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产物,是特定时代社会群体思维方式、心理特征、价值观念的体现。以“蒜你狠”为代表的涨价类系列流行语为分析对象,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从涨价类系列流行语的复制和传播方式、语言使用中的修辞手段、呈现的整体特点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从而进一步揭示涨价类系列流行语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共变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表时功能分析了《搜神记》完成体副词的两类成员“既”类和“已”类所表的完成体意义。分析结果发现:“既”类表动作的完成或状态的实现,“已”类既表动作的完成和状态的实现,又表动作或结果完成后所经历的时间长和静态情状实现的时间长。  相似文献   

3.
也谈网络流行语“杯具”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先介绍了非网络流行语的“杯具”的用法及意义,然后叙述了网络流行语“杯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再着重从谐音双关的角度论述了“杯具”一词形成的机理,最后描述了“杯具”用法进一步的发展情况。网络流行语“杯具”与“悲剧”一词谐音双关;以“杯具”为中心,形成了“洗具(喜剧)”、“餐具(惨剧)”、“茶具(差距)”等一系列新词;“杯具”一词形成以后在其名词用法基础上又相继发展出形容词和动词用法。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在搜集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及其翻译语料的基础上,通过整理、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当代网络流行语的特点,探析网络流行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基于克里斯蒂安·诺德的“功能+忠诚”原则,从表达者和信息接收者两个角度,探讨了中文网络流行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5.
模因论(memetics)为研究语言及文化的发展变化规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与传播的新理论.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分析流行语模因“X客”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从社会功用、心理功用、文化功用、语言类推机制及“X客”词语的语用特征和价值等方面探讨流行语模因“X客”复制和传播的原因,可以为分析流行语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秒杀”一词出现于网络游戏,继而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其他领域,在传播过程中衍生出许多其他意义,而呈现泛化的发展趋势,完成了从新词语到流行语的过渡。“秒杀”的传播体现了人们对语言求新求异的个性化心理以及语言的经济原则。  相似文献   

7.
流行语对车贴语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根据流行语与车贴语的关系,可将车贴语分为三大类:与流行语无关的车贴警示语;完全拷贝流行语的车贴语;对流行语再加工创造的车贴语.通过对后两类车贴语的探讨和分析,得出了流行语对车贴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1995年9月昆明全国体操冠军赛吊环比赛中3个十字支撑动作的“时间”和“角度”状况的观察与统计,分析了吊环十字支撑类动作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探讨发展我国吊环技术水平的途径,提出了训练中提高十字支撑类动作的“时间”和“角度”规格的思路、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江鸽宾 《学语文》2004,(3):45-45
流行语 ,是指某一时期最新潮的语言形式 ,诸如“酷毙了”、“哇噻”、“帅呆了”、“刷卡”、“美眉”等就是当下的社会流行语。究其特点大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概括。其一 ,时尚性。流行语是文化的一种流行现象 ,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中国最早的流行语可能就是“258团”  相似文献   

10.
“超”字新用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超”字作为类前缀和程度副词的用法越来越普遍。其类前缀用法是受到英语的影响并在类推机制的作用下形成的。通过与传统程度副词“很”的比较,可以界定准程度副词“超”的程度量级介于“很”和“极”之间:对“超”字新用法所反应出的一些现象的分析可以为日常流行语的规范问题提供一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1.
非词语化是高频词的普遍意义趋向和重要行为特征,是词语搭配使用时语义共享的结果。文章通过分析网络流行语“X哥”中“哥”的意义特征,得出流行词“哥”的语义存在逐步虚化的趋势,表现出非词语化倾向。借助J.R.Martin的态度系统理论和 Sinclair短语趋向的原则,笔者得出,流行词“哥”的非词语化是态度意义的实现和短语趋向原则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网络流行语“屌丝”常被译为“underdog”。该文论述了对“屌丝”的文化内涵误读的原因,指出了目前英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相应的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13.
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文化的一部分,能反映社会热点,具有新颖、风趣、易于传播等特点,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本文拟从语用学最佳关联和预设理论角度对网络流行语的明示-推理交际过程进行动态分析,检验其是否遵循普通语言学原则,是否有悖于传统的语言学原则及其适用的语境理论,逐步丰富网络流行语的研究领域,从而激发大众对网络流行语进行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热情。  相似文献   

14.
年度流行语最能反映当年的社会语言生活状况,以江西师范大学为例调查当代大学生对"201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的了解情况。整体上,大学生对流行语还算比较熟悉,但有些类型的差异,从人群特征来看,男生、大四学生、艺术类学生对流行语相对更熟悉一点;从流行语涉及的领域来看,大学生最熟悉的流行语是环保类、综合类、体育类、社会生活类、灾害类,最不熟悉的是科技类、国际时政类、经济类、国内时政类。  相似文献   

15.
从语言经济原则、模因论及语言的美学功能等角度,对日语流行语的兴衰机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有助于日语爱好者了解目语流行语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同时,也有助于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日语流行语,并应用于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6.
知名语言文字杂志《咬文嚼字》日前发布了“2008年十大流行语”。“十大流行语”符合“时尚性”“大众性”“具有新颖强烈的表达效果”这三个条件。十大流行语如下:  相似文献   

17.
赵娜  陶易 《文教资料》2016,(4):175-176
网络流行语是从网络中产生并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21世纪以来,网络流行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开来。网络流行语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包括数字类、字母类、表情符号类、英文类,其中英文网络流行语也随之产生,如"hold住"、"no zuo no die",这些词在年轻人的生活中时时出现。该调查通过分析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中的使用情况,探讨网络流行语对常熟理工学院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影响主要涉及网络流行语在学生们词汇、语言表达及在英语学习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流行语是某一时期社会上广泛流行的词语.有的流行语在流行之后,迅速在原来“模板”上产生一批类似的新的说法,形成一个“流行语群”,这个“模板”谓之“流行语模”.文章考察并探讨了当前正在流行的“中国式××”“舌尖上的××”“史上最××”等流行语模.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2008年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在北京对外公布。入选综合类十大流行语是:汶川大地震、生命、爱心、北京奥运会、北京残奥会、火炬传递、南方雪灾、众志成城、油价上涨、节能减排。社会问题类十大流行语是:拉萨3.14事件、万里大造林、中华文化标志城、“周老虎”、带头大哥、天价头、许霆案、阜阳白宫、富锦90粮库、“范跑跑”。从这些入选词语来看,汶川大地震和奥运会是今年春夏人们最关心的话题,而贪污腐败、弄虚作假、司法不公等仍然被广大老百姓所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表处所的“在”字短语和“用”字短语连用的两种格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动作方向和动作终点的次范畴意义上。而影响“在L”与“用N”位序的制约因素主要有语义指向、义序、动作的语义角色、语用、时序、意欲这六大制约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