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代老学对老子"无为"思想的内容、发生背景等层面的解读众说纷纭。文化全球化时代,老学研究的视域被大大拓宽,东、西学人的交流促进了不同视域的融合,使得老学研究呈现出"多音复调"的发展态势。通过细致梳理老子思想体系中的"无为"概念,阐明当前国内外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比较中西方不同的阐释理路,发掘跨文化阐释的价值和意义,并总结当前文化全球化语境下老子"无为"思想为世界文化和文明交流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道德经》的传播主要包括语内传播和语际传播,文化意象的错位也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首先,《道德经》中的文化意象经历了历史空间的行旅,从古代穿越到现代,译者对文本的解读难免会因为时空的距离而产生文化意象的"失落"。这一点从各家对老学的注解可见一斑;其次,《道德经》中的文化意象在跨文化的语境中被省译、误译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外译过程中的文化意象错位有的是因为翻译底本的选择所造成的,有的则是因为文化意象的在异域文化中的空缺所致。总而言之,文化意象的错位大大影响了《道德经》的翻译文本质量和《道德经》的对内、对外的传播。梳理并分析《道德经》中的文化意象错位,既是文本传播的需要,也是翻译活动文化转向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老子为"东周守藏室之史"——是图书馆的馆长或者是管理图书的小官的身份,这是文化学术界较为普遍的认为,其所据者又基本上依老子所著之《道德经》,以为恢宏的思想巨著必定有一个博大的资料库为其思想形成的材料来源,该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对历史的真实、图书与档案根本不同的特性、图书馆与档案馆不尽然相同的性质与对先秦前文化知识体系的准确认识,均产生了一定的模糊与混淆。本文试图对《道德经》的思想材料来源进行准确完整的认定,以便于清楚把握《道德经》思想体系的形成前提。  相似文献   

4.
《老子》,又称《道德经》,为我国春秋时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所著经典。在这部有5000字的著作中,虽没有专门论述语言理论的篇章,但他对语言的深切体悟,深刻的思考却贯穿在整个《老子》全书中,尤其在《道德》37篇中,竟有第一、十四、二十一、二十五、三十二、三十四、三十五和三十七等8篇谈及“道”与“名”的关系,说明老子对语言问题的高度重视。老子的语言观念不仅是老子自己思想的基点,而且也为发扬光大其学说的庄子所继承,从而对《庄子》一书的释“道”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庄子选择寓言说理成为一种必然。了解这些,对我们正确理…  相似文献   

5.
清静是《道德经》的重要范畴,也是早期道教派别太平道的修道思想之一。五斗米道的教义经典《老子想尔注》继承和发挥了老子的清静学说,并将《太平经》的清静修道思想一以贯之,以"清静"为基本教义,它体现在道教尊神太上老君的意志,道教俗世生活的戒律,道教修持方法与原则三个方面。《想尔注》重视清静之说并树立为宗教教义的做法对后来道教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栗子 《华夏文化》2007,(3):12-13
《论语》和《老子》(《道德经》)是我国古代人文经典中最重要的两部著作。关于前者,早已有学者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后者则有学者任继愈的《老子绎读》。从上个世纪的50年代开始,任继愈先生开始翻译《老子》,称为《老子今译》,由古籍出版社出版。后来有所修订,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老子新译》。任先生对《老子》的今译,根据的是王弼注《老子》,即《老子》通行本。在任先生看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并不是那些善本、古本等稀见的版本,而是通行本。”不久,任先生又依据《老子》通行本,并参照在湖南长沙发现的帛书《老子》甲、乙本,…  相似文献   

7.
老子《道德经》与中国古代军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道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学术名,自古及今,有不少人将它视为兵书,甚至王夫之将其称作“言兵之祖”。老子生当春秋衰乱之世,为了实现其“道法自然”的理想社会,在《道德经》中提出了一系列用兵治军的原则,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道家军事思想。老子的思想对后世兵家影响至为深远:一是开启了道家兵法的先河;二是通过《孙子兵法》广泛影响了历代战争理论和战场实践。  相似文献   

8.
温军超 《寻根》2013,(5):31-36
老子文化具有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的含义。它既可以指围绕老子出生地、老子文本所形成的宗教文化、道德文化、政治文化、养生文化、地域文化以及其他文化的大的文化概念整体,也可以单纯指围绕老子作品《道德经》(亦作《老子》)所构建的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9.
正"道"是《道德经》的核心概念。在《道德经》的宇宙论中,道生出了天地万物。然而,对于老子宇宙论的实质与展开,学者们却有不同的意见。本文试图通过对"有无"、"生"、"域"与"道"的内涵的探讨,来阐释《道德经》中的本体宇宙论。一、"有"与"无""有"与"无",是《道德经》中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道德经》第一章即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然而,"有"与"无"的具体含义,却难以轻易得知。我认为,  相似文献   

