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并列结构的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关于并列结构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并列结构有无中心语,并列结构的基础生成是否存在句子并列和短语并列,本文试图讨论并列结构的中心语问题、并列结构的并列体及并列结构的语类特征问题,从而对并列结构的句法生成有更好地认识。  相似文献   

2.
并列结构是语言中一种常见的句法现象.非典型并列结构有三种句法特性不一致的并列体.在X标杆理论的框架下,连词投射缺乏独立的证据,但并列结构的中心语偏向连词而不是并列体.并列结构有两种构成方式:句子并列和短语并列.  相似文献   

3.
曾飞华 《高中生》2014,(6):46-47
所谓“三长”,是指构成长难句的三种较长的修饰成分(即介词短语、从句、非谓语动词短语);所谓“两短”,指的是镶嵌于句子之中、会稍稍提高句子复杂程度的两种较短的修饰成分(即形容词、副词)。而除了“三长两短”之外,另外一个使句子变得复杂的结构就是“平行并列结构”。“平行并列结构”是通过一些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and,or,aswellas等)将句子变长的重要手段。实际上,再长的英文句子都是由原本较简单的主干成分加上“三长两短一并列”组成的。  相似文献   

4.
包含不同标记形式的并列结构 ,具有不同的表达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三种平行的并列式 (分别命名为 A式、B式、C式 )和全面考察“三并列式”的语音语义特点 ,来揭示不同标记的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二年律令》存在着大量的并列结构。其并列结构具有多项式、多层次以及主要用“及”、“若”作为并列标记等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6.
日语中并列表达方式较为常见,且种类繁多。然而目前对并列表达方式的研究却较为少见。究其原因,一是在句法学中,并列关系一般被认为是一种"间接关系",其重要性较低,二是各种并列表达方式的用法与含义似乎比较简单,没有研究的价值。但从并列各项之间的关系来看,并列结构中存在不同的类别,并不是简单的"间接关系"。从"集合"的观点来看,用法与含义较为接近的"~であれ~であれ"和"~といい~といい"也有着本质差异,它们所并列成员之间的关系分别是"或"和"加"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从一般意义上讲,并列语法结构表达的语义关系被认为是平行并列的,但笔者通过对并列结构中名词性成分的观察、比较发现,其中并列项所表达的语义关系与句法结构的平行并列有着不一致的情况:许多并列项在语义上存在量级差异。  相似文献   

8.
从一般意义上讲,并列语法结构表达的语义关系被认为是平行并列的,但笔者通过对并列结构中名词性成分的观察、比较发现,其中并列项所表达的语义关系与句法结构的平行并列有着不一致的情况:许多并列项在语义上存在量级差异。并列结构中的名词性成分是指两项或两项以上具有并列关系的名词、代词、数词、量词或名词短语;在结构形式上,各并列项可以直接组合,在口语中,并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包括并列式词语、并列式短语、并列关系句子等在内的并列结构的语言单位使用频率非常高,而并列项之间总有一定的、合理的排列次序,弄清它们的排列次序,有助于把握文句的语脉和准确表情达意,因而高考试题中在并列结构方面设置考点的题屡见不鲜。我们学会敏锐地把握和分析并列结构,可以巧妙地解答多种高考试题。  相似文献   

10.
并列结构(coordinating constructions)可分为两个或多个相关句子的并列和一个句子中两个或多个成分相同句子的并列,通常用并列连词and,but,or或so构成。除此之外,并列结构还可以用其它某些特殊的并列连词或类似并列连词的词语构成,这些都可以称为特殊并列结构。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的“仔细”在用法上具有独特之处,除了在陈述名中作状语外,主要用于人物对话,它可以是零形式,也可在其后出现名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或小句。在语义上,它可以分为警告告诚、提醒注意两类,而不同小类在句法特征上有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可以从“移情”的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采用2000年和2006年横截面数据对长三角城市群的高等教育与经济水平之间的协调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十五"期间,长三角城市群整体高等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程度明显增强,从不均衡、差异发展跨入到均衡、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之中;协调的程度也由最初的低水平和中低水平协调逐步跨入中高水平甚至高水平协调行列。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一要实现分工与协作,打造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新的"双增长极";二要进行整合与联动,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新的"双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Since the 1970s, school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as loosely coupled systems, meaning that the teachers’ work is weakly coordinated at the local level. Nonetheless, few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local variations of coordination modes, their sources and their nature. In this article, the process of local coordination of the teachers’ work is analyzed, using a sociocognitive approach.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framing process conducted during two years in one school is presented, in order to capture the parallel evolution of the teachers’ cognitive structures and the school’s social structu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framing process is at the heart of political games, meaning that the local definition of teaching and its conditions represent an important issue for the teachers; and that (2) the cognitive structures that emerge from the framing process appear to some extent to be decoupled from the teachers’ actual practices, contributing only partially to the local process of the teachers’ work coordination.  相似文献   

