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钟宋娣 《大观周刊》2011,(36):168-168
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它涉及教育观念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学方法等方面。总之,要创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能真正提高生物教学质量,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崔艳新 《大观周刊》2012,(23):116-117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教育目标。在《历史新课标》中所提倡的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正好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学生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而拼命学习,完全成了学习的奴隶,没有学习兴趣,没有了学生的个性这一现象。而另一些学生则甘于平庸,缺乏对所学知识的渴望,“混、等、靠”成了他们学习的全部内容。要改变这些怪现象,就必须进行历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当前,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已经被公认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  相似文献   

4.
赵俊杰 《大观周刊》2011,(24):73-7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规定,新一轮课改就是要“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可见,转变教育观念、探究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摆在政治课教师教学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安喜莲 《大观周刊》2012,(49):258-258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这就引发了我们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思考。基础教育是培养“高、精、尖”人才的奠基工程,如何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改变学生以往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这需要我们教师积极探索,在教学中实施一定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培养高中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它已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亮点。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教学中的实践值得我们去探索。  相似文献   

7.
蒋海燕 《大观周刊》2011,(14):46-46
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文章提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激发学生内在需要,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改革教学评价机制,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将探究式学习列入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在于引发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的变革,凸现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要求和社会需要,促进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将探究式学习方式应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本文.我将结合平时教学的实践和思考,借鉴相关的理论文献,浅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相似文献   

9.
庞霓辉 《大观周刊》2012,(4):181-182
研究性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是极富生机活力的教育思想。在职业学校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0.
吴海宁 《大观周刊》2011,(14):59-59
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文章提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激发学生内在需要,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改革教学评价机制,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何雪峰 《大观周刊》2011,(30):252-252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节的浪潮.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性学习》课已作为普通高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排入了课程表.研究性学列府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贯穿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尤其是有“学科之母”之称的语文学科.  相似文献   

12.
刘焕巧 《大观周刊》2011,(27):96-97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次学习理念的革命,它以“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为原则,对于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机会,培育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它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探究性、互动性,特别强调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亲自参与的积极的体验、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提高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激发综合各学科知识的潜能。由此可见,语文活动与语文综合性学习区别很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相似文献   

13.
薛清华 《大观周刊》2012,(39):263-263
自主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极力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也是当今教育研究的重要主题。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和发展的园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生成和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4.
李淑慧 《大观周刊》2012,(47):342-342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一种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发展个性,培养掌握知识的积极态度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措施,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这一理念,是当前推进课程改革工作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莫巧娟  高华 《大观周刊》2012,(36):109-113
面对知识经济兴起带来的社会变革,人才培养显得至关重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创新精神是当务之急。数学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工具,对人才的培养举足轻重。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我们的数学教育所隐藏的问题也逐步显山露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做出了明确的阐述: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业和课堂教学一样,也是一种学习活动,理应担负起发展学生智能的重任。  相似文献   

16.
蔡桂娥 《大观周刊》2013,(2):199-199
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及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要使所培养的学生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就必须进一步转变教学方式,改变学生以往被动、依赖的学习状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亚军 《大观周刊》2012,(22):265-265
新课程标准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是学生在压抑的心态下学习,在被逼的状态下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学学生学,又要学生想学、乐学,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本人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就改变学生的学习心态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郭艳花 《大观周刊》2011,(27):120-120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掌握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19.
王建党 《大观周刊》2012,(10):177-177
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能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梁李敏 《大观周刊》2013,(3):183-183
新课程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即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习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