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初的、本源性的希腊哲学是对人的生存境界的追问,"此在"在世界中如何敞开,如何显示其意义的智慧性探究,即是关注时间性界限中的有限个体的生命自由地实现其生命价值,而这也正是构成现代哲学的重要维度.本文认为,现代性哲学思想意味着三个方面:人活着,人实践着,人审美地生成.人的生命活动展开及其展开的形式探讨是现代哲学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
原初的、本源性的希腊哲学是对人的生存境界的追问,“此在”在世界中如何敞开,如何显示其意义的智慧性探究,即是关注时间性界限中的有限个体的生命自由地实现其生命价值,而这也正是构成现代哲学的重要维度。本文认为,现代性哲学思想意味着三个方面:人活着,人实践着,人审美地生成。人的生命活动展开及其展开的形式探讨是现代哲学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3.
记得特级教师张志勇在"生命的长度与高度"一文中说:"一个人的生命高度,取决于三个境界,这就是道德境界、事业境界、奉献境界。在我看来,道德之境界,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事业之境界,是人之为人的自然力量的外化;奉献之境界是人之为人的意义之所在。修德、做事、奉献,这就是一个人生命高度的全部意义。"在笔者看来,幸福感则  相似文献   

4.
意义世界视野下的课程知识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生存论哲学对传统认识论哲学的超越,凸显了知识背后所蕴涵的意义世界。课程探究应该将课程知识的意义世界作为重要的课程研究主题,并在对知识意义世界的凸显中引导学生获得生命意义的领会与生命境界的提升。因此,基于知识意义性的教材设计,要能够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意义世界,突出强调教材的生活性、生命性和对话性。  相似文献   

5.
意境的哲学内涵是生命自由,中国古典艺术意境便是自由生命的精神家园。它主要由官志缘情的诗歌意境、气韵生动的绘画意境和自然山水的诗画意境三种类型构成。历史地看,这三种类型又体现了中国古典艺术从儒家境界向道来境界转变,精神自由追求不断深化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6.
一、"三生教育"的历史溯源早在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等著作中提出了生存、生活、生命三种境界,在这境界中把生命提到了最高层次,他所说的生命是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探求,这  相似文献   

7.
冯友兰和钱穆都是以史学为进路的思想家,但二人的人生境界理论具有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境界论的逻辑起点、生命层级理论以及人生最高境界三方面。两种境界论的不同,主要源于哲学本体论的差异,境界体系的建构也各有千秋、互有得失。尽管他们各自的理论都有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冯友兰的“四境界”说与钱穆的“艺术人生”观都称得上是中国现代哲学中最具特色的人生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李勇著《生命的容颜》一书,从书名上看,像是描写和诉说生命的容姿与容色,其实却是一本美学专著,正如该书的副标题所示:"审美体验与人生境界探微"。审美体验是美学研究的中心课题,而人生境界则是哲学、尤其是人生哲学所关注的核心议题。在著者的视域中,"生命"一词非指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生命形式,而是从哲学和美学层面上提出的有关"生命"的范畴。在这里,"生命"所指谓的是作为人的个体生命和作为宇宙万物的本体生命,它凝聚出来的是"精神生命"  相似文献   

9.
莲荷原型的文化蕴涵的发展经历了正、反、合三个基本阶段、在中国早期艺术中,莲荷原型向人们展示的首先是它的生殖一生命底蕴,张扬的是强烈的生命意识;而从楚汉到魏晋期间,莲荷的形象添加了哲学—宗教蕴涵,并被赋予了仙风道骨,渐具了净土境界、而在这一蕴涵产生的同时,它的艺术一美学蕴涵也就渐趋成熟,并成为文艺追求的一种境界。莲荷原型的三重蕴涵体现了原型发展的历史规律,深入地考察这一结构系统,对于研究文学艺术的历史生成有着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戚彩霞 《文教资料》2007,(26):49-50
中国艺术的独特境界与中国传统的哲学精神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哲学对生命的崇拜和对生命精神的追求,自然导致了生命哲学在艺术中的充分体现,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绘画形式和观念。本文从中国传统哲学的生命观入手,探讨了中国画生命精神的文化渊源,生命精神对中国画绘画形式的影响,以及生命精神在中国画中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11.
受中国传统生命哲学的影响,中国古典诗歌体现出独具特色的以彰显生命精神为主的境界理论,这不但是中国古典诗歌所追求的一种独特倾向,更是中国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在诗歌中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2.
无名氏小说的生命哲学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名氏深受柏格森生命哲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影响 ,其小说以爱情为经纬 ,以永不停息的寻找“自我”和自由为动力 ,编织出生命意识的恢弘画卷 ,最终将生命推向一个“无”化的超越境界。表现出中国现代派作家 ,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寻和哲学感悟。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眼于冯友兰的最高境界即天地境界,从觉解与诗意、有我与无我、信仰的意志与意志的信仰等三个方面,把冯氏的天地境界说与王国维的艺术境界说作一比较,来阐述其哲学中的美学意蕴和美学中的哲学意蕴,使哲学达到既“可信”又“可爱”的境界统一。尤其是两人所追求的人类自由存在意义,使他们在“同天境界”和“艺术境界”中,共同运用了中国道享境界理论,不禁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4.
受中国传统生命哲学的影响,中国古典诗歌体现出独具特色的以彰显生命精神为主的境界理论,这不但是中国古典诗歌所追求的一种独特倾向,更是中国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在诗歌中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5.
“三生教育”关乎人生整体,触及人生根本,因而它本应置身于哲学的审视之下,这是极重要之前提。以此审视当知: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唤起人们对人的生命的尊严、高尚和神圣的自觉,核心是理解人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生存教育的本质是使人学会生存,核心在于帮助受教育者理解人的生存活动的创造性和历史性;生活教育乃人文教育,实质在于引导和启迪人们去发现和创造生活的意义,其关键当在以文化提升人的生活境界。  相似文献   

16.
史铁生的《命若琴弦》这篇寓言小说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哲理:人无法避免生存的困境,而且人类的追求常常陷于摆脱困境与重陷困境的过程之中。史铁生在小说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并为此提出了一些“出路”,即生命的意义在于生命的过程以及借助庄禅哲学达到无欲无求、顺其自然、至美至乐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7.
在张炜的文学创作中,对大自然的追思和对现代文明的批判是他文学创作的核心主题。小说《三想》对各种生命之间的友好情谊的呼唤,《九月寓言》对融入野地的生命境界的展示,都蕴含着鲜明的生态意识。这对中国当代文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石中英教授在《教育哲学》一书中为教育哲学存在之必要性做了辩护,并针对教育哲学的价值危机重估了教育哲学的价值。笔者受其启发,从人作为哲学和教育的契合点出发,认为教育哲学的独立开设极其必要,其价值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引领生命的境界提升,帮助人们澄清教育价值,促进对教育实践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把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超越解脱”意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潜在层次进行研究,通过对儒家、道家、道教、佛禅各派所包含的“超越解脱”意识的剖析,说明中国古代哲学具有同一的生命归趋倾向,亦即中国古代哲学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是放弃对生命的社会价值的追求,将自我消融到自然世界之中,求得生命本身的愉悦适意和“在此”的永恒性。这与我国古代以看重生命的实在性为轴心的文化氛围分不开。  相似文献   

20.
杨绛《老王》能够使学生体悟作品背后呈现出来的生命思考,理想回归和哲学思辨,能够唤醒学生透过“老王”去反思自我,发现人性的闪光。引导学生探讨《老王》的反思内涵,需要挖掘其中的三重境界,即生命境界,求实境界,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