10.
在玄学发展过程中,王弼在继承发展老子政治哲学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这两个命题。对这看似矛盾的二者,学者从不同角度作出了多方解释,然而仍不免有无法融通之处。通过研究发现,"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实是王弼对老子政治哲学思想的概括、提炼和发明,二者相互依存。其中王弼"崇本举末"的提出,不仅升华了老学中"守母以存子"的思想,也使之具有了更强的现实意义,而王弼也因此在继承老子政治哲学思想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哲学理论和治国方略。由"崇本息末"的提出到"崇本举末"的提出不仅显示出了王弼对现实政治的作出的深入思考,也表现出了他为解决现实问题而作出的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11.
程蕾 《华夏文化》2003,(2):32-33
对于中国古代的哲学 ,有人归纳为儒家、佛家、道家三个流派。这三家思想对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处事、做人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老子思想是道家思想的基础。在《道德经》中 ,老子“致虚极 ,守静笃”、“不敢为天下先”、“圣人之道 ,为而不争”以及“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人生哲理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近日 ,读了几部《曾国藩传》、《曾国藩评传》 ,对曾国藩一生经历和他的思想有了更新的了解。曾国藩做人的宗旨 ,就是把老子“圣人之道 ,为而不争”和“圣人欲上民 ,必以言下之 ;欲先民 ,必以身后之” ,渗透到他的修养、处世、做事、…  相似文献   

12.
道家思想崇尚自然,赋有辩证法因素和无神论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道家思想通过与儒、墨、法等各家思想变化互补,成为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方式的建构者。老子作为道家之鼻祖,对道家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老子的《道德经》(又名《老子》)蕴涵着颇为丰富的道家哲学思想。本文拟对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道”略陈管见。一、“道”的物质实体存在性老子在中国思想史上首次提出了“道”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道”字本来是人生的道路,有四通八达的意思。从这一意义引申为“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3.
老子论慈善     
一、《道德经》有无慈善思想老子所著《道德经》中有十分有名的一章,文中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5章,如无特别说明,本文所引老子文皆出自王弼注本,  相似文献   

14.
正"执古之道,御今之有"(《道德经》十四章),是老子创新思维的主要方法,是他由史而哲的逻辑自觉。武占江著《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形成及特色》指出:"作为哲学突破时期的第一位哲学家,老子对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老子的这种过程、事件哲学与早期阴阳学说是相通的,它们都是一种二分法,探讨事物的对立、转化。"老子的执御之说,也是他实证逻辑的思辩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王雱现存《老子注》文本,从佛家用语、援佛解老两个层面,对王雱《老子注》与佛教的思想关联加以考察,并进而对王雱经世致用的学术宗旨以及融会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特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化中,与儒家思想并行互补的是道家。道家的始祖是老子,其圣经叫《老子》,也叫《道德经》。据说老子姓李名耳,老子是尊称,老先生的意思;亦说他姓老名聃,尊称为子;还说他当过周朝的国家图书馆长,很有学问,孔子都曾特地登门求教过。现在我们能读到的《老子》...  相似文献   

17.
“无用之用”是老、庄哲学中的重要思想,历代注释家和研究者都有所涉及。如《全唐文》第803卷载李溪《废庄论》对老。庄“无用之用”论作了三个方面的划分;今人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中也对有关“无用之用”的思想资料作了较为详尽的收辑与疏理。但是,他们对“无用之用”论的深层意涵及其与.“道”、“无为”、“自然”等道家哲学的中心范畴之间的关系则鲜有全面的总结和深入的研究。本文尝试对此问题作出个人的观解,以求正于方家。“用”字在老子《道德经》中共19见,在《庄子》一书中有72见。虽然在大部分地方是作普通词语使用,表…  相似文献   

18.
簡本《文子》主要從爲治的角度出發,繼承并發展《老子》的思想。從文本上看,簡本《文子》多次引用《老子》,簡本《文子》引《老》的内容以《德》篇爲主,主要側重於人世間不可違背的天道規律及政治實踐的策略。從思想上看,簡本《文子》在本體之道、德論、天道觀上,與《老子》一脉相承。除此之外,簡本《文子》從政治治理的角度出發,轉化了《老子》思想,主要表現在政治之道、道德連用、吸納仁義、肯定聖智、崇尚功業等方面,將《老子》變爲可操作、可實行的具體政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文化研究所、《中华文化论坛》编辑部联合主办的“《道德经》与当代社会”研讨会,1998年9月24日在成都举行。到会的专家学者共约30人。《道德经》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老子的代表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典籍之一。它言简意赅,博...  相似文献   

20.
正以德报怨是老子的重要思想,其原文出于《老子》第63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有些解《老》者对《老子》第63章"大小多少,报怨以德"的经文提出质疑,如姚鼐、奚侗、马叙伦、蒋锡昌等,这是不可取的。帛书《老子》甲本正作"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可见今本《老子》第63章的内容无误)与该章义旨相关的第49章则说:"善者吾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