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举例性介绍娄底方言中的语法现象,分为三部分,即:(1)一些词的词性,用法与普通话的同异;(2)几个特殊的活用词;(3)特殊的词缀“公”,“里”。  相似文献   

2.
官话方言语法因其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一直受到学界关注,但在众多研究成果中对官话中名词及名词性短语的研究稍显薄弱。通过对前四十年官话名词及名词性短语研究的考察,发现学者们的成果从研究对象上看,主要集中在中原官话区和西南官话区的名词及名词性短语研究;从研究内容上看,学者们对名词词法问题和人称代词及领属结构问题更为关注。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分析,认为体词性三字格詈词属于词而不属于语的范畴;第二部分对山西方言中存在的体词性三字格詈词作了简单的认知解读,认为这些詈词都包含普遍的"人是万物"的隐喻概念.  相似文献   

4.
重点强调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互译中词性转换的重要性,列举了多种词性转换的句子。通过这些例句读者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能更好地运用词性转换将译文翻译得更加贴切。  相似文献   

5.
在近十年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我发现,通渭方言与很多古代汉语中出现的字词,在意义、词性、用法、读音上都有着一定的联系,甚至可以说很好地延续和保留了这个词在古代原有的一切属性.但这个字的词性和用法等,在普通话的日常习惯用语中已经不存在或发生了重大改变.基于此,遂收集抄录,对比分析研究,以期交流.  相似文献   

6.
“者”是古代汉语中很常用的一个词,但是对“者”字词性的研究,学者们意见分歧颇大。翻阅较有权威性的语法著作和字词典,关于“者”字的词性众说纷纭,令初学者难以适从。为此,笔者对“者”字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方便初学者阅读理解。  相似文献   

7.
从语内迁移(intralingual transfer)和语际迁移(interlingual transfer)两方面对词性失误原因进行归类分析(语内迁移又从词汇的语法分类性,词汇的转类性,词汇的复合性,词汇的派生性四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说明英语教学中词性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阐述如何进行词性教学,并从中引出对词性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述的思想准确而又完整地再次表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它能反映出一个语言学习者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由于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结构差异,表达方式的不同,侧重点的不同,使我们在翻译过程中不能采用逐字逐句的套用结构来进行翻译,本文从翻译中的词性转换入手,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基本的词性转化规律,提高翻译技能。  相似文献   

9.
语义是翻译的关键。翻译语句 ,务须做到理解语义要透彻 ,表达语义要精当。翻译过程中语义的判别 ,主要依循原文所展布的语言情境 ,具体的翻译应借助于具体语境来检验和订正语词的语用意义 ,同时离析和裁断其语句意义与语用意义。从某个方面来说 ,翻译的首要使命就是通过语符的转移来还原原作所记述的客观语境。译作的忠实程度取决于语境的还原程度  相似文献   

10.
有的语法书认为“为了”兼介词和连词两种词性,把名词性成分前的“为了”看成介词,把动宾,主谓短语等谓词性成分前的“为了”看成连词。另外的语法书却认为无论“为了”用在名词性成分或谓词性成分前都是介词,文章认为后一种看法更合理,因为介词关非只与名词性成分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