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应鳌是我国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再传弟子,是贵州著名的思想家和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他继承王阳明心学思想,经过数年笃学精思,穷探赔》理,撰成《淮海易谈》四卷,近十万言人淮海易谈》是孙应鳌系统地专门研究闻发调易》的哲学专著,集中代表了孙应鳌的易学观,是贵州建省以来最有影响的易学著作。笔者曾在《贵州文史丛刊则9对年第5期上撰文,对孙应鳌的易学本体论进行过探讨,今再就其易学本体论的特点作一分析,以期推进贵州学术界对孙应鳌易学思想的深入研究。孙应鳌易学本体论的第一个特点是,其本体论属义理易学中的。已学派。义理…  相似文献   

2.
林偕春(1537—1604年),字孚元,号警庸,晚年自号云山居士,云霄人。祖居佳州郭墩,因近海多盗,后迁居莆美前涂村。林偕春生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四月初四,自幼聪明颖慧,在父亲训导下攻读经书,四十年(1561年)举于乡,四十四年(1565年)成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担任史职。人们尊称他为“太史公”。  相似文献   

3.
方献夫(1485-1544),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广东南海人。他是王阳明的首位粤籍弟子,早年曾隐居西樵山,与湛若水、霍韬为友,往来讲学。嘉靖初,他积极地参与“大礼议”等政治事件,官至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对嘉靖初年的政治革新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明代思想史和政治史上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孙应鳌是王阳明的再传弟子,是晚明黔中王门心学大师。他的生平经历了科举求仕的青少年时期、为官各地的中年时期和归乡讲学著述的晚年时期。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变八旗人员在翰林的弱势地位,巩固八旗人员在翰林院的职位,道光帝决定从翻译进士中选拔庶吉士。选拔翻译庶吉士始于道光二十七年。翻译庶吉士培养三年散馆,优者留馆,成为翰林官。由于清后期只选拔了四十三名翻译庶吉士,其对改变翰林队伍结构的作用有限。本文对翻译庶吉士制度的脉络进行考证梳理,并探讨其功能。  相似文献   

6.
郭尚先(1785—1833),字元开,号兰石,又号伯抑父,城关书仓(今莆田城厢区凤山街书仓巷)人。尚先年轻时就以“博洽”知名。嘉庆十二年(1807),举福建乡试第一人。十四年(1809),成进士,改庶吉士,奏习国书(满文),与林则徐同馆,为相国卢荫溥所器重,常共集卢家畅谈掌故,相得甚欢。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十八年(1813),充贵州乡试正考官。二十年(1815),充国史馆纂修、文颖阁总纂,修《治河方略》、《大清一统志》等书。二十一年(1816),任云南乡试正考官。二十四年(1819),充广东乡试副考官。回京后,充《明鉴》纂修,…  相似文献   

7.
陶模抚新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模抚新刍议管守新陶模(1835──1902),字方之,号子方,浙江秀水人。1868年(同治七年)中进士,改授翰林院庶吉士。从1871年(同治十年)开始,他先后担任过甘肃文县知县,秦州直隶州知州,甘州府知府,迪化州知州,宁夏府知府,兰州道台,甘肃按察...  相似文献   

8.
周渔璜(1665—1714年),名起渭,字渔璜,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在清初诗坛有很高的地位。22岁乡试第一,29岁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检讨、编修、侍读、侍讲学士、詹事府詹事;曾奉旨祭禹陵及明太祖陵、阅兵江淮;曾主试浙江,任顺天府学政。受康熙钦点参加编纂《康熙字典》,著有《桐埜诗集》传世。  相似文献   

9.
《明代科举中的官年现象》一文在引用文献时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导致对科道官选拔限年的判断有失准确,万历五年科道选拔的上限是45岁,而不是38岁。该文所谓庶吉士选拔"限年之例始于嘉靖末年"的推断也不够准确,相关文献表明,至少在天顺初期就有限年的规定。明代官年现象除了减年之外,还存在增年现象,这与明代选拔科道官时对年龄既有上限也有下限的规定相吻合。庶吉士选拔年轻化倾向与官员致仕无俸禄的现实,是导致明代士人减年入试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
明嘉靖六年(1527),王阳明受命兼都察院左都御史出征广西思田。对阳明赴任广西的行进路线,阳明高弟钱德洪所编《王阳明年谱》大体清晰,唯对江西吉安至广东肇庆路段的记载阙如。文章考证指出,王阳明自江西吉安至广东肇庆,途经的是江西赣州府与南安府,而非湖南境内;《年谱》对阳明此次赴任路线详略不一的记载并非偶然,而是与明嘉靖万历年间阳明弟子对阳明形象的建构有关。  相似文献   

