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焦姓与焦国     
胡焕英  常军  胡小平 《寻根》2008,(1):123-125
一 焦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关于焦姓得姓起源,主要有两处。 1.出自姜姓,上古神农氏后裔,以国为姓。《史记·周本纪》载,周灭商后,“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郦道元在《水经注·河71《注》(卷四)也有“焦国,武王以封神农之后于此”的记载。《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由此看来,周初所封者为姜姓焦国。  相似文献   

2.
瑶池与天池     
王勇 《寻根》2009,(2):130-134
天池一词在汉语典籍中最早的出处是《庄子》,本义是指寓言中所说的海。但是,至少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已经开始使用天池一词,来命名那些位于山原之上的湖泊。比如北魏时期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一书中就特别提到,山西省宁武县西南管涔山上,有俗名为祁连泊池的一处湖泊,因其坐落在山原之上,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天池。也许就是郦道元的这一记述,使这一处天池在后世享有不小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3.
古代西南民族墓葬,与地理、自然环境、交通因素、江河走向等关系极为密切。本通过对上述关系的分析,论述了古代西南民族墓葬的形态及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苏东坡虽然没写过以“实践论”为题目的文章,但他的确在文章中发抒过“实践论”的观点。这集中表达于他的两篇散文《石钟山记》和《日喻》中。 《石钟山记》中的“石钟山”是鄱阳湖靠东岸的一块巨石。它以能发出洪钟之声而得名。对此,《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的解释是:“巨石下临深渊,微风掀浪使水石相击而然。”对此说,世人多不置信。唐代的洪州刺史李渤,还曾亲自去探察。经过敲击,他听到南石  相似文献   

5.
刘乐 《华夏文化》2007,(3):57-58
汉中盆地自古以来,河谷众多,洞泉奇异,水产资源丰富。一种洞穴与河流相通、群鱼生存其间的现象,被古人誉为“丙穴嘉鱼”。《水经注》云:“穴口向南,故曰丙穴”。宋代陆佃《埤雅》说:“丙穴鱼,嘉鱼也。鲤质鳟鳞,肌肉甚美”。《诗经.小雅.南有嘉鱼》:“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南有嘉鱼,烝然汕汕”的描述,罩、汕皆为捕鱼器具,反映了先秦时期汉中先民捕捉“丙穴嘉鱼”的景象。随着人们的不断发现和认识,形成了奇丽的汉中“丙穴嘉鱼”文化。一、最早被发现和宣传的褒谷“丙穴嘉鱼”。“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的褒斜道,自战国时开通,便成了往来秦陇…  相似文献   

6.
《中外文化交流》2011,(12):96-97
考古工作者日前在山西省祁县东南古县镇温曲村附近发现带有墓志纪年为“至元元年”的墓葬群。专家认为,此次出土的瓷罐、瓷钵等陪葬品属于元代民窑标准器。由此为研究距今1000多年前的中国宋元时期平民家族丧葬习俗提供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正崆峒一词在古代无山字偏旁,它本是一个氏族部落民族语言的音译,表达的是一个方位或一个区域所有部落的总概念。崆峒山最早载于中国第一部辞书《尔雅》中,形入《山海西经》,《庄子》《穆天子传》《史记》《汉书》《水经注》《淮南子》《魏书》《通典》《五经正义》《括地志》等古籍中有过"空同"、"鈃山"、"空桐"、"鸡头山"、"笄头山"、"薄落山"、"牵屯山"等异名,定名"崆峒山",始于唐代。在数千年文化衍进、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崆峒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  相似文献   

8.
在印度文化中,《罗摩衍那》又叫《罗摩传》,和《摩诃婆罗多》并列为印度历史上最有名的两部史诗。 罗摩衍那(梵语, Rāmāya?a),意思为“罗摩的历险经历”。目前由大师季羡林、黄宝生翻译的《罗摩衍那》,是全世界迄今除英译本之外仅有的外文全译本。 记得在上课的时候,听孟昭毅教授讲,《罗摩衍那》最初仅是口耳相传,后来一位出生于婆罗门家族的作者对全书进行了整理和加工,这个作者就是蚁垤,他用输洛迦的短颂体将此史诗创作了出来。  相似文献   

9.
正17世纪是一个箴言写作复兴的时代,尤其是在法国。箴言写作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古代就已经有了。孔子的《论语》就是一个箴言的集子,古代罗马流传至今的箴言作品则以两位斯多葛哲人为代表:一个是《语录》和《手册》的作者、奴隶出身的哲学家爱比克泰德(55—135),另一个是《沉思录》的作者、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121—180)。  相似文献   

