由于黑格尔在学术界的权威性,美学这门学科的性质便由他一锤定音.自黑格尔以降,人们一般把美学视同于艺术哲学.本文对黑格尔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分析了艺术哲学等同于美学的不科学性,认为美学具有多学科的性质,属于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4.
西方艺术精神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转换是一个从“悲剧”走向“荒诞”的过程。本文旨在提取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美学灵魂作以比较分析,从而揭示这一历史性转换发生的必然性与合理性,追问西方艺术流变的潜在意蕴:以“悲剧”为美学灵魂的西方古典艺术的理性精神、乐观主义气质及艺术形式上的和谐完整性;走向“荒诞”的现代艺术如何以非理性、悲观及破碎裂变的艺术形式向古典艺术发起反叛;从悲剧走向荒诞的这一转换发生的美学、哲学、历史现实原因,及两者共通的美学主脉。  相似文献   

5.
卢梭作为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杰出思想家之一,与这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之间存在着特殊而复杂的关系。他虽加入了启蒙阵营,但个人与时代的因素却使他成为了这个阵营中的一个不安定份子。正如在哲学上,他用“回归自然”的思想批判封建专制,指责启蒙理性,在美学上,他提出了“自然与文明对立”的美学观,以此来揭示新古典主义美学的诟病,纠正理性主义美学的偏颇,进而深刻影响了西方近代美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对于“新美学”的建构,德国当代美学将其称为对鲍姆嘉通关于美学作为“感性认知”这一最初构想的再次复兴,其深层意旨在于,突破美学在近代之后的发展中伴生的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的复杂纠葛,在对美学本色的回归中彰显学科发展的新方向。梳理作为学科门类的“艺术哲学”与“美的艺术”之间的纠缠可看出,“艺术哲学”被用来取代“美学”,源于理性思维对感性逻辑的排斥,而后者恰恰在“美的艺术”中得以呈现;审视作为逻辑方式的“感性认知”与现象学之间的交错可明了,美学能够成为第一哲学,显示的只是二者作为感性思维的共同前提,却不意味二者拥有全然一致的致思方向。伴随这一剥离与区分,“新现象学”展示出通向“新美学”的可能路径:通过区分不同于“躯体”的“身体”存在的空间性维度,新现象学阐明了空间维度所蕴含的知觉之外的情感因素,而新美学正是在身体情感空间的现实化中开启美学复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中叶,是西方古典哲学终结、实证主义风起云涌、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时代。一直从属于哲学的美学正在极力跃出哲学的藩蓠,完成从古典向现代的嬗变。与自然科学发展相应,德国的费希纳(G·T·Fechner)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开创了实验心理学美学之先河;而实证主义也在英法美学园地结出了硕果,其中最早而大的一颗当数丹纳(HIPP0lyt。AdolpheTaine)的美学。一、丹纳的生平与著作丹纳(1823-1893),法国文艺批评家、史学家。他出生于法国阿尔顿(Ardenne。)市一个律师家庭,自幼博闻强记,长于思辩,老师预言他是“为思想…  相似文献   

8.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论文《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分析了中国诗画在空间意识表现上的美学特征。他认为:中国诗画中空间意识的表现手法是散点式的,其特征具有音乐的节奏与和谐的境界,其象征中国人最根本的宇宙观即形而上的“道”。宗先生的这一观点是辩证的、独特的,富有独创性。  相似文献   

9.
三点导读     
在中国新诗史上,徐志摩是位毁誉参半的诗人。客观地说,他对艺术形式的追求以及他的诗歌主张,很大部分是纯艺术的追求和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他的诗含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云游》是徐志摩早期诗作的代表作之一,虽然表现了作的“微哀”和“忧愁”,但仍是一首美丽的诗。  相似文献   

