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昊 《华章》2012,(34)
政府信息公开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公民知情权,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一种方式.目前,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还处于初级阶段,一些法律概念没有得以梳理和界定,缺乏一套完整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影响了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在此,本文依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思考,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现代民主的两大构成要素为公开与参与。没有政府信息公开或民众的知情权,就不可能有大众参与。因此,政府信息公开是现代民主的基石之一,是公民知情权的重要内容。文章试从信息公开制度的概念、历史沿革及我国目前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的不足进行探讨,来分析我国在新世纪的法制环境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这一制度,从而使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进程更深入,更健全。  相似文献   

3.
政府信息公开又可称为政务公开,其目的在于增强政府行为的透明度,从而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从世界各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发展概况和趋势来看,信息公开的立法趋势是加强政府运作的透明度、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导入司法审查机制等。我国已经加入了WTO,按照WTO透明度原则的要求,加快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建设已经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在对群体性事件和政府信息公开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探讨群体性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可知我国群体性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存在诸如"被动公开"和"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机制、缺乏合理的评估与问责机制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转变政府行政观念,增强信息公开的主动性与真实性;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统一信息发布口径,建设完善的信息管理机制;开展信息公开评估,建立信息公开问责与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5.
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核心;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更好更快的发展;有利于树立我国政府良好的国际形象。由于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着法律制度不完善、公开不主动、公开内容限制较多、公开手段落后等问题,我们要不断创新政府信息公开立法机制、发布机制、监督机制、问责机制,以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公开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政府信息公开中的隐私权主体可以分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众人物和普通公民等三种类型。政府信息公开中对隐私权的管理具有公权与私权冲突和交叉、隐私权的行政性和多种法律的协调性等特征。政府信息公开中对隐私权的管理应采取原则考量、积极立法、创建自律规范和技术保护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政府信息公开是指将政府所掌握的信息通过一定的途径向社会公布,使其他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可以无偿获取这些信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作用就是将政府公开信息以制度的方式确定下来,从而产生对政府的约束力,使政府必须严格按照特定的程序公开政府信息。但是,当前我国现行政策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信息公开制度的顺利贯彻执行,为此,我们需要从内容、途径及保障措施多个方面,对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进行线式层层推进。  相似文献   

8.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0,(1):124-129
信息化、数据化时代的政府掌握了大量信息数据资源,政府公开信息,与其他治理参与方共享信息资源,对政府履行治理责任及提升治理体系的运行效率具有重要的工具价值。基于治理体系的需要和治理主体日益多元化的现实,政府要重新界定在公开信息方面的责任边界,不仅要公开自己的信息,还有责任公开其掌握的法人、公民等非政府主体的相关信息,使之成为可辨识的治理参与者。这意味着政府信息公开应由"管理导向"转变为"治理导向",以回应治理现代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公民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知情权在现代社会属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知情权的满足有赖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是公民知情权得以实现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尚存在很多问题,亟须转变观念,澄清认识,加快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完善公民知情权的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10.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构建意在保障公民知情权、建设服务型政府,但是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纵观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制度设计,其在行政复议和司法救济方式的选择、制度的衔接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应研究如何全面构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救济制度,从而保证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顺利切实地推行。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施行,对于保障公民知情权、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意义重大。但在执法实践中,正确界定政府信息,明确政府信息的公开范围和方式,科学甄别政府信息公开的其他排除范围,厘清《条例》与相关法律的适用关系,以及掌握政府信息公开与“卷宗阅览权”、“隐私权”保护的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然而,《条例》在规定政府信息公开I法律救济途径时,由于并未充分考虑其独特性质,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等传统的法律救济手段中面临着诸多困惑与尴尬。因此,应在宪法中明确赋予公民知情权以基本权利的地位;待时机成熟时提升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法律位阶,由条例上升为法律;调整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审查方式,增加屏蔽审理程序;提高公民权利观念,加强政府法治理念,畅通救济途径。这样才能更加有效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13.
构建完善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是实现公民环境知情权、促进环境保护公共参与的需要,现有专门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规定了这一制度.政府环境信患公开方式可以分为政府主动公开和依公众申请被动公开两种方式.以环境社会学视角所揭示的环境问题的社会建构理论考察,虽然完善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应该并重两种方式的有效结合,但在当下中国社会情势下,政府主动公开环境信息方式还能起到兼负提高社会环境意识、重构公民参与环境公共事务能力的重任.我们应该在立法和法律实践中注重政府主动公开环境信息方式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政府信息公开对于建设阳光政府、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是具有重要价值的。但是,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也不容忽视,这就需要在政府信息公开所代表的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信息保护所代表的个人利益之问进行平衡。立基于此,论文探讨了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政府信息公开法与个人信息保护法之间的立法衔接和政府信息在公众公开查询中的防范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以“合法权益”受侵害为逻辑起点,对于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告资格,无论是政府主动公开的信息,还是依申请公开的信息,都需要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过政府信息公开的申请。而对于与自身信息相关的原告资格,则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被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直接相关,或者政府的信息公开行为侵犯了其商业秘密与个人隐私。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公开制度成为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的最好手段,政府信息公开是主权在民的体现,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有权利必有救济,目前公民获取政府信息公开权利的司法救济途径仍不畅通。本文以政府信息公开之诉的目的为依据.对行政诉讼制度应然与实然进行系统的思考,并运用比较研究和价值分析的方法,以证成政府信息公开之诉起诉阶段、审理阶段和作出判决阶段的特点,以期完善我国司法制度,促进司法和谐,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各地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众多信息公开申请在申请事项"不属于信息公开范围"或"信息不存在"等借口前铩羽而归.这源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公开的例外事项规定得过于原则和不确定,也源于行政机关在践行信息公开制度方面的观念障碍和缺乏有力的司法监督.因此,必须从立法上对政府信息的例外事项予以更明晰的界定,同时加快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观念转变,并提供有效的司法救济,以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落实.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围绕政府信息公开与"网络问政"的内在关系,阐述政府信息公开对"网络问政"的积极意义,分析当前政府信息公开存在问题对"网络问政"的影响,并从思想认识、工作实践、法律制度等角度提出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促进"网络问政"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公共信息公开是现代法治国家确认公民知情权的结果,是与知情权相对应的政府的法律义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制定与实施为标志,我国在信息公开制度的法制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信息公开主体不明确、内容不具体等缺陷。在知情权与信息公开制度的权利—义务语境下,以行使知情权为核心,引入公共参与机制,从立法决策、非政府组织发展与新闻自由三个方面构建和完善公共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20.
结合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现状,为建立和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律体系进行了制度设计.首先要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律体系的结构进行系统梳理和建构;其次要明确建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律体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再次是要寻找建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律体系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