10.
“瓶插花”在中国不同时期深受不同阶层的热爱与追捧,以“瓶升三戟”“童子抱瓶”为主题的瓶花一直都是人们喜闻乐道的装饰纹样,及至明中晚期,“瓶插花”已从不染尘俗的象牙塔中走入民间,呈现出生活的通俗化、世俗化趋势。笔者在四川地区清代墓葬建筑考察中发现,瓶花雕饰各种造型样式的墓碑建筑数量有百余件,尤其是形制高大、雕饰复杂的墓碑,多个构件装饰上有十几幅造型不一的瓶花,极为精美。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人曾作有一篇套曲,题作《击筑馀音》,由于此曲契合了明末清初遗民群体深深绝望的悲凉心境,能够进一步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反清复明情绪,因而被广泛传抄与刊刻。但在传抄与刊刻的过程中,此曲又出现了《万古愁》(或《万古愁曲》)这一名称。随着名称的改变,其作者也就变得不同。现在普遍认为《击筑馀音》为原名,其作者为熊开元;《万古愁》为异称,其作者为归庄。同一首曲子,何以会出现名称不同、作者各异的现象,这本身就值得去考究。文章对此曲的异称与作者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此曲原名为何以及作者为谁等问题皆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汉墓古瑟     
20 0 2年 11月 2 4日晚在江苏省泗阳县三庄乡陈墩汉墓出土的古瑟 ,长 1.6米 ,宽近0 .5米 ,有 2 5个弦孔 ,其表面为黑漆装饰。这是我国目前汉代墓葬考古发掘中出土最大最完好的一架古瑟。这架古瑟的瑟身由木料制成 ,在水中已浸泡了 2 0 0 0多年 ,但保存基本完好 ,这是比较罕见的。陈墩古瑟的出土 ,创造了江苏近百年来考古史之最。瑟是一种弹拨丝弦乐器。它的名称最早见于《诗经》 ,曾在《诗经》中多次出现 ,如《大雅·旱麓》 :“瑟彼柞木或”(众多貌 ) ,“瑟彼玉瓒”(洁净鲜明貌 )等。但这种乐器的形成则更久远 ,在春秋时已很流行。瑟的形似…  相似文献   

13.
李传军 《寻根》2005,(1):43-45
我国著名的自然地理学与海岸科学家任美锷院士最近著有《黄河——我们的母亲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一书,以大科学家的身份写小科普书,对黄河的历史发展与变化、黄河的资源开发与水土保持等许多重要问题作了简明扼要而又科学清楚的介绍,这本书对于让普通读者了解黄河肯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作者在讨论黄河的泥沙问题时,说了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14.
阿声 《寻根》2005,(4):130-133
赵氏丛台当是古城邯郸的标志景致。吉时,这里是演武场,最早见记于《汉书·高后纪》,载公元前187年,“夏五月丙申,赵王宫丛台灾”,这可能是丛台失火遇灾的记载。而最新研究表明,邯郸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赵武灵王筑丛台是一种民间的传说,尚无明确的历史根据,但《水经注》记“六国时赵王之台”应该可信。1963年邯郸遭受大水侵袭,丛台部分  相似文献   

15.
《寻根》2011,(4):107
由杨步高先生撰写的百年家族史《我的家族我的家》即将由大象出版社出版。《我的家族我的家》是由寻根杂志社组织的《我的家族史》书系之一种。在这本书里,作者根据家谱、口述、田野调查等资料,详细讲述了河南灵宝杨氏家族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历史。作者以家族的沉落起伏为线索,  相似文献   

16.
《寻根》2016,(5)
正《俗语考原》是民国时期一部民俗语汇方面的重要书籍,曾被日本学者长泽规矩也编入《明清俗语辞书集成》,作为一本研究中国古代民俗、名物、制度、语言等发展变化的珍贵资料,有着非比寻常的史料价值。但是由于俗语等民俗语汇向来不被研究者重视,加之关于作者的现存资料甚少,以至于对该书的作者和成书过程等研究近乎处于空白状态。本文以1985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影印本《俗语考原》为考察对象,对作者和成书过程等进行了相关考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初读《红楼梦》,曾为宝黛的爱情悲剧而扼腕叹息,泪湿枕巾;再读《红楼梦》,又被作者那恢弘的结构、缜密的构思、精妙的设计所折服;三读《红楼梦》,又为作品那高度的预见性、深刻的思想性所震撼……最近又重读《红楼梦》,却又对作者连细微之处也独具匠心而击节叹赏。  相似文献   

18.
岩画,指雕对或涂绘在岩石表面的图像。目前全世界已有120多个国家发现了岩画。中国岩画分布广泛,内容丰富,延续时间长。中国又是最早发现、记录岩画的国家。1500多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邵道元在《水经注》中就有过记载。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近百年来中国对岩画的研究却远远落在欧洲的后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对岩画的研究才形成一定的规模,尤其是1987年陈兆复被选为国际岩画委员会执行委员,1988年玉山林、王明哲、李福顺、蒋振明、李洪甫、李祥石被吸收为国际岩画委员会委员之后,情况才有了根本的改变。1984…  相似文献   

19.
《上海文化年鉴》2012,(1):78-79
2011年上海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出版了一批专著,取得了丰硕成果。鲁迅研究方面,陈呜树的《鲁迅论集》(复旦大学出版社)荟萃了作者研究鲁迅半个多世纪来主要的学术成果,包括在鲁迅研究界产生广泛影响的《鲁迅小说论稿》、《鲁迅的思想和艺术》、《鲁迅杂文札记》等3本代表作和若干鲁迅研究论文,集中展示了作者在鲁迅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法言会纂》是清代中叶四川地区的一部简明斋醮科仪著作,其内容主要是对斋醮仪式和文本的重订和规范。本文试图理清此书现存的版本、结构和作者,并且阐述了《法言会纂》此书与四川"刘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