11.
《铜仁学院学报》2014,(2):F0002-F0002
玉屏知县乾嘉学者经史学家 张澍 张澍(1776~1847年),清代著名学者,字百瀹,凉州府武威县(今武威市)人。19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两年后出任贵州省玉屏县知县。后人评价日:以子之精心果力,著书当可传;以子之直气严情,筮仕实不合。晚年回到西安从事学术研究,主要著述有:  相似文献   

12.
庶吉士教习官在庶吉士管理和进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自宣德五年至明亡,实任教习官共有110名,几乎都是鼎甲进士和庶吉士出身,与庶吉士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功名和文化素养层次结构;教习官最初由翰、詹官充任,适应庶吉士日益成为阁臣主要来源的变化,弘治后则改由太常寺卿、吏(礼)部侍郎乃至尚书兼翰林学士或侍读(讲)学士充任,其品级也升至三品乃至正二品.教习官教习内容以诗文为主,虽难以适应培养庶吉士成为高级辅政人才的需要,却始终未得改变;教习官无固定任期,再加后期更换较频,也不利于教习质量的提高.教习官一般由阁臣推荐产生,不仅本身成为阁臣的重要人选,而且成为维系阁臣和庶吉士关系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13.
<正> 谢启昆字良璧,号蕴山,别号苏潭。清乾隆二年(1737)丁巳出生于世居江西南康县城苏步坊的书香世家。自幼饱承家学,二十岁时即中举,翌年联袂成进士。三年后,朝考取第一,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历官国史馆纂修、河南乡试主考官、镇江府知府、浙江按察使、山西布政使、广西巡抚等职。中年,曾一度掌白鹿洞书院山长年余。清嘉庆  相似文献   

14.
贵州是开发较晚的省份 ,对于易学的研究 ,直到明代才开始出现研究学者 ,如王阳明、孙应鳌、李渭等。到了清代 ,贵州的易学研究达到繁荣 ,当时全省所辖的各个地方都涌现出一批有相当研究功底的易学人才。仅民国时期编撰的《贵州通志·艺文志》载 ,贵州明清的易学研究专著就有 43部 ,成为贵州文化史上的一道奇观  相似文献   

15.
马廷锡是王阳明在贵州著名的黔中王门再传弟子,其心学之传得于当年王阳明在黔中的及门弟子蒋信。马廷锡的心学活动涉及贵州、四川、湖南三省,早年问学求道、任官行道,中晚年广交王门后学,在贵阳讲学长达三十余年之久,继王阳明、蒋信之后,在贵州掀起第三次心学讲学高潮,将黔中王门推进到成熟阶段。马延锡及其子、孙三辈均有功于阳明心学。马氏家族不愧是黔中王门著名的心学世家。  相似文献   

16.
《教育文化论坛》2010,(1):F0002-F0002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是明中叶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王阳明出身士大夫家庭,其父官至南京吏部尚书。王阳明28岁举进士出身,34岁任兵部武选清吏司在事,是年开始授徒讲学至57岁寿终。在贵州的龙冈书院、文明书院,广西的南宁学校,  相似文献   

17.
钱大昕(1728年——1804年),字晓徵,一字辛楣,号竹汀,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乾隆十九年进士,历官翰林院庶吉士,詹事府少詹士。47岁归里,先后以体弱多疾之躯主讲钟山、娄东、紫阳诸书院,课授弟子,著述不辍。其一生博通经史,诸学兼备。在清代音韵学界,钱氏也以其卓异的成就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就此问题进行述论。同时,钱氏在治史的过程中,对少数民族语言汉译问题的研究,也在清代学术  相似文献   

18.
何如璋,字子诚(1838—1891年),广东大浦人。咸丰十一年(1861年)乡试中举,同治七年(1869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以侍读出使日本。  相似文献   

19.
贵州是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地,故贵州独得风气之先,首传阳明心学。王阳明的黔籍弟子形成了阳明后学中较早的一个学派——“黔中王门”。他们数代相传,延绵百年,覆盖全省,成就斐然,蔚为大观,在贵州掀起了几次大规模的书院讲学运动高潮,成为贵州古代学术史和教育史上的前所未有的盛举。王阳明和黔中王门的书院讲学运动,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何心隐,原名梁汝元,字柱乾,号夫山,江西吉安府永丰县人,生于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卒于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是我国十六世纪著名的“异端”思想家,有名的教育实践家和乡村教育的开创者之一。他“少补弟子员,治壁经。幼时颖异拔群,潜心经史,辄以远大自期,凡耳而目之,皆知其为伟器”(《何心隐集》第120页,下引此书,只注页码)。嘉靖二十五年三十岁时,在江西省试第一,被誉为“天下奇才”。当时,王阳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