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恳·肯 “恳”和“肯”音同,词义有明显差别,但容易用混。报刊上有肯求、诚肯、勤勤肯肯的用法,这都是把两个词用混淆了,造成用词错误。 必须辨清这两个词的词义,才可以避免混用。“恳”表示真诚、诚恳的意思。例如,诚恳、勤恳、恳切、恳求、恳请、恳谈等,这些词里面的“恳”都不能写成“肯”。“肯”表示的意思是乐意不乐意,承认不承认的意思。例如,肯去、不肯去,肯接受、  相似文献   

2.
度·渡 “度”和“渡”这一对同音词,在词义上和用法上都有区别,但在实际应用中常被用混淆了。例如,渡假村、欢渡春节、渡过幸福晚年,等等。这样的用法不少,但都用得不对,是和“度”用混了。 “度”和“渡”这两个词区别在哪里呢?“渡”是表示由此岸到达彼岸或由这一端到达那一端通过的意思,如横渡长江、远渡重洋、飞渡太平洋。“渡”字虽然是水字旁,但不仅仅表示从水中通过,表示从空中、从陆地通过也都用“渡”。  相似文献   

3.
长和常     
“长”和“常”这两个词,都有表示时间长的意思,报刊上常有被用混的时候。“长”是和“短”相叶的,指的是两点之间的距离大。既指时间,也指空间。如长途、长河、长空、长期、长治久安、长此以往、长年累月及长寿、长眠等,都是指时间或空间“长”的意思,与”短”相对。而善长、一技之长、长于书法、说长道短,其中的“长”则表示长处、优点、特长。“常”不和“短”相对,它表示时常、常常、经常的意思。如常受表扬、常来常往,“常”表示时常、常常的意  相似文献   

4.
定和订     
“定”和“订”这两个词的用法,有时界限明确,有时区别不明显,有时也可通用。正因此,报刊上使用这两个词比较混乱,甚至一篇文章中前后就不统一,自相矛盾。“定”在表示决定、确定、规定的意思时,和“订”没有联系;当“定”表示约定、制定意思时,和“订”的关系就密切了,有时还可通用。“订”表示经过研究商订而立下条约、契约、计划、章程等;还表示预先  相似文献   

5.
成语属于约定俗成的固定词组,所用字数和哪几个词都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改变,必须保持正确的用祛。但是,由于同音相混造成成语的误用,这在报刊上也不少见。下面举出一些最容易造成同音相混的成语,指出正误的用法。坚忍不拔·坚韧不拔“坚忍”是坚持而不动摇的意思,“拔”是拔除。这个成语形容人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这个成语不表示“坚持而有韧劲”的意思,所以用“坚韧不拔”是不正确的。按部就班·按步就班“部、班”是指门类、次序的意思。这个成语是表示做事情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步”是脚步的…  相似文献   

6.
模·摹“模”和一摹”这对同音词有时可以通用,有时不能通用,需要辨析清楚,避免混用。表示仿效意思的,如模仿和摹仿、模拟和摹拟、模写和摹写,这些都可以通用。表示法式、标准、规范的,如模型、模本、模式、楷模、模特儿等,都要用“模”而不用“摹”。描摹、单状、临摹、摹绘、摹印等,一般用“摹”而不用“模”。诊·疹“诊”和珍”这两个问表示不同的意思,不能通用。瘴所、渗治、疹断等用法,都是人对的。一疹”表河。皮肤上起的很多小疙瘩,如麻疹、E疹、抱疹等。一疹”不表小诊疗的意思,“诊”才表}诊疗的意思,如诊断、诊脉…  相似文献   

7.
至·致 “至”和“致”是表示不同意思的两个词,语音相同,但词义有明显区别,不能混用。“至”当“到”字讲,如至今、至此、自始至终、至死不屈,其中的“至”都是表示“到”的意思。“至”用在至少、至迟、至上、至高无尚、欢迎之至等词当中,是表示“极”和“最”的意思。“至”还可以构成“至于”一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的意思,例如,甚至于、不至于、以至于、至于特殊情况另当别论、至于他怎么想我不知道,等。  相似文献   

8.
在纪念《工人日报》创刊45周年的日子里,江泽民同志专门题词“坚持正确导向,办出鲜明特色”表示祝贺。这是总书记对工人日报社全体员工的激励与鼓舞,也是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对于所有工人报刊、企业报刊来说,针对性极强,意义极其深远。  相似文献   

9.
词海辨正     
“姣姣”、“娇娇”抑或“佼佼”?我们经常在各种读物看见该用“佼佼”的地方用“姣姣”的。如《体育博览》杂志1987年第7期,在同一篇文章中,本该用同一个词的地方,竟写出三个样子来:封面和目录写:“美国女子健美风潮中的姣妓者”。文章题目写:“美国女子健美风潮中的使使者。”正文里写:“这里向读者介绍几位美国女子健美风潮中的娇娇者。”到底该用“波姣”、“娇娇”抑或“校校”呢?查《辞海》,“饺”、“妓”都有“美好”的意思;“娇”,则表示“抚媚可爱”。但只有列“使使”词条,而没有“妓妓”和“娇娇”。“饺”字除了…  相似文献   

10.
武孟影 《青年记者》2020,(11):109-110
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纪念价值,而报刊作为社会记忆的再生产者使得五四运动得到正确阐释,在传承五四精神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战争期间,《新华日报》的五四纪念报道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有其独特的呈现方式.本文将通过费尔克拉夫的话语分析方法对《新华日报》(1938-1947)有关五四的108篇纪念报道(题词、歌词、广告、报眼、漫画亦算作一篇)进行研究.《新华日报》将近十年的五四纪念话语主要有两个,从最初的“团结抗战”到后期的“民主科学”,充分展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宣传任务.  相似文献   

