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17岁进新华日报馆,到1947年2月报馆被国民党查封,共做了八年多的发行工作。根据我的亲身经历和工作中的感受,谈谈当年《新华日报》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在国民党军警宪特交织的黑网的严密包围中,是如何突破封锁,把报纸发行到国内外读者手中的,并且使发行量从2000多份逐渐上升到5万多份。限于我当时年轻和工作岗位,要全面恰当的说明这个富  相似文献   

2.
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史学会编辑的《坚持团结抗战的号角》,已由重庆出版社出版。书中收编了《新华日报》自1938年1月11日创刊到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当局封闭止的整个九年的五十二篇“代论”,其中十八篇是周恩来同志撰写的。“代论”是《新华日报》社论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极其鲜明地反映了我党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时期和人民解放战争初期对于国内外重大事件的立场和主张。因而,这是一本珍贵的历史文献书籍。熊复同志为该书撰写了长达一万七千多字的序言。  相似文献   

3.
最近读了韩辛茹同志所著的《新华日报史》,受到启发和鼓舞。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同年10月25日(即武汉失守之日)迁重庆续刊。它是中共中央向国民党当局提出,经过批准同意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唯一的中国共产党机关报。这张党报的历史很短,只有9年1个月18天,于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政府封闭。这9年多岁月正是从抗战  相似文献   

4.
《扬子晚报》1991年3月12日一版,在题为《谢铁骊故乡行》一文中写道:“当时,她们还是些十六、七岁的丫头,如今已是二十四、五岁的大姑娘了。”《新华日报》1990年12月20日三版,在题为《人老何须自彷徨》一文中写道:“有人扳起指头来算算,说六十岁到七、八  相似文献   

5.
我编过六家日报的副刊: 一、1931年南京《新京日报》的《雨花》, 二、1934年上海《中华日报》的《动向》, 三、1937年汉口《新华日报》的《团结》, 四、1940年——1943年桂林《力报》的《新垦地》五、1946年重庆《商务日报》的《茶座》, 六、1947年重庆《新民报》的《呼吸》。  相似文献   

6.
1947年11月,中共华中工委成立,统一领导全华中地区七个专区。我们苏中《江海导报》奉命和苏北《苏北日报》合并,筹出华中工委的机关报《华中日报》。四十多天后,即1948年元旦,报纸改名为华中《新华日报》,这就是后期华中《新华日报》。  相似文献   

7.
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史学会编辑的《坚持团结抗战的号角》,已由重庆出版社出版。书中收编了《新华日报》自1938年1月11日创刊到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当局封闭止的整个九年的五十二篇“代论”,其中十八篇是周恩来同志  相似文献   

8.
在河南新5军分区一个干休所里,我们有幸见到了当年《新华日报》的老报童邱俊川,听他讲起在周恩来同志身边卖报的岁月……A1942年3月,邱俊川才14岁。听说在重庆做贩米生意的表叔文荣章,为他在《新华日报》找到一份差事,邱俊川特地从武隆县乡下来到重庆。那时,听家里人说,在《新华日报》工作就是为共产党工作,就是为穷人工作,并且是在周恩来副主席身边工作,是很令乡下人羡慕的事,邱俊川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迫不及待地来到嘉陵江口米站来找表叔。表叔安顿他住下之后,即刻去和那个为邱俊川介绍工作的“同志”联系,过后才知,这…  相似文献   

9.
春节前夕,到政协礼堂参加《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史学会举行的茶话会,在聆听张友渔同志讲话时,心头忽然涌出一句唐诗:“遍插茱萸少一人”——我想起了逝世不久的田伯萍同志。1980年5月,我随同石西民同志到重庆搜集《新华日报》  相似文献   

10.
《新华日报》在南京出版,是一九四九年四月三十日,已经三十年了。当我们纪念这个日子的时候,应该追溯到一九三七年秋和一九四六年夏,那时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决定,在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下,曾先后两次在南京筹备出版《新华日报》,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阻挠破坏,未能实现,直到一九四九年四月三十日,南京解放七天以后,《新华日报》才得以在南京与读者见面。对于这一段历史,我  相似文献   

