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元全真诗词中蕴含着丰富而多元的中和文化思想,其视角宏阔、内涵丰赡。全真诗词作家倡导,从自我视角出发,内在弥合分别之心,以圆融心境;从社会视角出发,外在行迹和光同尘,以和合尘俗;从宇宙视角出发,与自然万物相合一,以融归天地。全真这种多视角多层次的和合文化,不仅是对传统中和圆融文化精神的承袭,而且是对这一文化境界及内涵的新阐与丰实。  相似文献   

2.
南北朝时期佛教达到空前的高涨和繁荣,并进入知识分子的思想体系,对中国传统的隐逸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选取南朝隐逸诗人这一特殊的文学群体,探讨影响他们人生的佛教思想.通过对诗歌中的佛理信仰与题材表现等问题的研究,探索此一时期中国古代隐逸诗歌发展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走向.  相似文献   

3.
隐逸是中国古代士人在特定政治环境下的生存方式。正史设置《隐逸传》,从一开始就带上了深深的政治烙印。陶渊明作为晋宋之际的隐士,尽管被《世说新语》排除在外,但却在《宋书》《晋书》《南史》等正史中赢得一席之地并最终成为隐士的典型。从编修动机、隐士形象塑造和史料选择来看,正史《隐逸传》建构陶渊明的隐逸身份并将其偶像化,隐藏着深层次的文化因素,充满浓郁的政治色彩。陶渊明的很多真实性格,也因此遭到刻意的忽视和屏蔽。  相似文献   

4.
隐士是战国时期非常重要的知识文化群体.<庄子·让王>篇对于这个群体的生活状况和道家的隐逸理论有较多的集中记载,弥足珍贵,值得重视.是篇载颜回其家拥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飦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说明其作为其生活来源的土地数量只相当于当时普通农户的一半,其家境贫寒,是为根本原因.战国时期的隐士已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群体,从生活状况来说,应当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儒道两家的隐士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道家学派的"重生"理论是其隐逸理念的基础,这在<让王>篇中有多处表述.  相似文献   

5.
全真教是在宋江金元之际,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的特殊背景下产生的道教新派别,也是唐宋以来儒、释、道三教长期融合的产物。入元后,因缘际会,全真教得到广泛传播,盛极一时,与正一教平分秋色,成为道教的两大派别。时至今日,道教依然是正一、全真两派组成。全真教的兴衰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王开创之功自不待言,丘处机发扬光大乃师全真思想之功,尤不可灭。王、丘师徒二人作为宗教领袖、道教思想家,无疑应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探讨王、丘二人的生平和思想,理应成为中国道教史乃至中国思想文化史…  相似文献   

6.
全真教是在宋辽金元之际,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的特殊背景下产生的道教新派别,也是唐宋以来儒、释、道三教长期融合的产物。入元后,因缘际会,全真教得到广泛传播,盛极一时,与正一教平分秋色,成为道教的两大派别。时至今日,道教依然是正一、全真两派组成。全真教的兴衰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王矗开创之功自不待言,丘处机发扬光大乃师全真思想之功,尤不可灭。王、丘师徒二人作为宗教领袖、道教思想家,无疑应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探讨王、丘二人的生平和思想,理应成为中国道教史乃至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中华传统诗词折射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光彩。即使在现代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华传统诗词也依然以其旺盛的生命力与强烈的艺术进力,在文学殿堂中占有重要的席位。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在内的中国各个省(市)、地区,中华诗词学会数以百计,从事业余吟作传统诗词的爱好者更是万计、超万计。事实证明,中华传统诗词的花果年年都在争奇斗艳,展示芳香与丰硕。为弘扬中华诗词文化,各地公开与内部出版的中华诗词书刊可谓难计其数,并发挥着广交各地吟友、共襄华夏诗业的作用。众多中华诗词爱好者不满足于零散的吟诵交流活动,企盼着能有一册在手…  相似文献   

