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潇贺古道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传播交流的通道,在古道上至今还保存着清代时期的生态文化石刻,这些石刻集中反映了潇贺古道2000多年来的生态文化的发展脉落,是当代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历史依据,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重要参考,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潇贺古道及其岔道的辐射区域之内的平地瑶,与汉族交错杂居,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交流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的平地瑶,深受汉文化影响:无论是谋生方式、经济结构、宗教信仰,还是语言、风俗习惯、服装配饰等方面,都融合渗透了诸多汉文化特点,形成了包容多元的瑶族文化类型。湖南平地瑶织锦则是潇贺古道区域民族间文化相融的缩影,是平地瑶与周邻族群相互交往、认同、影响、适应的产物,呈现了瑶汉民族文化共生交融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贺州历史悠久,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已经有人类聚居。从考古发掘表明,先秦时期贺州经济发达,青铜冶炼铸造技术高,以致形成了沙田青铜文化区。潇贺古道交通线是沟通岭南与中原地区的要道,从秦朝到南唐开元年间,兴盛达千年之久。古道上的临贺故城有2000年历史。梳理岭南古文化的遗存和遗址,以期更好梳理贺州历史的脉络,促进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潇贺古道又称“新道”,以秦始皇攻打岭南、汉武帝统治岭南修建、扩建古道而闻名。古道上,至今保存着自宋代以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史价值重要、艺术文化水平高的石刻文化遗存,内容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军事斗争、民族关系、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它是中华民族石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整理、研究古道石刻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潇贺古道"是沟通中原、岭南和东南亚地区的海陆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秦汉时期,在政府政策的干预下,中原移民南迁至贺江流域,增加了那里的人口和劳动力,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方式和耕作技术,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岭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韦浩明 《红领巾》2005,(2):42-45
“潇贺古道“是沟通中原、岭南和东南亚地区的海陆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秦汉时期,在政府政策的干预下,中原移民南迁至贺江流域,增加了那里的人口和劳动力,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方式和耕作技术,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岭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潇贺古道”是沟通中原、岭南和东南亚地区的海陆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秦汉时期,在政府政策的干预下,中原移民南迁至贺江流域,增加了那里的人口和劳动力,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方式和耕作技术,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岭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岭南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与该地区的交通密切相连,交通便利者,发展较快;交通闭塞者,发展较慢.“潇贺古道“开辟后,大批中原移民南下落户,使岭南文化的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在融入楚、汉文化的基础上,部分赶上中原水平,并在南北文化交流中保持自身特色,成为后来粤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岭南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与该地区的交通密切相连,交通便利者,发展较快;交通闭塞者,发展较慢."潇贺古道"开辟后,大批中原移民南下落户,使岭南文化的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在融入楚、汉文化的基础上,部分赶上中原水平,并在南北文化交流中保持自身特色,成为后来粤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潇贺古道地处南岭走廊中部的崇山峻岭,是古代中原沟通岭南的重要通道之一,对其主、岔道走向及修筑时间的考证,可以理清广西东部交通网络形成的大致历程。同时证明广西东部陆路交通干道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既与军事、政治、经济等因素有关,也离不开人口迁移、定居、增殖等因素,是多个朝代共同修筑、打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岭南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与该地区的交通密切相连,交通便利者,发展较快;交通闭塞者,发展较慢.