11.
1946年3月初,我从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提前结业,被分配到《新华日报》(华中版前期)工作,从这里,扬起了我记者生活的风帆,留下了我起步的轨迹。华中《新华日报》于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九日在苏皖边区首府淮阴创刊。开始时它是四开两版?来扩大为对开四版。为了  相似文献   

12.
柯黎 《湖北档案》2022,(3):35-38
<正>武汉市江汉区民意一路大陆里四至九号,是一排里弄式的二层居民楼,这就是《新华日报》社旧址,1983年被列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新华日报》是由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办的,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机关报。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刊。10月25日武汉失守,报社随即迁往重庆,直到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当局查封,报纸终刊。1949年4月30日,  相似文献   

13.
熊复同志的《关于新华日报的历史地位及其特点》一文,将抗战初期到1947年2月28日新华日报被封这一期间重庆地区的报纸分为三类:一,进步报纸;二,民办或商办、较为开明的报纸;三,国民党各个派系的反动报纸。当年的西南日报是放在第三类反动报纸里面。不过,熊复同志又说:“三青团报纸西南日报的总编辑胡某,也是党员(即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4.
这里收集起来的文章,是我从1943年到1946年3月用“于怀”的笔名在《新华日报》上发表的国际述评。国际述评每两周出一次,在上述三年三个月的时间内,除1944年4月至8月我因病清假,由夏衍同志(用余伯约的笔名)负责外,都是由我执笔的。  相似文献   

15.
《新华日报》筹备于南京,创刊于武汉,武汉沦陷后迁至重庆继续出版,直至1947年2月28日,因内战全面爆发而被迫停刊,历时九年。《新华日报》是我们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的日报,这是1937年7月周恩来同志与蒋介石在庐山协商两党联合抗日的内容之一。国民党当局虽然同意《新华日报》公开出版发行,但同时又设置许多障碍加以阻扰破坏,以致原定1937年10月在南京创刊的《新华日报》,不得不因为国民党当局在审批手续上故意延宕而推迟于1938年元月11日在汉口出版。报纸出版以后,国民党又指派特务流氓捣毁报馆,殴打报童,查封报社派驻各地的办事处、分销处;邮电部门无理扣留没收新华日报社发往各地的报纸,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最近我们查阅了一些  相似文献   

16.
<正>《挺进报》是重庆市档案馆馆藏革命历史珍品档案。大家或许对《挺进报》比较陌生,但一定听过这首诗:"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这首著名的《我的自白书》,就是出自《挺进报》的印制者陈然。1947年3月,在国民党的逼迫下,中共四川省委和《新华日报》撤回延安,之后重庆消息闭塞,党员同志和进步群众渴望听到党的声音,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真实进展。在此背景下,  相似文献   

17.
“那就是我!”爱泼斯坦指着墙上的一幅照片说。这是去年10月12日上午,他在武汉参观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看到1938年庆贺《新华日报》创刊的合影照片时说的。现任《中国建设》主编的爱泼斯坦,从十五六岁起献身于新闻事业,1938年,他年仅二十三岁,就作为美国合众社记者,到武汉采访抗日救亡运动。同年1月9日,他出席了中共代  相似文献   

18.
我是于1949年10月,在虎踞龙盘的石头城,认识石西民同志并在他的领导下工作的。他当时是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新华日报》社社长1952年底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为了达到钳制舆论的目的,千方百计破坏《新华日报》的正常出版,严格控制纸张供应,就是他们采取的一种卑劣手段。周恩来同志指示,自己开办纸厂,解决报社用纸。1940年3月,新华日报社派遣苏芸、王邦藻、谢世荣3人,以商人身份下乡  相似文献   

20.
1991年3月11日,《常州日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同天刊登了我和朱曙光同志合作采写的《枪战,即将发生》一文,此稿获得了新华日报当年首次举办的“洪泽湖杯现场新闻大赛”二等奖,同年还获得《人民警察》杂志社举办的“华东六省一市‘我在现场’征文大赛”优秀作品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