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澳大利亚作家亚历克斯·米勒通过其代表作品《祖先游戏》《安娜贝尔和博》以及《别了,那道风景》描绘了华裔、英裔和土著在澳大利亚大陆上的生活历程。他们在文化碰撞和祖先情结困扰的错位心理下冲破了二元对立思维,在重合的身份维度中渐形成了特有的澳大利亚民族身份,成为多元文化下的新人类。  相似文献   

2.
2011年5月21日,《新时代:中澳新媒体艺术展》于济南园博园国际会展中心(下称园博园)开幕。该展作为想象澳大利亚即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重要交流项目,得到澳大利亚国际文化理事会及其政府的  相似文献   

3.
2011年6月,为期一年的中国文化年在澳大利亚悉尼隆重开幕。由中国美术馆和澳大利亚吉朗美术馆共同主办的《心灵的景象——中国当代水墨人物画展》作为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重要的视觉艺术展览,于7月15日在吉朗美术馆盛大开幕,该展亦系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在澳大利亚的首次集中展示。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80年代的早期,来自澳大利亚中西部沙漠的土著艺术家,创作了大批绘画,改变了人们对土著艺术的印象。土著艺术是澳大利亚艺术的重要“流派”,是值得世界关注的艺术形式;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绘画,观者可以了解,当地居民如何通过艺术表现其生活、历史及文化的 。《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展》由《帕潘亚绘画:来自澳大利亚沙漠》和《宝歌:澳大利亚当代原住民艺术》两个展览共计92件展品组成。——编者  相似文献   

5.
《中外文化交流》2011,(11):93-93
日前,应阿德莱德澳亚艺术节组委会邀请,中国国家话剧院先锋话剧《恋爱的犀牛》在阿德莱德女王陛下剧院上演。作为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的重点项目,《恋爱的犀牛》分别于阿德莱德、布里斯班和墨尔本3地巡演11场。澳大利亚南澳州州长迈克·兰恩夫妇、  相似文献   

6.
畲族舞蹈     
畲族舞蹈是闽东民间艺术的百花园中极为艳丽。独具芬芳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畲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许多鲁族舞蹈都几近失传了,经过闽东文艺工作者这些年的挖掘。整理,现有了优头舞》、《铃刀舞》、《猎捕舞》、《迎龙伞》、《六结花》、《婚礼舞》、《祈福舞》等数十种畲族舞蹈。闽东的畲族舞蹈主要表现祭奠祖先、生活习俗与信奉宗教等方面的内容。《龙头舞》、《铃刀舞》是在宁德市挖掘出的祭祖之舞。《龙头舞》是纪念祖先创业功绩的舞蹈,该舞分为三个舞段进行。第一段(日用舞)…  相似文献   

7.
隐逸是中国古代士人在特定政治环境下的生存方式。正史设置《隐逸传》,从一开始就带上了深深的政治烙印。陶渊明作为晋宋之际的隐士,尽管被《世说新语》排除在外,但却在《宋书》《晋书》《南史》等正史中赢得一席之地并最终成为隐士的典型。从编修动机、隐士形象塑造和史料选择来看,正史《隐逸传》建构陶渊明的隐逸身份并将其偶像化,隐藏着深层次的文化因素,充满浓郁的政治色彩。陶渊明的很多真实性格,也因此遭到刻意的忽视和屏蔽。  相似文献   

8.
4月28日出现在电影节开幕庆典上,并带来其最新作品《肮脏的交易》。  链接:布莱恩·布朗:他的名字在澳大利亚家喻户晓,他不仅是澳大利亚的明星,上世纪80年代早期的电影《破坏者莫兰特》及电视剧《爱丽丝小镇》的成功,使他成为国际知名的影星。在过去的20年里,他参与拍摄了一批澳大利亚影片及好莱坞的影片,如《荆棘鸟》、《晨雾中的暴徒》、《特技》、《新闻前线》、《The Shiralee》、《鸡尾酒》、《血誓》、《危险》以及1999年的《双手》,该片也为他第二次赢得澳大利亚电影学会“最佳男配角”奖。1999年,他与妻子雷切尔·沃德合作出演了…  相似文献   

9.
一、释“后羿” 王“后”:甲骨文中有“后”字,作“ ”等形,刘兴隆曰:“象妇女产子之形,为毓、育之初文,典籍作后。”(刘兴隆:《新编甲骨文字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版第981页)“后”又假有“後”的意思,放在祖先的名字之前,指后来的祖先,区别于“高祖”。《说文解字》云:“后,继体君也。”段玉裁曰:“《释诂》、《...  相似文献   