11.
期·企 “期”(qī)有表示预定的时日、等待与盼望的意思。“企”(qǐ)原指抬起脚跟站着的意思,后来也用来表示盼望的意思。用“期”、“企”构成的双音词,如期求和企求、期望和企望、期盼和企盼,表示的意思差不多,但它们并不是完全等义词,使用时也有个选择的问题,不是随意用哪个都可以。比如企望,表示的就是希望的意思;而期望,是指对人或事物的前途有所希望和等待,其中包含期待的意思。再如企盼,就是表示盼望的意思;而期盼,是表示盼望并且等待的意思。我们使用时,要选择最合适的那个用。 期待、期许、期于等词中,都不能用“企”;企及、企慕、企求、企图等词中,都不能用“期”。和“企求”同音的还有一个“乞求”,企求是表示希望得到,而乞求是表示请求给予,这两个词意思不完全相同,不能混用。  相似文献   

12.
写杨捷,换了几个标题,都不尽如人意,现在标的这个题,用的是原新华社副社长、著名记者海棱给杨捷的亲笔题词。冠以这个题目,对杨捷是贴切的。只从履历表上“受过中央、省、地、报社14次奖励,有一篇作品获全国好新闻奖”的平面介绍,还感受不来,如能跟杨捷在延安住一段时间就知道了。如果他在报社,要他的电话接二连三,找他的人们来往频繁。请教的、伸冤的、离婚告状、打官司的络  相似文献   

13.
大凡报刊在制订办报办刊指导思想时,都把“贴近读者”作为重要内容.到底如何贴近读者呢?我认为除了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读者的需求和意见外,记者、编辑不妨来个换位思维,把自己当作读者,找找当读者的感觉,站在读者的立场想问题,用读者的眼光来审视一下自己所采写、编辑的稿件.想想读者在想什么.俗话说“看报看题”,为什么看题?为的是寻找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如今报刊很多,一份报纸动不动就是几版几十版,全部通读,读者耗不起时间,所以只能在报山文海中寻觅.那么,我们记者、编辑在采写、选取稿件时,首先就要问一问自己:这个内容读者会感兴趣吗?这篇报道读者看了题目后还会继续读下去吗?记者、编辑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除了职业不同之外,也如同广大读者一样,是茫茫人海的一份子.大家面对着同样的社会现实,有着相同的喜悦和烦恼.只要记者、编辑放下架子,是  相似文献   

14.
“截止”是不再往前延伸,到一定期限停止的意思;“截至”是表示一个还没有结束的过程,为便于统计和说明的需要,而在某一时点切断、停止的意思。这两个常用的动词,在报刊、广播、电视中经常出现。但是,就我平时了解,有些新闻媒体中,有时该用“截至”的地方,却用上了“截止”,以致意思表达不准确,读起来或听起来觉得很别扭。下面列举一些使用正确的例子。 (1)截至二月底,中国已收到各国的有关组  相似文献   

15.
漫语档案馆     
一、题目引出来的话 先立题,再做文章,这是常例。题目立了之后,觉得不象是写学术论文。改成“论”:“论档案馆”或“档案馆论”,好大的题目,写得出来吗?只得“漫”。“漫”者,据《新华字典》解释:“没有限制,没有约束:漫谈、漫不经心、漫无边际。”而《词源》则有“漫语”条云:“不切实、不着边际的话。”妙极了:漫不经心地写点不着边际的话,于我这不学无术者写“学术论文”最为适宜。不妨“漫语”一下。  相似文献   

16.
报刊上常见“的”、“地”、“得”三个字,有些使用不正确。下面简要谈谈它们的正确用法。 “的”、“地”、“得”均属结构助词。 结构助词是某些句子成分的标记。“的”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定语,如“伟大的共产党”,“洗得发白的军衣”;“地”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状语,如“严肃地说”,“很清楚地听见”;“得”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得”后边的分成是补语,如“热得满头大汗”。  相似文献   

17.
同音词辨析     
同音词辨析●张跃平1.以至与以致“以至”的含义有二,用法也有二。(1)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不断延伸,含有直到或直至的意思。例如:“这种活动在当前以·至·今后不应搞得太多。”(2)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后半句是前半句所述情况进一步深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1.要有纯真的感触,情动于中令自己不能不“写”。不要凭空白地去“做”。所以不是限题做诗,是诗成后才有题。2.表现要力求真切,不许有一毫走展。3.要用自己的所有的言辞,不得滥用陈套语和成语。4.不要拘于押韵,总要自然。要全体都是韵。  相似文献   

19.
纪念与记念汉语词典解释,“纪念”与“记念”都是用事物或行动对人或事表示怀念,“纪念”也作“记念”。词典解释:两词用法一致。但它们之间还是有区别的。“纪念”多用于群体的人对往日大的事件或伟人的庆祝或悼念,“记念”则用于个体的人对往事或挚友的怀念,尤其偏重于对人的怀念。例: ①三月十二日是孙中山逝世纪念日, ②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这两句子中的“纪念”与“记念”就不能相互代换。否则,①句难能表达出群众对孙中山的悼念,②句也不能充分表达鲁迅个人对“在段  相似文献   

20.
“编辑部最近需要什么稿子?”“你那儿有啥新鲜事儿?”这种对话,常常发生在编辑与地方记者、通讯员之间。提问者的意思是,对报纸的报道计划不了解,希望得到提示或题目。回答者的意思是,任何新闻、文章总是从实际情况出发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你叫我出题目,我得先知道你那里有什么值得写的东西;只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