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唐霞 《成才之路》2011,(8):15-I0010
爱的教育源于责任,责任又源于爱心。爱与责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体现,是师德的灵魂。对教师道德的深度理解,是现代教育成功的关键元素。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爱与责任在现代教育构建教师道德体系中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2.
崔学勇 《林区教学》2014,(8):112-113
"后进生"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考验着教师的爱心和耐心,对教育事业的奉献与责任。一名合格的教师绝不会让"一个孩子掉队"。而最容易掉队的,就是那些所谓的"后进生"。从爱心、耐心、关心三个维度,研究探讨"后进生"的转化问题,以求与同行共鉴共勉。  相似文献   

3.
<正>著名教育家叶澜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用心让学生感受心灵的春天,是人本教育的核心。所以,班主任要学会用心教育学生。一、用爱心承担育人责任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光荣职责。唐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韩愈对教师第一位的定位就是"传道"。教师有一颗爱心,是承担育人责任的基础和前提。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正因为教师从  相似文献   

4.
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我认为教师的"爱心"与"耐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案例背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我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能否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我们遇到课堂中的"意外",需进一步思考:当学生不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当教师的预设不能顺利生成时,我们该怎样在意外之处造就精彩?"用教育传递爱心,用爱心播种希望,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一辈子都有意义的事情……"2008年8月,我积极响应市教育局  相似文献   

6.
<正>"责任促事业,爱心伴学生。"说实话,这句话伴我走过了十几年的教育生涯,是它支撑着我行走在不断摸索、探索、跟进的教育教学路上,是它帮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是它帮我一次又一次地迎接挑战,更是它不断地鞭策着我,让一个学识浅薄、一无所知的我有了些许的进步。如今在这儒雅而又温馨、向善的校园里,在学校的核心理念——"崇德向善"的倡导下,在"博雅兼善、融则于心"的指引下,我们仍然需要一份责任、爱心融入这个和谐、快乐的  相似文献   

7.
<正>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在教育中,学校、教师、家庭及社会均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尤其是家庭和社会,二者对教育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正如家教名言中所说的"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依靠、协调发展的格局,是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打破学校和社会的界限,拓宽教育思路,在发挥教师和学校能力的同时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从而营造学校、教师、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8.
黄天虎 《考试周刊》2013,(56):169-170
教师除了要有满腔的热情、爱心外,还要注意教育方式。教师如何把热情与爱心传递给学生,如何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这份爱,同时让这份爱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呢?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作者不断摸索和总结,发现教育要从"心"开始。  相似文献   

9.
爱心不是教育的全部,但爱心是教育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正因为爱,所以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所以对教育、对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真正的教育,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正>有人说:每位教师都是一位雕塑家,他的一举一动都在雕塑着自己,也在雕塑着学生。三年为师,三尺讲台,渐渐地,我对教师的职业有了深刻的认识。身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怎能拒绝用爱心铸造师魂?最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的可读和可贵之处,不仅仅是因为苏霍姆林斯基教给了我们许多教育理论思想,还在于这本书中充满了一种教师对学生的无法抗拒的爱心——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塑造心灵的教  相似文献   

11.
韩愈在《师说》中开宗明义地对教师提出了三点要求 :传道、授业、解惑。这一观点在今天看来 ,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代教育体制中的教师 ,有责任使学生更多地吸收有用的知识 ,明白更多自然与社会的道理 ,使其朝着有益而健康的方向发展。作为一名教师 ,塑造灵魂仍然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 ,不仅要让学生懂得更多的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科技飞速发展中获得人格健康伸展 ,这已然成为新世纪“人的教育”的最为本质的要求。“人的教育”首先体现为“爱心教育”。作为一名教师 ,如果没有对学生加以心灵唤醒 ,其教育效果是失败的。让…  相似文献   

12.
<正>爱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呢?下面结合我的实践经验,谈一点体会。一、发挥师范作用,进行爱心教育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言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影响着全体学生。"所以在课堂问答和操练中,教师应尽量多采用"group work,  相似文献   

13.
<正>一、心灵写诗:《爱心与教育》的最初题名《爱心与教育》一书出版后好评如潮。语文特级教师程红兵赞其为"一本活的教育学",还有无数教育界的同行将此书奉为圭臬。可以说,该书的教育学价值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评价都止于这种认可。《爱心与教育》出自于教师李镇西的笔下,是一本探索素质教育的手记,大家自然而然把该书当作教育类著作来读。然而,读者却忽视了李镇西同时也是一名从小便怀揣着"文学梦"的语文教师,还是一  相似文献   

14.
质疑与创新     
程丽萍 《成才之路》2012,(30):82-83
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和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在这种教师主宰课堂的单一的交流形式中,学生只能老老实实地坐着,循规蹈矩地举手,耐心地等待着发言的机会,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无疑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更谈不上享受自主思维、自我发展的乐趣。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众所周知,目前提倡的素质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位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问题一、组织机构与工作任务不相适应大部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机构力量薄弱,一些学校没有真正具体负责学校工作的管理机构和责任部门,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的学校把负责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机构设在计算机组,有的甚至设在总务处。因此,工作难以落实,责任不到家。另外,由于受教师编制的硬性控制,电教专业教师严重短缺。即使有的学校配上了专职教师,但工作量偏重,没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中去。可见,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不健全,已成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中的“瓶颈”,严重地制约着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进一步地深入开展。二、…  相似文献   

16.
正现在的教育已不是单纯传授知识的教育,一位有理想的教师应该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为其终身发展打下丰厚的精神支柱。今后,我们教师要做好对学生树自信、有爱心、养习惯三方面的教育,切实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一、引领学生要有自信美国诗人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心是成功的法宝,教育的艺术不在于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在于帮助学生在困难面前树立自信,获得勇气。具体来说,自信应从以下两方面做引领。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教育领域,教育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它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先进技术手段来解决教育问题,以实现教育的最优化。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作用发挥的关键也在于信息技术教师的中介作用,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中国的现代化教育中作用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因此必须加快进行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王峰 《生活教育》2014,(13):80-82
在教师承担教育责任过程中,会围绕着"教师应该怎么样"、"值不值得成为教师"、"为谁承担教育责任"、"承担怎样的教育责任"、"怎样承担教育责任"以及"如何处理责任和利益的关系"等关键问题,出现了期待冲突、认同冲突、效忠冲突、内部角色冲突、价值冲突和利益冲突等形式的教育责任冲突。  相似文献   

19.
教师,似乎是大千世界中难有惊天伟业的职业,疲惫的身躯、清贫的生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孩子王"单调的工作,是教师留给许多人心头挥之不去的形象;而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好像与他们离得太远。但英雄的重庆开县教师群体用自己的行动向世界彰显了中国教师的责任与勇气、风采与风骨。他们用爱心与生命诠释着教育的真谛、支撑着中国的未来。今天,一代中国教师三尺讲台内外的平凡工作中,处处可见这样的真性情、真精神!  相似文献   

20.
教师生涯在责任中启航 我很庆幸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并为之奉献出我的青春、智慧、汗水和爱心。我无怨无悔地在基础教育战线上工作了28年,回顾祖国教育发展的沧桑巨变,心情格外激动。可以说,我的成长,渗透了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我的发展,微缩着新中国教育事业的曲折和前行。我的中学时代,是在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那是—个狂热的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