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三国演义》中,谶纬神学与正统观念、仁政观念一样,也是“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理论基础。在正统观念、仁政观念和谶纬神学的共同支撑下,《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思想倾向才完整地表现出来。按照谶纬神学,天对刘氏,尤其是对有德的刘氏予以肯定,而对汉贼,尤其是对暴君则予以否定。  相似文献   

2.
长明灯初探     
正有关长明灯的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中国古代文献中,早就有类似长明灯的记载。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道:"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秦始皇骊山陵墓中以"人鱼膏"为燃料的烛火,即为长明灯。晋代王嘉《拾遗记·方丈山》云:"燕昭王二年,海人乘霞舟,以雕壶盛数斗膏,以献昭王。王坐通云之台,亦  相似文献   

3.
汉代谶纬的神学性,使其与古代神话传说具有天然联系。在面对古代的神话传说时,它采用了两种方式进行接受:第一种是对古神话传说嵌入或阐释,从而实现对它的重构;第二种则是将古神话传说拟写到新的人物或场景中去,以此建构自己的神学谱系。古神话通过这两种方式谶纬化之后,呈现出风格的华丽怪诞,谱系的整齐完备,但谶纬化也使古神话的特质不断丧失,最终导致了它的衰亡。  相似文献   

4.
考察贾谊《新书》对《记》文的征引情况并梳理贾谊的学术师承渊源,可知其礼治思想与《记》文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贾谊论礼治的重要意义与作用,论以礼别异与以礼防乱,论礼治的目的与实现途径等,其说多取自《记》文。贾谊积极地汲取《记》文中的礼治思想与政治智慧,作为其推行礼治、维护君权和构建新制的重要理论依据,也作为解决时代重大课题的具体策略与途径。从另一方面看,当时单篇行世的《记》文正是由于贾谊等汉初重要学者的高度重视,其影响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促进了《礼记》的编撰成书,贾谊实为《礼记》学一大功臣。  相似文献   

5.
秦一树 《滇中文化》2005,(4):52-55,12
南戏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和《琵琶记》等被称为南戏五大传奇。这些戏大多根据民间传说改编成舞台戏.它们的内容以爱情、婚姻、家庭为主.反映了当时的家庭、婚姻伦理观。现简单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6.
尹荣方 《寻根》2012,(6):36-39
慈乌与孝 有一种反哺的乌鸦,也就是慈乌,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中地位很高,因为它和中国社会最看重的"孝"相关联.《说文》解释乌时指出,"乌,孝鸟也".古代传说乌鸟能衔食反哺其母,所以乌鸟被称为孝乌、仁乌、慈乌.在传统说法中,乌有两种,一种就是平时所说的乌鸦,又叫老雅.这种乌鸦因为兆凶的缘故,人们都不喜欢.脖项白(或说嘴白)的那种才是反哺的孝乌,晋代王嘉《拾遗记》:"仁鸟,俗亦谓乌,白臆者为慈乌,则其类也."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有"慈乌"条,他将"乌"分为四种:"乌有四种:小而纯黑,小嘴反哺者,慈乌也;似慈乌而大嘴,腹下白,不反哺者,雅乌也;似雅乌而大,白项者,燕乌也;似雅乌而小,赤嘴穴居者,小乌也."  相似文献   

7.
中晚唐诗僧诗作中,存在着数量颇多的与道教有关的作品。这些涉道诗的创作,反映了中晚唐僧人和道士交游之频繁和深入。当时不少僧人和道士结为好友,甚至成为莫逆之交,彼此和诗论道,且开始主动关注对方教理及修炼方式,反映了中晚唐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思想背景。从诗僧涉道诗作看,僧人对道教多持欣赏的态度,僧人艳羡道士炼丹成仙,使其自身接受道教影响,开始出现阅读道教典籍,并兼修道教方术的现象。道教对禅宗的这些影响促进了禅宗的世俗化。  相似文献   

8.
欧美近代文化,以14世纪文艺复兴启其端,以18世纪法国大革命为其形成的标志。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古老而灿烂的文化,作为与欧洲中世纪神学完全不相同的文化形态,参与了欧洲冲块封建意识形态的斗争。欧洲近代思想的先驱者们,曾经广泛而狂热地运用中国的文化材料,守护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的摇篮,并在尔后形成的西方近代文化中留下了不灭的光辉。欧洲人大约八16世纪开始,把寻求摆脱神学迷狂的眼光转向中国。当时,葡萄牙著名的学者乔安·巴罗劳斯(JoaodeBarros1496-1570)在其所著的《每十年史》的《第三十年史》中,第一次以文艺…  相似文献   