10.
李泽厚先生的“实践美学”生成于20世纪60年代,是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马克思主义、康德哲学中以人类主体为主题、为立足点与归宿点的主体性哲学融合起来建构的突出人类精神现象的美学思想;同时,李泽厚先生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起源的思想、关于现实地改造世界活动的思想改造了康德哲学中的先验理性思想并在其基础上形成了“积淀说”。但其理论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作为哲学家和作为社会学家的齐美尔,对美学和艺术十分关注,并把这种关注融合到他的哲学文本和社会学文本之中,从而呈现出诗化形态、社会审美和艺术之维的美学片断。齐美尔的这种审美文化思想折射出“美学社会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12.
张媛 《现代语文》2007,(5):92-92
黑格尔的美学(即艺术哲学)是他的哲学体系圆圈上的一段弧,它就是一个以“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为中心的美学体系。正是这个“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中心命题,在客观唯心主义的绝对理念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把理性与感性,内容与形式,主体与客体,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服装美学是高等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它属于美学范畴下的一个部门美学,美学研究属于哲学的范畴,因此美学又名“艺术哲学”。服装美学既有理论思辨的哲学性质,又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专业领域,与哲学意义上的美学研究相比,服装美学更为感性、具体,在某些内容上更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张岱年是我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在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他建立了“新唯物论”哲学,实际上是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又一条新途径。他早期对中国哲学的研究,充分肯定了中国哲学的地位和价值,揭示了中国古典哲学的精华是固有的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以及人生理想的优良传统;在辩证法、本体论等方面突出了中国哲学的特色。研究方法上,他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研究中国哲学并注重比较法、逻辑解析等方法;他从经济、政治因素的制约以及哲学自身内部的矛盾运动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哲学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他预测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是适合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与自然科学相呼应,走综合创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科林伍德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与考古学家,在他的理论创作生涯中,《艺术哲学新论》和《艺术原理》集中反映了他的美学思想。《艺术哲学新论》所代表的是他前期的美学思想,在这部美学理论著作中,科林伍德详细阐述了艺术哲学的基本原理,同时强调了艺术与科学、宗教、历史、哲学间的关系,从情感、实践、理论等层面向我们论述关于艺术概念的观点,并且提出研究艺术的基本思维方式——想象,这为西方艺术哲学的研究打开了新局面,科林伍德在西方被认为是克罗齐美学思想的继承者,并且许多人把克罗齐与科林伍德的理论联系在一起,称其为"克罗齐—科林伍德表现主义美学"。  相似文献   

16.
望文生义地认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也是一种读者中心理论,这是20世纪西方美学史研究的一个严重失误。本文希望通过对伽达默尔美学思想的详细分析,还其理论一个真实的面目,认为伽氏的美学研究是其本体论哲学解释学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对他的思想理论中三个关键词的分析,认为无论是他对理解的历史性的强调,还是对艺术游戏本身特点的着重论析,最后都落实到对真理的关注,并通过对存在真理的关注,使艺术的意义得以开启。这其实才是伽达默尔美学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尼采诗化哲学的特点是“真”与“美”的同一,他通过构建“悲剧哲学”建立了他的“诗化哲学”的体系;尼采的“诗人哲学家”是“全新类型的哲学家———艺术家”,以非理性的“直觉”认识世界,表现了尼采哲学的“诗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哲学的美学比经验的美学在格调上或许要高些”,但人类认识世界的终极目的是改造世界。美学需要回到具体的、个别的经验中来,用于指导生命的个体的审美活动,指导艺术创造,本文试图从美学的一个范畴——悲剧,来作这种尝试。旨在阐明在诸艺术形式中悲剧美的表现是有共同规律可循的,那就是对比的方法。全文也分析了悲剧美表现中的各种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19.
对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美学思想的挖掘和阐发,是我国美学界在20世纪后期努力的方向之一,但对结合《手稿》发表时即欧洲19世纪前期的社会思潮来分析马克思提出“美的规律”的动机和目的,界定它在当代美学研究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却一直为美学界所忽略。因此,我们重提“美的规律”,其要旨在根据《手稿》,阐明它的实际内容并应用于当今美学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禅宗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具有深广影响的“四大美学主潮”之一。作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生命智慧,禅宗美学以其独特的观照方式、体悟方式与生存方式,创构了禅意盎然的空灵艺境,成就了中国古典艺术精神史上的一个高峰,积淀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与西方知识论哲学美学不同,中华美学精神通常体现为宇宙精神、生命精神与艺术精神的浑融通达与气韵贯通,其精神旨归与终极关怀是宇宙、生命与艺术的圆融无碍之境界。从宇宙论哲学维度看,禅宗美学具有静观终极存在的宇宙意识;从生命论哲学维度看,禅宗美学追求生机盎然的自由境界;从艺术论哲学维度看,禅宗美学标举直觉顿悟的审美意境。体悟领会禅宗美学的智慧精神是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与中国艺术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