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高职院校实行工学交替、产教一体,专业对接产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校企双方相互支持、彼此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双赢,既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教育和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涉农专业的校企合作可充分依托地方企业的技术设备和生产管理优势,将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生产需求紧密结合,构建切实可行的工学一体化校企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对接企业,实现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是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内涵提升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学院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应用技术研发推广,解决学院工科专业对接企业和横向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适合学院工科专业对接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在校企合作条件下开展实践教学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特别是职教集团模式下的校企合作更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从课堂到岗位的"无缝"对接。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积极借力职教集团,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4.
深度的校企合作,不仅提高了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力度,也是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校企"无缝对接"、文化管理时代的到来以及高职生工作价值观的现状都要求校企进一步合作。建立校企利益共同体、打造"双主体"模式、实现"双证融通"是文化对接赋予校企深度合作的新内涵。校企共定人才培养方案让行业文化进专业,校企共建企业文化体验中心让企业文化进班级,校企共办企业文化讲坛让职业文化进课堂,是文化对接推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类专业校企合作办学实践为背景,在总结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校企深度合作办学的主要特征是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分公司)为主要载体,以校企功能对接的培养方案为关键,以实现商贸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为目标,以长效运行体制机制为制度保障。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凸显了"真实业务进校园,专业教学进企业"的特色优势,实现了教学环境真实化、教学过程实战化、运作过程市场化、人才培养职业化的办学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6.
校企合作网络公共服务平台作为实现校企无缝对接的功能性平台,在部分地区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宁波市"校企通"是宁波率先在职业教育领域探索公共服务政府购买、专业机构运营的模式,在建设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和优化决策,弥补现有评价体系的不足,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可量化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提升校企合作网络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引企入校"是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办好汽车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引进4S店入驻校园,校企共同开发与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教师业务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初步形成了校企双方利益分配均衡机制。但是在校企对接过程中也还存在4S店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员工担任"教师"角色的意识欠缺、学生实习管理有漏洞等问题,在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经营过程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突破。  相似文献   

8.
校企对接机制的研究是职业院校开展高质量校企合作、专业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校企对接的必要性与开展模式分析,并结合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空装备制造类专业校企对接的生动实践,从沟通机制、专业设置、教学过程、师资力量、思政工作等五个方面提出深化高职院校航空装备制造类专业校企对接机制的意见建议,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航空装备类专业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高职日语专业不同于制造类,服务类专业等专业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它没有具体的行业的产业背景,对学生素质高,技能复杂。高职日语专业毕业的学生要毕业就能和企业岗位实现零对接,就必须走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路。本文提出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是高职日语人才培养的关键,同时探讨了其构建的方法和实践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学院简介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占地面积1 471亩、拥有28个高职专业和1.5万余名学生的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近年来,学院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校企合作办学;对接区域产业,工学结合育人"的办学思路和"依托行业、对接产业、锁定职业、服务就业"的专业建设思路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撬动市场,用活资源,学院积极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校企合作内涵不断拓展、合作成果日益丰硕。牵头成立了岳阳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已达91家。采用股份制,与岳阳市国资委共建国泰阳光颐养苑,全力打造老年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实行投资托管,与北京爱康集团合作共建岳阳爱康  相似文献   

1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结合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实施"订单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开展行业企业调研,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共同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合作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主动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服务地方现代汽车物流产业的能力,较好实现了专业与物流产业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2.
目前高职旅游类专业为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如何科学、合理的评价校企合作的成效尤为重要。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角度确定了校企合作评价的主体是毕业生、企业和学校,接着构建了高职旅游类专业校企合作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以L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为例,实证研究了该校校企合作的评价结果,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高职旅游类专业校企合作的评价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三层对接”办学模式,是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化。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以“学校对接地方产业、专业对接行业企业、师生对接职业岗位”实施教学改革,在专业建设、课程教学、社会服务、师资培养、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实践,力求彰显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4.
在独立学院明确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商科类专业开展校企对接的优势以及存在的困难,并对如何进一步深化校企对接提出了若干可行的建议,包括更好地发挥兼职教授队伍的作用,增加在职教师和兼职教授的互动切磋机会,努力提高并发挥商科类教师的专业业务水平使之能适应企业管理咨询的要求等。目的在于通过校企对接使独立学院商科类专业、教师和企业的发展获得切实的"多赢"结果。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连电子学校位于以软件与信息服务为重要支柱产业的辽宁省大连市,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上,结合地区经济特色,不断完善、拓展校企合作的领域、形式和内涵,形成了一套"引企入校"、"校企合一"、"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了社会需求,实现了教育与生产、学校与企业的良好对接。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文章指出高职学院要通过对接地方产业,优化专业结构;全面推进校地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科技创新等方式服务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17.
王井光 《考试周刊》2013,(49):168-170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是提升职业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水平的重要渠道。限于苏北县区乡镇成人学校办学设备简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水平较低,本文借鉴中等职业学校对接市场,开展校企合作等办学模式经验,以东海县乡镇成人学校所进行的校企合作实践为例,对其合作模式的构成进行剖析,希望为县乡级成人学校办学转型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德国"双元制"给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开辟了新的合作典范,对比德国在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专业-产业"对接机制、产业对接手段等校企合作对接机制,分析了广东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对接机制在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实现职业校本特色的必要性,最后,探索广东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对接机制横向、纵向创新方面的具体策略、实现途径与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大学科技产业园型(校内)"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并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光华科技产业园为例,在体制建设上明确基地建设主体和定位为政产校企四方深度合作,服务互联网产业经济和相关专业群发展;功能建设上阐述了按专业群的布局结构集聚企业,使产业链对接专业链、企业技术链对接师资及人才培育链,搭建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培养平台,实现四方共赢。  相似文献   

20.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必由之路。长春光华学院信息类专业通过与多家企业合作,践行了校企产学深度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相关理念,创新了"2.5+0.5+1.0"及"3+1"的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三元四共五平台"工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协同育人体系,以及合作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以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率先将企业"5R"模式引入了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了工程类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