9.
《毛诗谱》是郑玄晚年的《诗》学著作,其结构呈现为系于政教的双层形式,即显性的风、雅、颂层和隐性的空间层。风、雅、颂层是以政教为单一核心的可逆体系。空间层包含风目空间和颂目空间,前者以政教为尺度,呈以周、召为中心坐标,“广万里”的三层结构。后者以和周王室血缘的远近为尺度,呈以周王室为中心,以周鲁宋三国之域为地域范围的三层结构。究其成因,除《诗经》固有分类与标目情况的限制外,郑玄“天道成于三”的谶纬思想、“存二王之后”的三统观念、三层次的宇宙观及三重天下体制的社会现实等因素影响了《诗谱》结构的三重架构,而郑玄以政教思想与尊君思想为内核的政治哲学决定了《诗谱》结构的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10.
新近公布的《张家山汉墓竹简》中有《盖庐》一文 ,系春秋时吴王阖闾提问作开头、申胥即伍子胥回答为主体的一部兵书 ,实际反映的是伍子胥的军事思想。本文先据传世文献简单介绍了伍子胥其人和其颇具“兵阴阳家”色彩的言论 ,而后分析《盖庐》全文九章内容 ,认为《盖庐》除了涉及治国用兵的一般性兵家原则以外 ,主要反映了伍子胥作为兵阴阳家的思想方法。在兵阴阳家著作大量遗失 ,学界对其具体情形的了解受到限制的今天 ,《盖庐》的公布必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道士的陆西星,虽然反复强调《庄子》乃《老子》之注疏与竺西之贝典,但实际上,《南华真经副墨》既不是纯粹的"以道解庄",也不是"以佛解庄",亦不是"佛道并释",而是三教融通意旨的真正践行,并给后来的解庄者在思路与意旨上以不同维度的启发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刘汉忠 《寻根》2024,(1):88-92
<正>“道院”一词通常理解为道士所居之处,《辞海》“道院”仅有一项释义:“道院,道士所住的院宇。规模比一般宫观稍小。”(第7版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22年)宋王周《道院》诗:“白日人稀到,帘垂道院深。雨苔生古壁,雪雀聚寒林。忘虑凭三乐,消闲信五禽。谁知是官府,烟缕满炉沈。”诗人笔下的“道院”居然修建在“谁知是官府”之地,这会是“道士所住的院宇”吗?宋代修建在郡治(府治)、  相似文献   

13.
金门羽客考辨唐代剑金门羽客系北宋后期得宠道士的一种别称。因元赵道一误解,经清华沅《续资治通鉴》一书的传播①,至今学术界仍将此作为宋政府为道士特设的一种官衔",有学者甚至认为:宋代"道官中最高的称'金门羽客'③"。笔者就所见材料,现作如下考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魏涛 《华夏文化》2012,(3):12-14
张载《正蒙》在后世的流传过程中,不断被诠释,尤以明代注释最为庞杂,形成了蔚为大观的《正蒙》诠释格局。该时期除《性理大全》外,尚有吕柟《张子抄释》、刘玑《正蒙会稿》、韩邦奇《正蒙拾遗》、刘薹《新刊正蒙解》、高攀龙、徐必达《正蒙释》等注。以下就留存下来的七种注释的诠释路径及特点,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孔子以好学著名,他的"学"的思想对后世儒家的影响也非常大,《礼记·学记》《荀子·劝学》正是这一思想的延续。当然由于《论语》体例所限,我们有必要对孔子论"学"思想进行梳理。前人对孔子"学"的思想的重要性以及方法等都进行过相对详细的论述,我们仅对孔子"学"的选择思想进行论述。一、"学"内容的选择:君子之学在孔子"学"的思想中,对象选择非常重要。孔子认为"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  相似文献   

16.
两宋时期是我国史学迅速发展,史学繁荣的历史时期,著名史家及具有深远影响的史籍名著大量涌现,产生了纪事本末体、纲目体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史书编纂体例,对后世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蜀鉴》是宋代四川史学家郭允蹈所撰专记蜀中之事的著作,此书集中反映了郭允蹈的史学思想。本文试以《蜀鉴》为中心对郭允蹈的史学思想进行探讨,探寻南宋时期知识精英阶层忧患视域下的史学经世思想。  相似文献   

17.
《玄风庆会图》是元代至元年间道士史志经所编纂的全真祖师丘处机的画传。现存《玄风庆会图》残卷的劝缘题名中,有很多明代的道士与官员。这些明代劝缘题名接续在元代劝缘题名之后,未引起前人注意。通过对这些题名信息的考证,现存的《玄风庆会图》残卷应为明代宣德四年到宣德七年之间重印;重印的地点为北京;重印的原因则与明初北京白云观的兴起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朱仙镇是闻名全国的历史名镇,《晋地道记》、《太平寰宇记》记载的春秋郑国庄公年间(公元前743—公元前701年)的开封县城邑启封,其遗址就在朱仙镇境内古城村。北宋时,东京(今开封市)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会,这与北宋注重加强漕运有很大关系。据  相似文献   

19.
民国元年(1911),寓居海上的缪荃孙根据自身早年的访书见闻,继李文藻《琉璃厂书肆记》之后,撰写了叙述同治、光绪年间北京琉璃厂书业状况的《琉璃厂书肆后记》。本文就书籍史的研究维度,贯穿以相关史实,诠解缪氏《后记》,以期揭示其社会文化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北大中文系教授漆永祥先生在《汉学师承记笺释》(上、下册)、《江藩与〈汉学师承记〉研究》和《江藩集》三种著作中,基本上搜集了目前所能见到的关于江藩的各种记载,正如漆先生在"笺释缘起与后记"中所说的:"我想在江藩与《汉学师承记》的研究方面,以后的学者,可以对拙著正讹纠谬,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但在资料的获取方面,要想有更多新的发现,我想将会是很困难的了。"(江藩纂,漆永祥笺释:《汉学师承记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