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写作教学中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写什么的问题,就是首先要让学生有话好说,然后才谈得上如何表达,把话说好的问题。不要说中学生,就是像我们这样长期和语文教学打交道、有一定写作经验的人,真要让我们来写一篇文章,题目很陌生,没有什么真切的感受体会,那也是很难下笔的,即使勉强写出来也不会是一篇好文章。所以写  相似文献   

2.
听,说,读,写,译这五项基本技能,一直是英语学习的重点,在这其中,写作普遍被学生认为是最有难度的,学生们往往不清楚到底何为一篇好作文,以及好论文的标准是什么,本文就此问题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赵爽 《辽宁教育》2007,(12):36-37
一、先玩后写 先让学生尽情地玩耍、嬉戏,接着现场指导写作,让学生将玩耍嬉戏的过程写下来。如在上课前,对同学们说:“这节课我们写一篇作文,题目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为了把这次作文写好,我们先不写,出去玩。”我将学生分成了两组,一组到操场捡白色垃圾:一组到低年级帮助小同学干活。  相似文献   

4.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写的能力”的说明,这一能力可分为阅读性写作能力和命题性写作能力。明确区分这两种能力对真正意义上的“写的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前者是按一定的规范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展开的逻辑关系进行解析和再现的能力;后者则是按照一定的体裁要求。选用一定的语篇思维模式组织语篇的能力。两种能力都是“写的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写的能力”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两者呈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学生这两种能力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纵观当前十分热门的英语语篇教学,大都十分重视听、说、读等方面,但往往忽视对写的指导,导致高年级段的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普遍滞后。读与写在语篇教学中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听、说、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写则促进学生听、说、读能力的更好发展。笔者就小学阶段英语写作指导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何婷英 《山东教育》2004,(31):46-46
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让学生写数学日记。我发现学生数学日记的内容非常丰富,有根据数学学习内容写的,有通过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写的,还有的是对老师说的心里话。一篇篇日记成了我们师生情感对话的芳草地。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本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景美、意美、情美的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教学是渗透美育的主要凭借。
  北宋诗人梅尧臣说过"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就拿《鸟的天堂》来说吧,这是巴金先生的著名作品,前一部分写大榕树,看来平淡无奇,实则意境深远。如果只按课文顺序疏通文字、概括段意,那么美的意境就会丧失殆尽。课文写作者先是看到一簇簇的绿叶伸到水面上来,作出"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的判断。然而"看不出榕树干在什么地方"。两位朋友中的一位说那里只有一棵榕树,另一位说有两棵榕树。作者在船靠近后,才看清这"是一棵大树,有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颗大树斜躺在水面上一样。"作者为什么在"许多棵"、"一棵"、"两棵"上反复做文章?如果直接写出"这是一棵大榕树"岂不更简洁?如果真的这样写,文章的意境便全没有了。文章对大榕树的描写,犹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呈现在读者面前,就因为它是"鸟的天堂",是作者着力要表现的景美、意美、情美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堂写作课的教学思路,只是一个大体思路而已.该课之前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写了《说“曲”》一文,教师批阅后进行了讲评.讲评之后,教师写了一篇“下水文”,意在启发学生能够按照“联想、分类、层进”的思维方式来构思本文.这种课型对于规范学生写作思路有好处.计划用一课时,适宜高二学生.  相似文献   

9.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之重要毋庸置疑,因此,很多学生经常问我写好作文的秘诀。在我看来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说得大一点,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作文的过程。如果说作文是一棵树的话,它肯定要向生活汲取营养。要想作文长成一棵大树,单一的营养是不行的。看几本作文书,写几篇练笔,这就是很单一的做法。作文的营养一是来源于书本,二是来源于生活。  相似文献   

10.
正很多语文老师抱怨,批改学生的作文,是一项繁重、生厌的工作。老师们无奈,学生的一篇篇作文,语言乏味、千篇一律,让人眼前一亮的文字屈指可数。为什么上了那么多指导课,写了那么多作文,学生却怕写作、怨写作?也许应该反思当下我们的作文教学,到底哪里出问题了。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级教师管建刚说:"写作这事儿,只要你想写了,只要你有着强烈的写的冲动,不断地写,不断地改,不一定能成为天才作家,却一定能成为一个不错的写手。"马正平教授也谈  相似文献   

