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江苏省张家港市城北小学以"仰望"为校训,以"绿色创新,自由开放"为发展理念,不断丰富学校文化内涵,促进学校特色发展。随着学校发展,绿色教育成为学校一大特色。学校逐渐建构起以"绿色教育"为中心,涵盖并辐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完整体系,日益显示出其独特的"绿色"魅力。学校所崇尚的绿色教育,以"科学、人文"为核心,遵循生命成长规律,培养师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如绿色技术、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绿色生命、绿色教育等已日益被人们所接受。为此,学校从创建绿色学校出发,以校园为主阵地,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强化可持续发展管理、校园环境的建设、课堂教学的渗透、校内活动的开展、校园文化的形成等五个方面进行实践与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绩,有效地提升了学校品位。  相似文献   

3.
正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更是生命的象征,也是沧州市水月寺小学的文化基色。水月寺小学开展的"绿色生命教育",紧紧围绕"蕴育绿色童年,探寻生命美景"的办学理念,依托"七彩阳光生态体验"教育工程,通过生命与成长、生命与安全、生命与关怀、生命与价值的教育活动,唤醒学生的道德体验,使学生经历生命感动,体认美善人生。1.在活动中感受生命教育的精彩。帮助他人,快乐自己。三月是学雷锋月,学校号召学生们发挥最大能力为学校或社区做好事,各班评选出身边的"小雷锋",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学生们还自发组织起来,用自己积攒的零用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如绿色技术、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绿色生命、绿色教育等已日益被人们所接受。为此,学校从创建绿色学校出发,以校园为主阵地,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强化可持续发展管理、校园环境的建设、课堂教学的渗透、校内活动的开展、校园文化的形成等五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如绿色技术、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绿色生命、绿色教育等已日益被人们所接受。为此,学校从创建绿色学校出发,以校园为主阵地,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强化可持续发展管理、校园环境的建设、课堂教学的渗透、校内活动的开展、校园文化的形成等五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近五、六年来,虹口高级中学大力推进"绿色生命教育",以绿色班级建设为载体,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倡导班主任开展生活德育,注重德性的体验,在班级工作中,"以友引领。以情熏陶",密切了师生关系,活化了德育,大大提升了德育的有效性。一、以绿色班级建设为载体"绿色班级"是指在生命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以师生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7.
<正>孩子需要一个完整的童年。一所有特色的学校,将在孩子身上留下一些东西,这留下的东西就让孩子带有这所学校的气质。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为每个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幸福打好基础"的办学宗旨,每一位教师都从生命的视角关注、实践,坚持"立德树人",提高师生素质,营造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充满生机、积极向上的德育氛围;发展"绿色教育",全力营造彰显学校品味的育人环境,不断丰富绿色文化的内涵;关注"个体生命",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  相似文献   

8.
《青海教育》2012,(6):5
西宁市吧浪小学是城北区西川最远郊的一所农村学校,自2008年被评为城北区首家青海省绿色学校以来,学校力主创建以德育为主的绿色校园特色文化。学校制定了"创建绿色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绿色德育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开展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9.
中山三路小学是一所有50多年历史的老校,坐落在广州市繁华中心区,东邻绿荫重重的广州烈士陵园,西望革命历史教育基地农民运动讲习所,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颇为优越。学校近年来围绕“师生规范齐抓,创建绿色学校”这一目标,赋以硬件以生命,赋以软件以灵魂,从文化的视野来认识,从生命的视角去实践,做好绿色学校创建的各项基础工作,丰富了师生的生命内涵,使学校成为师生实现人生价值的绿洲,努力把学校建成合格的绿色环保学校,从而有力地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10.
正绿,是生命的颜色,代表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厦门市园南小学从榕树之绿,联想到生命之绿,并基于生命化教育的思想和本校的环境特点,提出了"让绿意点亮生命"的特色理念,开展了以"榕文化"为主要切入点的特色学校建设。学校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通过创建学校文化、创新课堂教学,开发校本课程、创建德育体系等,开展生命化教育,使学校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生命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校开展了“绿色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提出以“自然发展、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绿色教育”办学理念。打造尊重学生主体需要、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课堂成了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12.
正江苏省常熟市报慈小学建于1989年,是常熟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江苏省实验小学。现有34个教学班,1600余名学生,94名专任教师。学校以"基础扎实,学有所长"为办学目标,围绕"生命教育"和"智慧课堂"两大主题实施教育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开展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一种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学校秉持这一理念,以关注学生的个体生命为起点,以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为旨归,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实践。以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  相似文献   

