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译诗不易,而译杜诗尤甚,不仅难在内容,亦难于形式.本文从译诗语言艺术和思想内涵两大层面,对四位英美名家所译《旅夜书怀》加以比较探讨,同时就中华文化经典之作翻译传播的优劣得失以及译诗观念和策略进行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2.
在先秦时期,《诗经》很少被称作《诗经》,当然,我们在《礼记.经解》、《庄子.天运》等中发现渐渐有了变化;当时称作《诗》,或《诗三百》。除过六首笙诗,共三百零五首。这三百多首诗的编辑整理,还是一个难以索解的问题,但大体上人们认为和鲁国的乐师有些关系。作为后来儒家的主要经典文献,《诗经》往往被认为是孔子删削整理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提出的说法,认为诗原有三千,经过孔子的筛汰,留下了十分之一,人们称作“删诗说”。平心而论,司马迁的说法夸张了一些,通过对《国语》、《左传》等历史散文和诸子散…  相似文献   

3.
酒与诗     
酒自从被发明以来,便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是酒与诗的密切关系,历来为世人所传颂.饮酒赋诗和以诗吟酒,酒助诗兴诗味浓,许多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都是大诗人们在酒后所创作的.  相似文献   

4.
邱澎 《大理文化》2022,(1):41-46
这是一个彰显个性的时代,一部手机就可以把自己想展现的"诗与远方"呈现.它们往往是美丽的风景、赏心悦目的花朵、一望无垠的天空、激情澎湃的大海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不知是先有"诗与远方"还是先有追求、爱恋、美好.不管怎样,我始终觉得这样的"诗与远方"对于别人而言是能轻而易举得到的,但它却离我很遥远.我的"诗与远方"是夹杂在...  相似文献   

5.
卡夫卡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过长期的深入研究.这种研究既源于现代犹太人对异质文化的一般兴趣,也出自卡夫卡个人无意识的深层心理需要.卡夫卡中国文化情结的突出表现,见于他对清代诗人袁枚<寒夜>一诗的"着迷".<寒夜>一诗包含着生动而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内涵,有可能为卡夫卡提供他所需要的心理图像.他对<寒夜>一诗的"图像学"解读,充分反映了卡夫卡文学斗争的艰巨、微妙和复杂.据此,后人有可能对卡夫卡的牺牲和贡献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调,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晚唐诗人杜牧这首七绝,历来为人们传诵不已.扬州二十四桥,也因此名闻遐迩,千古流传.诗家骚客吟诵扬州及二十四桥甚多,留下不少佳作,而影响最大的恐怕要算杜牧的这首诗了.  相似文献   

7.
我认识邱澎是因为她的诗,一个苍洱大地上的默默歌吟者.她的诗,像秋虫,在成熟的田野里低吟浅唱,让人在繁复的生活里,不经意就受到感染,放下忙碌,重拾生活的真味,饱饮一壶透彻肺腑的香茗.她的诗,像萤火,在黑夜里闪烁,让读者在生活漫长的旅途中,看到星星点点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韩碑>是李商隐诗集中较为独特的一首.关于此诗的主旨,前人多认为是赞美裴度、韩愈淮西平叛一事,褒奖韩愈所作的<平淮西碑>,为此碑被推倒鸣不平,兼表达李商隐评定叛藩的政治主张.本文则通过对有关史料以及李商隐对韩愈态度的详细分析,认为<韩碑>一诗是义山仿韩戏作,意多嘲讽,主旨在于讥讽韩愈热衷名利、攀附权要、为文不德,以至遗留笑柄.宋代以后尊韩风气太盛,以至前人对<韩碑>诗主旨进行了错误解读.  相似文献   

9.
本事说、美刺说以及正变说是<毛诗序>吸纳<春秋>学说后的新创造.<春秋>学说对汉初<诗>学的转型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毛诗序>表述方式与引事明诗多与<左传>相合.考察西汉学术源流,<毛诗序>当成于贯长卿之手.贯长卿之学术特征、生活时代及文献记载三者都切合<毛诗序>作者的特定条件.  相似文献   

10.
高一有感     
有人曰:高一如诗.又有人曰:高一如斯.坐在安静的教室里,耳畔传来了沙沙的书写声;讲台上,老师正在绘声绘色地循循诱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论中有"文如其人"之论,认为诗像人一样,是一个血气灌注的生命有机体,是人内在精神世界的物化形式,因此常常以人喻诗、以人论诗、以人评诗。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艺术的自觉时代,是中国文学艺术理论的鼎盛时期,"诗眼"说也得到了极大发展。晚唐五代出现了大量研究诗法诗格的著作,对于字句锤炼及"诗眼"问题颇多论述。"诗眼"说发展到宋代,不但正式提出了"诗眼"这一规范化的范畴,而且对"诗眼"的内涵、结构、功能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且扩大到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以研究诗法句法为着眼点,以提炼"警策"之句、之字(眼)为关键,以"以少胜多"为表达效果的"诗眼"说不但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形成共识、论之者众,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随着中华文化的影响所及,传到了海外,特别是在日本和朝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武黎嵩 《中国文化》2011,(1):181-188
陈寅恪先生《诗集》有两首题为《寄卞孝萱》的诗,这两首诗陈寅恪先生遗诗残稿中没有,唐筼编诗目不载,卞孝萱先生生前也已失去了陈先生手稿。此二绝句録自吴宓先生抄存稿,藉此世人才知道有这两首诗。时人程巢父曾撰《卞孝萱娱母陈寅恪寄诗》文,试图揭示此诗背景。  相似文献   