11.
在作文教学中,和许多教师一样,我常常会遇到教学上的尴尬:一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厌写、怕写文章;二是有不少学生作文说的不是心里话,是空话、套话、大话。是自己教学无方,还是现在的学生情感本来就贫乏?带着这个疑惑,我请教了一位在作文指导方面有专长的同事。他诚恳地指出,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砥砺的过程,不能指望在一篇作文练笔中完成自己教学的所有设想,因此有时不妨在课堂上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片段式的随感,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先敲开学生的“金口”,让学生有话要说,有事可写。一番话如春风化雨,让我眼睛为之一亮。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5期曾以《作文是教出来的吗?》为题展开讨论,专家们借题发挥,各抒高见读后受益匪浅。其实,综合各家观点,说作文之道要让学生写其想写、抒情表意也好,说要像教孩子走路一样教写作也好,说作文靠“练”不靠“教”也好,说作文仰仗于有效阅读也好,内里都离不开一个“教”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就拿“练”为例,怎样练?练什么?关键还在老师。我们这里有人叫学生一个暑假写60篇作文,开学统计一下数字了事,这种“练”有效吗?其他如阅读、激发写作兴趣等,哪一项离得开老师的指导?韩寒有没有老师教我…  相似文献   

13.
激发学生写作的尝试:一、激发兴趣;二、积累素材,素材来源于生活,我要求学生写"每日简评",要学生说真话,写真事;二、搭建舞台,一份报纸,构建一个舞台,根据班级每周刊出的"新月周刊",选择五篇左右的佳作,进行投稿.  相似文献   

14.
写作,是初中生最为头痛的事情,也是教师最为困惑的事。长期以来,写作教学有这样一个“怪圈”:布置题目——教师点拨——学生写——教师批改——课堂讲评,但这样的训练究竟有多少效果呢?我们能从学生写作时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中可见效果如何,同时也能发现这样一个“怪圈”,同学之间说话流畅,思维清晰,反映在写作上却不尽人意,如何做到“言为心声”,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把口语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以“说”促写,以“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具体在教学实践中抓住三个环节:一说、二评、三写。  相似文献   

15.
王义英 《考试周刊》2010,(23):48-48
在教学实践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写一篇文章并不难,但是写一篇好文章却很难,究其原因,是原有的作文教学模式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及学生视野较狭窄,等等。  相似文献   

16.
如何搞好作文教学,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学生作文起步时,首先应注意激发写作兴趣,然后要让他们懂得“怎么写”和“写什么”,进而写出具体通顺的一段话,乃至一篇短作文。在教学中,大体可以分为五种教学形式。 说说写写 学生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就要先学会有条理地说一段话。听故事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了解生活的方式。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有意识地选择学生喜欢的故事定期讲他们听,并要求他们边听边记下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复述。有了这样的要求,学生听故事的目的性增强了。教师让…  相似文献   

17.
作教学是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语总课时数的六分之一,语考试也总少不了要求学生写一篇章,教师、学生对此非常重视。但难教、怕教,难写、怕写,又是教师和学生对作教学存在的普遍心态。很多学生说作是一种负担,是一种繁重的作业,是一项最苦的差事,很少有同学说很喜欢作、写作时很快乐。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今年教三年级的语文。鉴于以往的经验,我知道学生最怕的是作文,最差的也是作文。为了引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开学第一周,我就提了一个要求:每个学生每周写一篇日记。话音一落,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叫起来,有的说不会写,有的故意问什么是日记,有的说作业太多,干吗还要写日记。听得出,他们其实是怕苦畏难。  相似文献   

19.
正据调查:我校高一年级的一个班全班45名学生只有10名学生在初中写过一至二篇议论文。学生们对议论文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就写不好议论文。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也就是说,学生之所以写作能力差,是因为未能真正从阅读中获取有价值的写作技巧信息,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未能在写作中得到应用。因此,我们要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所谓的"阅读仿写"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规范议论  相似文献   

20.
小芳拿着张老师刚刚发下来的作文簿打开一看,老师写的批语是:“文章写得不具体。”小芳嘟噜着嘴不高兴地对张老师说:“这篇作文我写了五百多字,还说不具体!”张老师笑着说:“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字数多’不等于写得具体。请看下面这两个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