“潇贺古道”开辟后,大批中原移民南下落户,使岭南文化的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在融入楚、汉文化的基础上,部分赶上中原水平,并在南北文化交流中保持自身特色,成为后来粤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岭南地区民族融合的产生、发展,与生产力发展和交通道路的开辟相一致.古代中国,民族融合的实现,主要通过不同民族、族群的迁移、杂居来进行.因此,"潇贺古道"的开辟促进了岭南的民族融合.融合中,既有百越族群的族内融合,也有移民与百越的族际融合,特别是族际融合的层次性十分明显,依托交通要道及其岔道向周边展开,融合的程度呈现递减趋势,与当今岭南族群分布的态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岭南地区民族融合的产生、发展,与生产力发展和交通道路的开辟相一致。古代中国,民族融合的实现,主要通过不同民族、族群的迁移、杂居来进行。因此,“潇贺古道”的开辟促进了岭南的民族融合。融合中,既有百越族群的族内融合,也有移民与百越的族际融合,特别是族际融合的层次性十分明显。依托交通要道及其岔道向周边展开,融合的程度呈现递减趋势,与当今岭南族群分布的态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韦浩明 《红领巾》2005,(1):86-89
“潇贺古道“是秦汉王朝为加强对岭南的军事政治控制和基于大一统的目的而修筑、开通的;由潇水--新道--临水(贺江)构成.秦至唐朝前期,这里是中原进入岭南最重要的水陆交通要道,也是“海陆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之一.历朝统治集团,通过密置行政区、修筑城池、派重兵驻守等手段,以确保这一交通线的畅通.它的开辟,对于开发岭南地区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潇贺古道"是秦汉王朝为加强对岭南的军事政治控制和基于大一统的目的而修筑、开通的;由潇水--新道--临水(贺江)构成.秦至唐朝前期,这里是中原进入岭南最重要的水陆交通要道,也是"海陆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之一.历朝统治集团,通过密置行政区、修筑城池、派重兵驻守等手段,以确保这一交通线的畅通.它的开辟,对于开发岭南地区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秦汉时期的“潇贺古道”——潇贺古道系列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潇贺古道”是秦汉王朝为加强对岭南的军事政治控制和基于大一统的目的而修筑、开通的;由潇水——新道——临水(贺江)构成。秦至唐朝前期,这里是中原进入岭南最重要的水陆交通要道,也是“海陆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之一。历朝统治集团,通过密置行政区、修筑城池、派重兵驻守等手段,以确保这一交通线的畅通。它的开辟,对于开发岭南地区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韦浩明 《红领巾》2005,(3):26-30
交通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隋唐以前,随着中原势力南下和国家统一,南北交通线开辟并逐步完善,交通运输能力得到提高.大量中原人口南迁,促进了岭南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在概述岭南地区主要商品类型的基础上,结合当时当地的社会生产实际,分析区域内商品贸易发展的情况,认为其发展程度是有限的,整体水平不高.同时,对中原经岭南地区和海路进行的“朝贡“贸易和海外贸易也作了探讨.最后提出,在灵渠失修、梅岭通道尚未开凿之前,地处岭南中部的“潇贺古道“,承担了南北货物长途贩运和人员流动的重任,在沟通中原、岭南和海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中起着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交通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隋唐以前,随着中原势力南下和国家统一,南北交通线开辟并逐步完善,交通运输能力得到提高.大量中原人口南迁,促进了岭南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在概述岭南地区主要商品类型的基础上,结合当时当地的社会生产实际,分析区域内商品贸易发展的情况,认为其发展程度是有限的,整体水平不高.同时,对中原经岭南地区和海路进行的"朝贡"贸易和海外贸易也作了探讨.最后提出,在灵渠失修、梅岭通道尚未开凿之前,地处岭南中部的"潇贺古道",承担了南北货物长途贩运和人员流动的重任,在沟通中原、岭南和海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中起着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交通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隋唐以前,随着中原势力南下和国家统一,南北交通线开辟并逐步完善,交通运输能力得到提高。大量中原人口南迁,促进了岭南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在概述岭南地区主要商品类型的基础上,结合当时当地的社会生产实际,分析区域内商品贸易发展的情况,认为其发展程度是有限的,整体水平不高。同时,对中原经岭南地区和海路进行的“朝贡”贸易和海外贸易也作了探讨。最后提出,在灵渠失修、梅岭通道尚未开凿之前,地处岭南中部的“潇贺古道”,承担了南北货物长途贩运和人员流动的重任,在沟通中原、岭南和海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中起着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20.
2月14日,长沙市一所新的幼儿园开园,全托学贺每月超过,7000元,成为长沙收费最贵的幼儿园。越来越贵、越来越多的『天价幼儿园』直接挑战着家长州的心理底线,也引发了广泛争议。(2月15日《潇删晨报》B1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