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教师"不是在逃离,就是在逃离的路上"是当前农村教育的一大困境。乡村教师"逃离"的主要原因,一是教师工作任务繁重,但社会地位持续走低;二是学校管理规训严格,但教师职业晋升空间小;三是教师准入门槛低与知识结构更新缓慢削弱了教师的职业优越感。教师逃离是当前农村教育亟待重视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只有让教师活的有"尊严",让教师职业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农村教育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是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内生动力。这既是推动乡村文化复兴之所需,也是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之必然。然而,现实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遭遇到教育领域供给侧阻滞:"他主型"发展逻辑的外在框限,导致教师的培训学习缺乏针对性与吸引力;"自主型"发展理路的内在规约,导致教师产生了"我是谁"的身份迷思与"我该如何"的出路困惑。对此,需要从教育"精准扶贫"、教师发展平台以及教师专业自主自强等维度,对政策驱动、专业支持和教师内求等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力量加以结构化整合。  相似文献   

3.
调查结果显示,"罚你到农村去当教师"的教育生态环境、"这不是我要的生活"表征的群体心理、"乡村教师就只能谈付出吗"明示的"入"不敷"出"的个体主观感受等"三重大山",迟滞了乡村教师职业自信的生长.而破除"三重大山"的思考也潜在标明了促进乡村教师职业自信生长的三重向度:在宏观上,优化教育生态环境,破除"做乡村教师是一种惩罚方式"的等级隐喻;在中观上,加强群体心理建设,帮助乡村教师建立积极的乡村教育观;在微观上,提升乡村教师个体的获得感,让每一个乡村教师都可以"劳"而有"获".  相似文献   

4.
<正>舍身奉献,他们因播种光明而美丽;扎根基层,人生因挥洒汗水而无悔。乡村教师就是这样一个群体,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为了学生的未来,甘于奉献。他们简单、质朴,却有着一颗热爱教育和学生的真心,但目前乡村教师面临着种种困境,这些困境背后的症结是什么,该如何应对?为此,2014年9月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农民之子社团和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中国民族教育与多元文化研  相似文献   

5.
又到了编发暑期合刊的时间了。今年的暑期合刊,我们将目光投向教育的两极:一极是大地——寻找最美丽乡村教师,另一极则是天空——走向教育家。关注这样两个话题,是情结,也是纠结。我们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一天天地被边缘化,乡村教育也陷入"想说爱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的尴尬。当下,我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乡村人口最多,乡村学校最多,乡村学生最多,乡村教师也最多。乡村教育是大头,自然也是难头。乡村教育难在两个方面:一在内部——因为城区学校的规模扩张,乡村大量的骨干教师被城市学校"招安",导致乡村学校教师队伍整体实力的弱化,由此形成了乡亲想方设法将孩子往城区学校转移的"涟漪效应"。二在外部——行政和媒体都知道乡村教育重要,但由于诸多原因,乡  相似文献   

6.
形塑乡村教师以生命价值为取向的教育情怀,与教育的“人本”理念高度契合,并对于建设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下教师的工作任务指向工具性价值、学校的生命关怀氛围淡薄、教师的生命自觉意识的缺失、教育情怀生成机制残缺等阻碍了乡村教师以生命价值为取向的教育情怀的生成。基于此,教师的工作任务应回归生命价值之本;重构学校生命关怀氛围;教师增强自身的生命自觉意识;完善以生命价值为取向的乡村教师教育情怀生成机制,是推动乡村教师生成以生命价值为取向的教育情怀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理论标本价值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中国的乡村教育实验是以一群学贯中西而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为代表书写的一段中国教育史话.在他们的实践努力和研究中沉淀了许多关于农村教育理论智慧,对我们今日进行农村教育研究具有标本性的意义."什么是农村教育"、"如何对待农村教育与农村文化的关系"、"农村教育由谁负责"是农村教育研究中的重要理论问题,探析近代乡村教育实验在研究对这三个问题方面的理论贡献,对深化关于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的认识和丰富中国农村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乡村教师供给是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支撑,但我国乡村定向教师培养存在“唯我”与“为我”困局。乡村定向教师培养应实现“从我到他”的逻辑超越,表现在四方面:主体逻辑上,从自我主体性转向他者主体性;价值逻辑上,从利益互动转向责任互动;关系逻辑上,从互惠对称关系转向非对称关系;行为逻辑上,从理性嵌入转向德性融入。为促进定向教师培养迈入乡村,建议转向“他”理念,塑造乡村定向教师培养的新自觉;加大“身体”实践,丰富乡村定向教师培养的体验路径;营造“协同”环境,活跃乡村定向教师培养的大氛围。但也应注意他者观的限度,以避免对乡村定向教师培养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9.
《江苏教育》2012,(5):2
放弃到城市工作的机会,拖着病躯坚守讲台达10年之久,南京六合的山村小学教师徐其军被人称作"最美的乡村教师"(详见本期"独家报道"栏目《最美的乡村教师》),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乡村教师群体的崇高精神品质。中国有800多万乡村教师,他们正如徐其军一样勤勉地耕耘在乡村教育的沃野上,他们因坚守乡村而美丽,因无私奉献而美丽,更因播种希望而美丽。为了宣传他们的高尚事迹,弘扬他们的崇高精神,倡导更多的人关注乡村教育,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献身乡村教育,《江苏教育》发起"寻找最美丽乡村教师"主题征稿,所征集稿件将择优刊发在本刊2012年第7-8期上。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我参加了光明日报社召开的"寻找美丽乡村教师之农村教育改革论坛",很有感触。  相似文献   

