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仁爱”是儒家伦理规范之灵魂,我们须剔除糟粕弘扬其精华,加强师德建设。儒家“仁爱”思想蕴含很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精华。“仁者爱人”,就整体而言,即要爱国爱民。就具体而言,人民教师首先要热爱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要弘扬儒家“有教无类”及以严求爱、诲人不倦的敬业爱生精神。其次要弘扬体现儒家“仁爱”的“忠恕”之道的精华,热爱同志,以求同志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再次,弘扬儒家仁爱精神要自尊自爱,为人师表,从内在精神到外在举止,全面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对教师之爱的深刻诠释。生命之爱、事业之爱、家国之爱构成了教师之爱的三重意蕴。师范大学作为联结基础教育基点和高等教育龙头的重要结合点,要致力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创新和完善激发、涵育、升华教师之爱的实践路径,培养新时代优秀教师和教育家。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仁爱教育,构建仁爱课堂,开展仁爱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仁爱品质,促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让爱伴随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情智共生。  相似文献   

4.
一个教师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如果你是个仁爱的人,他就是个善良的人;如果你是个爱训斥的人,他就是个爱抱怨的人。”做一个仁爱的教师,就是播洒阳光雨露的人,让每个孩子都沐浴阳光的灿烂,滋润雨露的甘甜。一个微笑,如明媚的阳光温暖孩子的心田;一句赞美,如不灭的火炬点燃孩子的自信之火;一次鼓励,如春风扬起孩子远航的风帆……  相似文献   

5.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超越亲子之爱。亲子之爱是血缘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虽无血缘关系,但必须对他们满腔热情满腔爱,因为师爱包蕴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爱学习好的、家庭富有的、家长有权的,那是对师爱的扭曲。师爱要做到对每个学生丹心一片,情深似海。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仁爱之情。仁而爱人,心里总想着别人,  相似文献   

6.
张章寿 《新教师》2019,(8):17-17,36
校园文化建设和核心素养培养是立德树人的两大重要元素,它们相互融合,相互发展.本文结合我校的实际谈谈二者的融合策略.一、理念文化是核心素养的根我校以"仁爱"为办学理念,核心精神是"以仁润心,以爱育人".我校希望每个学生都有仁爱之心,都有积极健康进取的精神,都能够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提出教师要做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政治认同"是高中思想政治的学科素养之一。文章以政治教师的视角,结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生活与哲学》中唯物辩证法的思想,运用矛盾分析法和联系、发展的观点论述了教师与学生的辩证关系,进而达到对成为具有"仁爱之心"好教师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8.
德育是关乎学生个人职业发展和教育发展质量的关键。通过挖掘新时代下“仁爱”思想的精神价值,以“仁爱”思想培育作为价值统领,以多种载体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以师德素养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以知行合一构筑实践活动平台,以多元维度建立合理评价机制,从“仁爱”思想培育角度探索提升高职高专师范类专业师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幼儿教师"虐童"事件时有发生。如温岭幼儿园教师颜艳红在该园活动室里强行揪住一名幼童双耳向上提起,同时让另一名教师用手机拍下视频放到网上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是幼儿教师师德的缺失,具体一点就是说教师缺乏仁爱思想。本文阐述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仁爱缺失的现状,并提出了如何唤回仁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鱼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这种情感应是心灵相通产生的,而不是意志或意愿。柏拉图曾将爱视为一切道德和精神进步的基础,甚至是一种非常特殊而普遍的本性。我们将爱学生作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规范,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有仁爱之心是应该的。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并不是因为责任或义务。教师对学生的爱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产生,并非道德规范规定教师要对学生有爱的热情,教师就可以做到的。即使看起来做了,那他也只不过是遵守外在的一种规定,而对其品性发挥不了丝毫效力和作用。教师之所以爱学生,不是因为…  相似文献   

11.
张晓风是台湾继苏雪林、琦君之后的著名散文家。其作品充满了故国之思,表现出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眷恋之情。在作品中,作者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和基督教精神相互融合,表现出对"爱"的阐扬。这种阐扬对五四时期冰心等人的散文,形成了某种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仁"是儒家的核心观念,其根本含义就是爱人。儒家的"仁爱"在践行上可以分成五个次第:具备仁爱之心→自爱→爱亲人,即血缘亲情之爱→"泛爱众",即爱一切人→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儒家仁爱思想以自我为起点扩展到宇宙万物的践行次第蕴涵着儒家的基本价值和道德取向,在历史上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起了重要作用,今天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好老师的标准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教师职业的内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新的时代赋予教师新的使命,教师只有不断汲取时代的精神养料,努力提高师德和育人水平,才能让自己的专业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身上的有着宽厚的仁爱思想和强烈的忧患意识,这不仅影响了他的人生道路、处世方式和文学创作,也集中的体现了我们民族可贵精神。在柳宗元的一生中,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始终没有忘记的是仁爱和忧患。在他的创作中,无论是何种体裁,无论是那个时期的作品,贯穿始终的主线都是爱与忧。仁爱和忧患在柳宗元身上,又表现为互为因果关系。因仁爱,忧患意识表现得更为强烈:因忧患,仁爱表现得更为宽厚。他的人生悲剧,可以说,是仁爱和忧患的悲剧。他的不朽,也是仁爱和忧患精神的不朽,是民族精神的不朽。  相似文献   

15.
在培养教师的教育中,儒家思想的仁爱、天人和礼治思想,对树立仁爱精神,客观对待自然,尊重知识和遵守规范,有着重要作用。由于教师教育的学生是今后的教育工作者,儒家思想的这种道德内置,对教育活动乃至社会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迈入新时代的中国越来越重视教育,必然对师德有了更高的要求。广大教师要"甘守三尺讲台,争做‘四有’老师",面对学生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高尚的道德情操并时刻保持仁爱之心。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校倡导仁爱教育,培育爱心校园,进行了以下3个方面的实践。1.以爱育爱:重在率先垂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崇尚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和教师的率先垂范。升旗时教师端庄地站立是一种示范,上课时教师精神饱满是一种示范,尊重每个孩子、平等待人也是一种示范。我们期望以自己对爱的理解和示范,给学生以心灵的启迪和感染。案例:评选教职工亲善大使2008年9月,学校领导在开学典礼上向全体师生宣告,将组织评选本学期教职工亲善大使(热爱工作,对学生亲切、友善,始终保持耐心和亲善形象的模范教职工)。在孩子们的目光注视下,教职工的精  相似文献   

18.
丰富的教学经验、渊博的知识、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以及一颗仁爱之心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作为一名初中教师,前三者固然重要,但是如若有一颗仁爱之心,必然能够事半功倍。本文以蕾蕾的案例证明此观点。  相似文献   

19.
儒家仁爱思想可分成仁爱之心、自爱、爱亲人、泛爱众、仁者与天地万物一体五个层次,以爱有差等原则由内向外、由近及远层层扩展。仁爱是一种人道思想,仁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比较儒家仁爱与道家的慈爱、墨家的兼爱、佛教的慈悲、基督教的博爱、伊斯兰教的行善惩恶,可以看出世界不同文化都强调“爱”,但对“爱”却有不同的阐释,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儒家仁爱思想可以成为普世价值观,在当今世界越来越显现出它的独特智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现状分析,探讨如何将"仁爱的感化"和"笃行的落实"融入班级管理,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