13.
胡国潮 《中学教育》2007,(12):37-38
当前,"绿色教育"已成为许多学校的办学追求。打造"绿色学校"也往往成为提高一个学校办学品位的一个切入点。然而,"绿色学校"不等于"绿化学校",不应仅仅是一种生命的颜色,它更象征着一种文化、一种文明。它应该是校园物化环境与文化气息的有机统一。学校应借助"绿色环境教育"这一火花,点燃起学生保护环境、尊重生命、关爱他人、回报社会的强烈公民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南苑学校创办于1993年,是姜堰区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顺应生命成长的教育规律,锁定"让每一片叶子都闪亮"的办学目标,形成了以"绿色""阳光""生命""成长"为核心的树香文化,确立了"厚德树人"的校训,形成了"绿而不同"的校风、"春风化雨"的教风、"学以致用"的学风,致力于实现"秉承绿色教育理念,打造树香人文校园"的办学愿景。  相似文献   

15.
全社会都在努力建设良好的未成年人生命教育氛围,教育领导部门、学校、教师担负着教育学生的重任,应立足生命教育教学实际,把握普通小学生命教育开展的现状,从中找出目前开展相关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阻力,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为主体,形成生命教育四元模式——"研""培""导""推",并提出有效开展普通小学生命教育的几点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这里的绿色管理,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和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思想,它以服务社会、家庭为己任,以促进更优更快的发展为责任,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协同活动为艺术,它更强调管理者"以人为本"的绿色理念,更关注师幼的生命个性展现,更善于调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龚浩 《四川教育》2012,(11):37-37
主持人:事实最能说明问题,让我们听听以下几位老师在校本教材使用过程中的案例和他们的思考,期待老师们从中得到启发、借鉴。一、校本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2010年,根据学校的发展思路和办学理念,我校决定开展以"自然生命""社会生命"为维度,以"认识生命价值、挖掘生命潜能、激发生命活力、彰显生命光彩"为主题的特色教育——生命教育。为此,学校组织召开了围绕"生命教育"校本教材的编写专题会,明确了我校校本教材编写应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最大程度贴近学生发展需求"的原则,在内容上强化学生活动体验设计。按照这一总体思路,在对学生生命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校实际,学校政教处编写了《享受丰盛的生命》校本教材。  相似文献   

18.
绿色是生命和希望的象征;"绿色思想"的核心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校作为一个传播文化的特定的学习场所,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因此我们应当以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和谐可持续发展思想纳入日常管理中,通过制订环境教育制度、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创设环境保护氛围,促进师生积极参与环保和节能减排的行动,从而全面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切实贡献.  相似文献   

19.
狄忠敏 《教育》2014,(9):21-22
正近年来,各幼儿园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特色研究,经过多次梳理、盘点,我们把"绿色生态"作为所在幼儿园的特色研究项目。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对幼儿园绿色生态特色研究有着这样一些思考和感悟。绿色生态研究的定义与内容绿色代表着生命,象征着希望;生态表现着自然,表现着朴素。我们认为,"绿色生态"教育是以生态学观念为价值取向所形成的一种绿色教育新理念,本幼儿园绿色生态特色研究以"绿色、环保、低碳"为核心内容,以"以人为本、关注生命"为教育重点,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培养幼儿的兴  相似文献   

20.
<正>苏州工业园区第五中学是江苏省示范初中,学校历史悠久,办学特色鲜明,育人渠道种类多样。学校以"自然而润泽"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做到育人、育心、育情、育理、学校日渐成为滋养师生生命的沃土。学校的学生活动丰富多彩,以"绽放师生美丽生命姿态进而形成美丽校园"为要义,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百科创意特色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