11.
《江苏教育》2012,(8):2
放弃到城市工作的机会,拖着病躯坚守讲台达10年之久,南京六合的山村小学教师徐其军被人称作"最美的乡村教师"(详见本刊2012年第2期"独家报道"栏目《最美的乡村教师》),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乡村教师群体的崇高精神品质。中国有800多万乡村教师,他们正如徐其军一样勤勉地耕耘在乡村教育的沃野上,他们因坚守乡村而美丽,因无私奉献而美丽,更因播种希望而美丽。为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的"生利"乡村教育是他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清楚地了解中国乡村教育不适应本地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的问题,给予分析性的批判,提出解决乡村教育弊端的发展方向在于"生利",培养学生的技能。基于此,他思考建设"生利"乡村学校的问题,尤其是教师的问题,并且把生利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他的这些思想对于新时代的农村发展仍有启示意义,我们应该从进一步明确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提高农村职业学校的质量以及推进农村职业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三个方面深化陶行知的乡村教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朱宇 《江苏教育》2012,(35):62-64
在江苏省扬州市北郊,有一座美丽的神居山。山下,有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我的母校——高邮市天山镇中心小学。这所学校有一群守望乡村、孜孜以求的教育"追梦人"——一群淳朴真诚、可亲可敬的乡村教师。1986年,18岁的我中师毕业后回到家乡,也成了这群"追梦人"中的一员,开始在乡村小学的三尺讲台上尽情舞出自己的梦想。为了那一群群可爱的乡村娃娃,也为了自己的教育理想,26年的岁月,在绘声绘色的讲解中,在批改作业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中国教育界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主要得益于当时的"乡村教育运动"。本文拟从乡村教育运动的背景出发,探讨乡村运动对教育发展的探索以及启示,结合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殊要求和特殊价值,探寻农村思想品德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以期解决农村思想品德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促进乡村教育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云南省30个县10356位乡村教师的调查显示:云南乡村教师中近80%有流动(调动)及流失(改行)意愿;教师的流动及流失意愿呈现出"向城性"与"返乡性"两种趋向;30岁以下青年教师的流动及流失意愿最为强烈;总体上工资收入越高,教师的流动及流失意愿越弱,但学校区位的影响不容忽视。影响乡村教师流动及流失意愿的因素按重要性排序依次是"子女上学及家庭生活"、"工资待遇与工作负担"、"学校位置及交通、住房条件"、"学校管理与教学风气"、"社会氛围与工作环境"。为此,须要关注教师作为"社会人"的基本需求,创造条件帮助教师解决子女上学和夫妻分居等问题;应在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的同时,保障不同层级学校教师岗位具有相同的吸引力;在教师招聘时实行"家庭来源地优先"的政策,吸引优秀青年返回本乡本土从教;想方设法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尤其是为青年教师提供周转住房;优化学校内部管理,帮助乡村教师获得归属感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诗人艾青的诗句。套用之,可以代表我对乡村教育的一片深情。我走上乡村教育之路,与我的父亲有很大的关系。我的父亲是一位乡村教师,对于乡村教育,他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为了乡村教育事业,他是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又贡献了自己的儿女。当时的乡村教师,地位低下、收入微薄。记得小时候,我家是村里最穷的人家,生活常常陷入入不敷出的拮据状况之中。从小我就在心里暗暗发誓,长大了坚决不做乡村教师。1987年,我以优异的成绩中学毕业。父亲极力要求我填报师范学校,虽然心有不甘,但父命难违,最…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的背景下,乡村教师的可持续化发展能够大力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助力于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工作的推进和发展.回顾我国当前乡村教师发展的百年成长历程,探究新时代乡村教师建设是新时代乡村发展及乡村教育振兴的核心.尽管如此,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改进和完善,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具体分析,加快...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工》2014,(8):12-12
《中国教工》编辑部: 你好!我是一名在农村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普通教师,至今已工作18个年头。这些年,我看到了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也看到了发展中的问题,尤其是对农村小学教师工作中面临的困难,有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福利问题关系到我国贫困乡村教育的发展与进步。然而目前,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社会福利存在很多问题。可以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提高乡村教师的福利标准、提高对乡村教师的人文关怀并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严格贯彻落实政策给乡村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0.
享受教育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次开平方。我说,这些都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在十来年的教育之河中,我像一个酷爱嬉水的孩子,尽情地扑腾着,享受着。享受美丽哪个女人不渴望美丽?虽然我不纹眉不做面膜不描口红不染头发,一直素面朝天。但学生却给了我美丽信心!“忘不了您上课时鼓励的目光,忘不了您下课时贴心的话语,更忘不了您乌黑飘逸的长发和明察秋毫的眼睛……噢,老师,您像秋菊一样美丽坚强又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