14.
汉英存现句句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现句作为一种句法现象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普遍存在,汉英存现句有同有异。本文通过运用相关的句法理论知识进行英汉比较,发现最具共性的是二者的语义、结构类型和名词词组,而差异主要表现在二者的主语、处所词、动词三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15.
汉语存在句拥有"A+B+C"类、"A+C"类、"B+C"类和唯"C"类四种主要类型。《唐诗三百首》中的存在句覆盖了汉语存在句的各种主要类型及其下层类型,反映唐诗语言与汉语一般用语之间的密切关系。《唐诗三百首》存在句约有144例,其中含有"A"段的存在句——前两式存在句之和约有109例,占全部存在句的76%,与唐代以前相比,使用频率有明显的提升,反映了汉语存在句发展的一种趋势。句法构成方面,与此前相比,《唐诗三百首》存在句A段中方位名词短语的使用率有了提高,而B、C两段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古汉语中涉及“有”的研究主要有存现句研究、“有”字句研究、“有+VP”格式研究三个方面,研究重点为“有”字句的历时演变和“有”的词义及语法属性,研究范围则基本限于传世文献。在两周金文中,“有”也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共约10:2例,句法形式上全部带宾语,除了一般所见的体词性宾语外(50例),谓词性宾语(52例)比例之高是其明显特征。“有+VP”有“有+V、有+状语·V、有+V·宾语、有+V·补语、有+VP1+VP2、有+V1和V2”六种具体形式,表现出结构类型的多样化特点。而在体词性宾语中,抽象名词宾语超过其他各类宾语的总和,是其又一特点。  相似文献   

17.
硝酸镉、双氰胺钠(Na Dca)以及N,N–二甲基乙二胺(Dmda)在水溶液中混合反应得到一个新型配位聚合物[Cd(Dca)2(Dmda)](1).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配位聚合物结晶于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7.446 5(2),b=14.028 3(5),c=12.365 2(4),β=91.476(1)°.该配位聚合物中镉离子通过两种晶体学独立的双氰胺配体的双端配位作用形成了一维双链状结构.进一步地,通过这种双链状结构单元的链内氢键作用以及相邻链单元之间的氢键作用,堆积组装形成了一个结构相对紧凑的三维超分子结构.荧光测试表明,该配位聚合物的荧光发射主要来自于双氰胺配体内部的跃迁.  相似文献   

18.
在两岸四地的现代汉语中,有标记被动句“获”字句还在使用,特别是在台港澳地区,这一形式比较多见。这是一种古已有之的形式,有相当突出的古雅色彩,它的表义倾向是[+如意、期望]与[+中性、期望],与同类的“遭”字句分工明确,而与“被”字句则多有交叉。“获”字句的结构类型少于“被”字句和“遭”字句,在大陆与台港澳之间有明显的差异与融合表现。  相似文献   

19.
对"微言大义"的理解产生分歧的根本之处在于对"微"的不同理解:一为精微,一为含蓄。通过历史考察,本文认为"微言大义"的"微言"可以作两种结构理解,一为动词性短语,有"隐晦、含蓄地说"之意;一为名词性短语,有"隐晦、含蓄的话语"之意。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上提出了两个公式:lgαM(A,B)nA=a=lgβMAaBb-apAnA=a-bpB-lgMAaBb,max和lgαM(A,B)nB=b=lgβMAaBb-apA-bpBnB=b-lgMAaBb,max',式中nA、nB分别为混配配合物对配体A或配体B的平均配位数,βMAaBb为混配配离子MAaBb的累积稳定常数,MAaBb,max、'MAaBb,max分别为配体B或配体A自由配体浓度为某一固定值时MAaBb分布系数的极大值.分别忽略两式中的lgMAaBb,max或lg'MAaBb,max项,可得lgβMAaBb的初值,若金属离子M与配体A或配体B二元配合物的各级稳定常数已知,将所得初值分别代入上述两式中lgMAaBb,max或lg'MAaBb,max项,然后将lgβMAaBb计算值再代入上述两式,逐步迭代至两次计算值相等即为结果.两种混配配合物体系被用于计算,结果与真值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