13.
它可能是格雷的《挽歌》,诗里的每一行几乎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引语。托马斯·格雷所写的诗也许是英国语言中最有名的诗了。他的诗再版了数百次,译成我们所能想到的各种语言,甚至译成拉丁语、希腊语和希伯来语。他的诗一直被世人引用、仿效,我们几乎不知为什么他的诗如此受到喜爱。然而,下面他的几行诗作总使我们久吟不厌:  相似文献   

14.
讽谏作为诗歌的一大社会功用,从<诗经>时代就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正是<诗经>中大量的讽谏诗开启了中国讽谏诗之端,对后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其中屈原便是一继承者.屈原的作品特别是<离骚>所流露出来的讽谏意味正是继承和发展<诗经>中这种讽谏传统而来的,同时这种讽谏特质在经过屈原的发展后,随着时代的变化又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完善,逐渐形成了我国文学史上讽喻、批判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5.
白族诗人晓雪出版的诗集已有&;lt;采花节&;gt;、&;lt;苍山洱海&;gt;、&;lt;爱&;gt;、&;lt;绿叶之歌&;gt;、&;lt;晓雪爱情诗选&;gt;、&;lt;晓雪诗选&;gt;等九种,其中&;lt;晓雪诗选&;gt;和长诗&;lt;大黑天神&;gt;都曾在全国获奖.他还创作有&;lt;生活的牧歌--论艾青的诗&;gt;、&;lt;新诗的春天&;gt;、&;lt;诗的美学&;gt;、&;lt;诗美断想&;gt;、&;lt;诗美的采撷&;gt;等诗论专集和多部散文集,其论文&;lt;我国当代的少数民族诗歌&;gt;也曾在全国获奖.这说明作为诗人和作为评论家的晓雪是二位一体、相得益彰的存在.我认为,无论是以历史的眼光还是以艺术的眼光来看,其诗都还有许多值得关注的地方,其中最突出的应是其诗的民族个性和民族风格.它说明,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最具有个性和风格的东西,往往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失去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6.
朱立华  黄旭 《世界文化》2010,(12):14-15
<正>但丁·加百利·罗塞蒂(1828—1882),即D.G.罗塞蒂,为拉斐尔前派诗人的重要代表,他的诗对英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G.罗塞蒂是诗人兼画家,左手写诗、右手作画,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每一诗节宛如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他的绘画具有叙述的特征,而诗歌则具有画面的质感";他的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人物情景一动一静,"充满了颇为感性的琐碎和可以触摸的无形"。  相似文献   

17.
诗的话题     
杨湛 《大理文化》2005,(6):42-43
喜欢诗,也许是缘于母亲教给的童谣,那生动有趣,充满悬念,富于节奏,朗朗上口的童谣,使我幼小的生命从咿呀学语开始就进入了诗的世界.儿时的许多往事,大多已经淡忘,可有些念诵过的童谣,至今依然记忆犹新:"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子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到张家楼上歇,张家楼上耗子多,把我的耳朵咬一大缺.耗子呢?钻洞了.洞呢?草塞了?草呢?牛吃了.牛呢?剥皮了.皮呢?蒙鼓了.鼓呢?打烂了."月亮嫫嫫,打发哥哥.哥哥上学堂,学堂满,下笔管.笔管通,像相公.相公郎,讨了媳妇忘了娘……"  相似文献   

18.
唐代禅诗是唐诗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一笔丰厚的文化遗存,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高华的审美境界、优美的文学表现,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唐代禅诗研究一直以来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现有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但研究者聚焦的对象大多是文人的禅诗,尤其是名家、名篇个案研究,并且研究方法常着眼于语言文字、艺术技巧、审美境界的纯文学层面的研究,而感悟境界方面即"切玉刀"方面的研究则较少涉及.  相似文献   

19.
与书为伴     
15年前,盛夏.一个13岁的乡下男孩揣着向父亲讨来的两元钱,光着脚走了十几里路进了县城.新华书店是他唯一停留的地方,他在眩晕状态中鬼使神差般抽出了那本<唐人七绝诗浅释>.  相似文献   

20.
近日因清理旧积文件 ,无意中发现了缪钺教授的一通旧札 ,附有他 1990年作的七律《秋柳二首》。两诗清丽蕴藉 ,格高调古 ,甚耐讽咏。味其诗题 ,当由王渔洋的名作《秋柳》而发感兴 ,但较之于王渔洋诗绝不逊色 ;置之于中晚唐诗中几亦难辨。如此佳作 ,当今罕见。时下的某些干部诗、文人诗乃至诗人诗 ,在报刊上登载时也标为五绝五律、七绝七律 ,读之则格律全乖 ,平仄不协 ,只能说是五个字七个字一句的顺口溜。真如鲁迅所说 ,如果见了此类闲得发慌 ,胡诌歪诗的先生 ,真该劝他们不如去陪太太喝咖啡去。反复讽诵缪先生的这两首诗 ,深觉不应自秘 ,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