8.
作者及同事收集到的长征诗词歌曲迄今为止有3万多首,这是中华诗词宝库中的瑰宝。学习研究和吟唱传唱长征诗词歌曲,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诗词从发表迄今已过了半个世纪。在此期间,国内外出版了大量翻译。研究毛泽东诗词的著述。毛泽东诗词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爱、研究,而且已成为国际共同的文化瑰宝。在毛泽东逝世20周年之际,为检阅毛泽东诗词翻译出版成果,交流毛泽东诗词研究信息,总结毛泽东研究工作,推动毛泽东诗词研究工作向更新更深领域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联合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了首次“毛泽东诗词国际学术讨论会”,有中外著名学者百余人参加。会议就毛泽东诗词的历史内涵、哲理意蕴、美学风格,毛泽东诗词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1979年,美国第一部《李清照诗词全集》由诗人肯尼斯·雷克斯罗思与中国学者钟玲翻译出版。该集编译体例新颖,附有丰富的注释性副文本;雷氏"创意英译"与钟玲传递中国文化的翻译思想相互影响,形成了特色鲜明、极具吸引力的李清照诗词英语译文。时至今日,该集已经流传至世界的五大洲,得到读者的接受,成为中国诗歌在海外流传过程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1.
鲁谆 《华夏文化》2013,(2):6-11
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奇葩。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必要深入研究古典诗词,并大力普及其精华。本文就此谈一点粗浅的学习体会。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五经》被视为儒家经典,《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列入其中,足见诗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而独特的位置。"诗言志"(《尚书·尧典》)揭示了诗的本质,并形成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2.
王重阳是金元时期重要的社会活动家和道教宗师,他通过修正传统道教的思想立场和宗教服务方式,创立了对中古以来中国政治、思想和文化都具有深远影响的全真道。全真道的文化旨趣,立足对时代精神的准确判断和积极融摄,不仅在当时开辟了道教文化发展的新境界,而且对其后几百年文化的发展确立了典范。虽然就当时思想文化发展的主流而言,三教融通已经成为一个趋势,但是只有王重阳创立的全真道采取了以教团为载体推动三教融合的社会实践形势。这也决定了当时政治文化舞台上,比较儒佛而言全真道成为最耀眼的社会力量。其预流的政教关系模式,及其它文化之间的模式以及其自身文化独立性的模式,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其经验到今天还具有重大示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烟台自古以来就有浓厚的仙道文化传统,从齐地八神的信仰、对三神山和长生不老传说的追求,到秦始皇东巡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再到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兴盛,烟台的"仙道文化"长盛不衰。早在战国时期,齐国立天、地、日、月、阴、阳、兵、四时八主于境内。《史记》中曾提到过齐地八神,其中的日主、月主、阴主、阳主四神都位于烟  相似文献   

14.
巴蜀式化"入话"篇谭继和宋人"话本"在讲正文正话前,通常要先吟诵一些诗词,或者讲述几个小故事,叫做"入话"。这人话的诗词、故事和正文主题扣合相关,或从正面或从反面与正文主题互相引发。笔者心慕千年前"桑家瓦子"中那些民间艺人贴近群众文化心理和欣赏趣味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艺术歌曲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初。它模仿和借鉴欧洲艺术歌曲,并结合中国传统音乐和民族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质,表达出了丰富的民族情感。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艺术歌曲的一个分支。中国最早的艺术歌曲便是采用古代文人的诗词作品作为歌词,开山之作《大江东去》是以巴蜀诗人苏轼的代表作谱成。在中国艺术歌曲百年历程中,巴蜀文人的诗词作品不断丰富和影响着这一新兴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6.
宋代戎州酿酒业的兴旺为酒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黄庭坚的创作和实践活动使他成为发展宜宾酒文化最重要的文化名人;黄庭坚开辟酒文化胜迹,影响宜宾饮酒风尚;黄庭坚的作品保留了宋代戎州酿酒史的资料;黄庭坚的戎州咏酒诗词具有深远的文化价值.他对宜宾酒文化的影响,迁延至今.  相似文献   

17.
正碑,是中华文明独具特色的载体,中国的碑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碑最早出现在2000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先秦文献中已经有"碑"的记载。碑石文化从汉代开始形成和发展,绵延数千年,经史子共存,佛儒道齐全,融文章、诗词、史实、书法、绘画、雕刻、造型、礼仪、风俗等于一体,内涵博大精深,影响冠古及今,作为了解几千年华夏文明史不可少的实物依据,构成了中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诗词三大家:马一浮、陈寅恪、沈祖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军 《中国文化》2008,(1):92-103
据笔者管见,中国现代诗词以马一浮、陈寅恪、沈祖棻三大家为成就最高。本文拟略述中国现代诗词的若干特点,和马一浮、陈寅恪、沈祖棻诗词的杰出成就。包括四部分:一,现代诗词的几个基本特点。二,现代诗词的艺术新变。三,马一浮、陈寅恪、沈祖棻诗词代表作举例。本文旨在说明,旧体诗词可以反映现代生活和情感,诗词之境界与诗人的性情、学养、心灵境界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9.
张文勋,白族,云南学界泰斗、云南大学知名教授、著名文艺理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内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当代学者.曾任云南大学中文系主任,兼任云大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云南省诗词学会会长等职务.  相似文献   

20.
杨鲲峰 《大理文化》2011,(7):96-100
张文勋,白族,云南学界泰斗、云南大学知名教授、著名文艺理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内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当代学者。曾任云南大学中文系主任,兼任云大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云南省诗词学会会长等职务。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