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石文化源远流长.无论是古代园林还是现代园林,几乎无石不成景,点缀景石是建园的重要内容.什么样的石景为最佳,从古至今虽然并无定论,但文人墨客对石景的评论和吟咏却枚不胜数.其中最出名的应该是明末清初戏曲家李渔"言山石之美者,俱有透、漏、瘦"的观点.后人从中品赏出江南园林中三块奇石为其佼佼者,史称江南三大名石.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而江南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江南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集建筑、风光、文化于一身,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兼具,有着丰厚的文化遗产和浓厚的历史积淀.江南古典园林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图文、声像、实物、电子等不同形式的档案资料,真实地记录了园林不同时期的风貌和发展历史,是重要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因此,如何加强江南古典园林档案的收集和管理,使其得到妥善保管和有效利用,是园林旅游管理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全国新书目》2023,(3):37-39
<正>本书作者对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的发展历史与艺术成就进行了综述,通过优美的文字和丰富的图片,细致赏析了现存已不多的园林实例。书中还收集了作者对园林的论述,引领读者感受古人的理想和情怀,品味江南的园林,重返园林的江南。明清江南园林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艺术理论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在园林的规划阶段,它更讲究布局立意的诗情画意,更注意从中国古代其他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在众多造园艺术家的努力下,江南私家园林在这一时期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极为辉煌的顶点,许多名园成为明清皇家园林设计建造时学习的样板,深得当时中国最高统治者——皇帝的青睐和喜爱。  相似文献   

4.
简讯     
简讯石景宜先生赠书大陆图书馆被誉为“开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之匙”的石景宜先生,1993年11月6日决定再向大陆图书馆赠送一批台湾书籍。一向以繁荣祖国文化事业为己任的石景宜先生得知文化部图书馆司的领导、第三届全国省(市)、自治区、单列市图书馆馆长联席会议...  相似文献   

5.
希望有更多这样的“文化书使”──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称赞石景宜赠书义举丘峰今年6月15日在北京图书馆举行的石景宜先生赠书仪式上,我见到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交谈中,我请他谈了他对石景宜先生赠书一事的看法。叶选平副主席说:书籍是社会文明的记录,是人类智...  相似文献   

6.
江南私家园林是生活最本真的艺术,它铭刻着人们的理性和情感、睿智与思索。文章重点对江南私家园林中时空与景象的关系,园林创作观念以及园林功能等造园艺术方面进行分析,并由此对如何营造现代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7.
香港汉荣图书公司总经理石景宜先生多年来热爱祖国,关心祖国的文化事业和四化建设,曾多次向我省有关单位捐赠图书。广州图书馆创办以来,石景宜先生已向该馆捐赠图书二万多册,价值港币四十多万元。市图书馆为表彰石景宜先生的这种爱国热忱,于五月二十八日至六月十一日在该馆举办石景宜先生赠书展览,省市有关方面负责人、文化教育界人士以及香港出版界来宾近二千人出席了开幕式,市委负责人欧初为开幕式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论坛》2006,26(3):I0001-I0004
2006年喜逢“文化书使”、香港著名出版家石景宜博士九十寿庆。为感谢石先生二十多年来对广东众多文化教育机构的无私捐助,3月25日上午广东省文化厅、广东图书馆学会、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在我馆报告厅联合举办“文化书使”石景宜博士九秩华诞祝寿大会暨贺寿书画作品展。  相似文献   

9.
石景宜赠书活动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郭呈祥(暨南大学图书馆)石景宜先生十几年来,赠书报国,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倡导统一祖国,支援"四化"建设,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他在这期间通过赠书活动表现出来的赤诚爱国、执着奉献、关心国家统一以及刚健自强的敬业精神倍受称...  相似文献   

10.
石景宜先生向大陆公共图书馆赠书仪式在北京图书馆隆重举行香港著名出版家、香港汉荣书局有限公司董事长石景宜先生,向大陆60所公共图书馆赠送40万册图书的赠书仪式于1994年6月15上午在北京图书馆嘉言堂隆重举行。赠书仪式由文化部主办,北京图书馆承办。中央...  相似文献   

11.
《档案时空》2007,(1):F0003-F0003
文征明绢画明代文征明的代表作之一。文征明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为“江南四大才子”,擅长山水、园林画,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之一。此画是绢制的写意园林画,长120cm,宽约30cm,其风格独特,意境幽远。邓石如书法作品清代书法名家、篆刻家邓石如的代表作。邓石如是碑学  相似文献   

12.
石景宜先生是香港汉荣书局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满腔爱国热情,早年就将陈嘉庚先生为国兴学育才的事迹铭刻肺腑.他曾向人表示:“我早就敬佩前辈陈嘉庚先生为祖国办教育事业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自己从事图书事业四十多年,理应从提供图书资料上着手,  相似文献   