10.
《中外文化交流》2011,(12):36-41
2011年9月22日,中国驻珀斯总领事汪银儿出席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西澳分会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晚宴并以《互赏文化,共筑和谐,架设中澳合作心灵之桥》为题发表主旨演讲。汪银儿总领事的演讲紧扣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的主题,言简意赅,在不到20分钟内却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基本精神和对于建设和谐世界的贡献介绍得生动而全面,从而赢得全场好评。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朋友应该读一点中国的古典名著──《中国思想文化典籍导引·前言》张岱年,牟钟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典籍,数量繁多,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是丰厚的。青少年朋友们在阅读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书籍和外国文化名著的同时,也应该读一点中国的古典名著,...  相似文献   

12.
资讯     
《中外文化交流》2011,(9):86-96
中国当代摄影展《灰度》于珀斯"中国文化年"于澳大利亚西海岸的首个展览《灰度--李刚摄影展》为当地观众提供一个近距离接触中国当代艺术的机会。《灰度》集合李刚经由手工制作的照相机拍摄的最新摄影作品,通过光影交错的影像传递一种迷离神秘的艺术气质。展览开幕当晚,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柯亚沙  相似文献   

13.
黄帝祭典及其文化意蕴何炳武在中国历代祀典中,对黄帝的祭典引人注目。自古以来,对黄帝的祭祀的记载多种多样。有的把黄帝当为始祖祭祀。据马《绎史》引证《竹书纪年》及《博物志》:"黄帝崩,其臣左彻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这说明黄帝死后,他的巨子把他当作祖先而加...  相似文献   

14.
刘辉 《寻根》2008,(5):22-27
墓祭,即在墓地祭祀祖先的亡灵。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墓地和甘肃齐家文化墓地,都发现了墓祭的遗存。殷墟妇好墓与春秋战国墓也发现有建筑遗迹。《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涉“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是文献中对“祠堂”一词最早的记录。  相似文献   

15.
张克 《寻根》2011,(1):118-121
不久前,某地报纸上刊载了一位学者以《从瓜尔佳氏祭祀看萨满文化》为题的讲座报道,主要内容讲的是宁安一户满族关姓人家的祭祀,这家关姓祖先是满人瓜尔佳氏:“瓜尔佳氏是满族八大姓之一,  相似文献   

16.
我们分析了在敦煌文献S.1725、《仪礼》、《大唐开元礼》、《书仪》等婚俗中不同方位所具有的文化意蕴。简言之,无论父醮子、奠雁、同牢、成礼还是见舅姑,每个人所处的方位都是根据自己的身份而定,都要严守君臣、主宾之礼,彰显出尊卑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陈世松 《寻根》2003,(5):121-124
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追述其家族祖先时说:“在我们家的祖先里,有一个曾入选翰林院,人称邓翰林,可能这个翰林就是我们这个邓氏家族中祖祖辈辈最著名、最光彩的人物了。”  相似文献   

18.
正黄帝作为我们民族的祖先,在他生前活动的陕北这个地方,接受他的后世子孙的祭拜,起码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然而对于祖先黄帝的历史,我们了解的似乎还很不够。黄帝仅仅是传说中的人物,还是实有其人?他的真实身份是什么?他住在什么地方?他又是怎样成为我们民族的共同祖先的?对于这些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好地回答的。作为史学工作者,也作为黄帝  相似文献   

19.
巫瑞书 《寻根》2003,(2):48-51
陶潜《桃花源记》中化用的“秦人古洞”传说故事里面,蕴藏着内容更古老、文化层次更深的一种神话传说,即与盘瓠神话相关联的“千家峒”传说故事。先后载于《风俗通义》、《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及《搜神记》的盘瓠神话,叙述了“蛮夷”祖先盘瓠立功受赐及其后裔繁衍的故事,是独具特色的“蛮夷”祖先神话。结合本题,值得注意的有三点:其一,盘瓠得高辛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盘瓠选择高山绝岭、荒无人烟的旷野之地栖息、繁殖,以致其后裔“好入山壑,不乐平旷”。这些均开后世“千家峒”(或“桃花源…  相似文献   

20.
呈现多元文化形态的"原生态"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描绘绚烂的少数民族"族群记忆"。"原生态"既是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民俗意象的表达方式,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创作策略。在与"他"民族的文化对视中,少数民族文化往往陷入"被想象"和失语状态,试图穿越"银幕之镜"寻找恰当的身份认同,以消解文化冲突和文化焦虑。本文以文化研究的视域,在电影《尔玛的婚礼》的文本中,解读新世纪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原生态"现象,发掘文明表象下的现代性危机和民族精神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