13.
半个世纪以来,由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名誉博士、香港著名收藏家、出版家石景宜先生含辛茹苦创办的汉荣书局,在台港澳、东南亚及欧美华人地区名闻遐迩。近十年来,石景宜先后数次出巨资向全国多家图书馆、高等院校赠送历代典籍及人文、艺术类图书,而且将自己半生以来跋涉海峡两岸、辛勤收集珍藏的一批名家书画精印成册,寄赠海内外书画界人士。这一壮举,感动了文坛画坛书坛成千上万的同仁,几年间,海内外无数华人书画家怀着知音难觅的感佩之心,将融汇自己深情的代表作纷纷寄赠给石景宜先生。石景宜为了向社会公众展示这批作品,先后遴选精印成…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来有“北方无奇石”之说。但这只是业内一些人士的臆测,并非专家定语,近年甘肃黄河石和内蒙巴林石等奇石的发现,打破了这种传说,而京郊平谷的轩辕石和金海石的发现。使北方奇石的地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成为当代赏石界骄子。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以来,平谷轩辕石和金海石两个石种已在全国规模的园林赏石展和观赏石联展中,获金奖38件,银奖65件,铜奖81件。2006年7月由平谷区档案局主编的《北京赏石——轩辕石、金海石欣赏》刚刚出版半年,初版5000册即销售一空,眼下正在增印,以满足市场需求。平谷轩辕石、金海石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主要是由其自身魅力所致,她们不仅是平谷的骄傲。也是北京的骄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最近,台湾举办了“大陆版图书展览”,受到读书界的欢迎。台湾举办这样的书展,40年来是首次。同时,香港汉荣书局主人石景宜将1.3万余册大陆出版的图书,捐赠给台湾历史博物馆作展示及收藏。曾将台湾地区出版的图书多次捐赠大陆各大专院校的石景宜,在近  相似文献   

16.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汉荣书局董事长石景宜先生为表示支持内地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定,支持西部的发展,于今年10月再次向西部地区的154个文教单位(其中公共图书馆70个,大学图书馆84个)赠送41万余册书籍,价值2000多万港币。 精神矍铄的石景宜先生表示,西部大发展,科教须先行。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努力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因而,他以再次捐赠书籍的实际行动支持西  相似文献   

17.
石景宜先生为发展祖国的文教科技事业,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曾先后向国内的高校及公共图书馆等单位赠送港台图书650万余册。为了实现海峡两岸图书的双向交流,实现早日统一,他还向台湾地区历史博物馆等捐赠大陆版图书6万多册,被人称为“文化特使”、“文化书使”。研究石景宜先生的捐助善举,分析其捐赠的特点,对今后大陆文化捐赠事业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神马     
黄瑞云 《新闻世界》2005,(10):64-64
一匹蒙古的良种马被带到江南。江南的马都比较矮小.这匹马自然显得特别高大雄健。马主人居为奇货,故意把它神化。说起它来.真是健如虎、矫如龙,绝塞北,度流沙,逐电追风,日行千里,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简直是一匹神马。不管深涧险溪,高崖峭壁。都让它纵步狂奔.认为它反正不会失足。久而久之,这匹马被人们的迷信所陶醉,自己也觉得确乎有点神异。以为世界上绝没有它不能跨越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位于美丽的北京城西北部的海淀区,一直是历代皇家园林之荟萃地区,特别是在清朝鼎盛时期,这里建成了举世闻名的三山五园,其中最富盛名的是一座占地五千多亩、规模宏伟壮丽、景色秀美的皇家离宫,这就是当时被世界赞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不仅尽收江南风景与国内外园林精华,依据北京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先后进行了150年时间的人工堆山导水,移天缩地建造经营,成为世界园林中创作的绝代风华,同时也是清朝几代帝王处理朝政的国事机构和长期居住生活的郊外行宫.园内兴建有皇帝的办公殿宇"正大光明"殿和"勤政贤良"殿等,园前还设有内阁、六部、钦天监等国家中枢机构.在圆明园里不仅有大量的中国传统风格建筑物,也有西洋式的建筑群,这里收藏着难以计数的珍宝古玩和图书字画文物等艺术品.  相似文献   

20.
明清江南进士研究之二──人数众多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既已统计了明清两代江南进土的数量及其在全国所占的比例,考察了江南进士的地域分布情形及其特点,我们就需要进一步探讨形成这江南进土甲天下的原因,换言之,江南人是凭藉什么条件、通过什么手段在科举考试中大显身手、屡屡夺魁而独领风骚的?江南人攻读应举,有着相对于他地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经济和文化,从长时期来说,大体上是趋向一致的。如《研究之一})①所示,明清两代江南进上占全国1524%,每7个进土就有1个多出自江南。而这种江南进土在全国独多的比例恰是与江南赋税在全国独重的地位相一致的。通计有明一代,江南田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