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泪珠与珍珠》是一篇很精致的散文,作为散文教学,从宏观上讲,应当着重体现散文雅致的语言、细腻的情感以及深刻的思想。因为,散文是一种凝结了作者生活体验,集中体现了真、善、美的文体,是需要用情感投入去理解的文体。《泪珠与珍珠》这篇文章收录在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从单元的教学要求看,所选的文章服务于“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这个总体教学目的,鉴赏的教学内容是: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感受散文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因此,怎样具体落实“鉴赏”这个教学目标,如何选择教学的突破口就成了教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搞好散文教学,就一定要针对散文的特点,再现散文的意境,将散文中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把美的感情的清泉引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学习中把握文脉、训练语言、领悟其蕴含的思想感情,掌握出神入化的表现技巧。下面,谈谈自己在初中散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带着感情,进入意境意境是散文的生命。教学中若能抓住散文物我一体的意境,散文的主题、感情、技巧等等就都能带动起来,这样才能把散文的思想、感情、技巧都讲得深入浅出,并且还散文完整、动人的本来面目。要将学生引入意境,教师首先要进入意境。…  相似文献   

3.
唐汇清 《湖南教育》2002,(21):45-45
一、制作与之相关的网页,激发兴趣,明确主题。学生对感兴趣事物才会主动观察、调查和探索,获得牢固的知识和技能。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拨动学生的兴趣弦,让其在积极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时,教师可制作与这一单元内容相关的“知识网页”。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春》、《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夏天也是好天气》和《秋魂》。选的是描写四季的散文,向读者展示了各不相同的四季特征。训练重点是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课文中有些描绘一幅幅流动变化的画面、景物…  相似文献   

4.
散文的体式是灵活而多样的。它往往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不着重在塑造人物形象,而是通过生活片断和场景,来表现主题。在散文教学中,把握作品的结构特点,对它进行具体分析,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此,结构教学无疑是值得研究的。但是,散文的结构变化尤多,不拘一格,要准确地把握住一篇文章的特点,需要教师从作品实际出发,而不受流行的公式所左右。一九六二年,被称为“散文年”。那年,不仅散文作品获得了丰收;而且对散文理论进行了探讨。这一切,无疑是很好的。当时,散文写作被一些同志归纳成了一句话,叫做“形散而神不散”。如果“神”指散文主题的  相似文献   

5.
教育实践证明 ,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恰当选取电教媒体 ,注意准确地把握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演示契机 ,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突出训练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有效地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学效率 ,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古诗《草》中“离”、“枯”、“荣”等几处是文章的难点 ,“野火烧不尽”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我们设计了四幅投影 ,第一幅是像大海一样美丽宽广的大草原 ,展现在同学们面前的是一幅满眼绿意、草浪翻滚的草原影像。学生通过逼真的画面 ,理解了“离离”之…  相似文献   

6.
散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教学中要注重深度和广度。鲁迅的《雪》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美文,作者在朔方雪的表现中寄寓了一种人生美学理想。通过把握意蕴、深度挖掘可以突出教学重点,适当拓展资源、广度延伸可以突破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7.
梁昌辉 《师道》2010,(2):21-23
“情者文之经。”作为独抒性灵的一种文学形式,散文更是以情感为生命。作家在创作散文时,或在宏阔的历史中撷取一个截面,或于绮丽的山水中截取一幅画面,或直视内心体悟心灵千变万化。不管选取什么样的材料,他们所着力表现的正是自己内心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与体验。散文教学,就是要引领学生进入文本,通过字词品析、朗读、倾诉等手段,与作者一起共同经历文章情感的浸润,从而体验社会、  相似文献   

8.
多年的教学体会使我认识到,把握“三类”原则,掌握“三入手”方法,散文教学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学习散文的结构美,从线索入手。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从形式上看,散文的结构是“散”的。所谓“散”,首先,指它的题材广泛。宇宙之大,昆虫之微,无可不谈。其次,散文的写法自由,结构放纵自如,样式灵活,全无定格。但散文除了外在的方面,还有内在的东西。这就是“形”相对的“神”,也就是包含在材料之中的主题、思想感情等,如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从结构上来看是一篇很散的“散文”,文章中写了日本的樱花,清国…  相似文献   

9.
抒情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说重,是因其语言精练、手法巧妙,对激发学生爱好语文、习得语言大有裨益;说难,是因其意境深远、笔法灵活多变,让学生一时难以掌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主要体现在对散文审美特质的把握上。散文的审美特质主要有三点:内容上有抒情性、结构上形散神聚、语言上富于文采。因此,散文教学也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下面结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来谈谈抒情散文的教学,即诵读作品、分析结构、品味语言,在这儿称之为“三部曲”。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难点按照一定顺序观察画面的同时,注意把握相关景物与人物之间的联系,体会图中所表现的人物的思想感情。二、难点分析(亲人)是本班教材里四篇看图学文的最后一篇。画面是侧重表现人物的,这一点与前三篇类似,但也有其独特之处。画面的相关景物揭示了主人公的生活环境,补充了故事情节。图中居于主要地位的两位人物:年迈的老奶奶笑容满面地与腼腆的小姑娘脸贴着脸,这一对祖孙多么亲密会诸呀。可细看衣着,老奶奶通身苗族服饰,女孩身着汉族服装。画面一角“胜似亲人”四个字告诉人们她们并非亲人。可见画面旨在表现民族团结的…  相似文献   

11.
《颐和园》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组课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它按游览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同时,它是体现单元训练项目“写文章要有中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阅读,了解颐和园优美景色是教学的重点;学习作者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呢 ?其做法是:   一、入境审美   本文构思清晰,画面绚丽,处处溢美。感悟它的美丽,是让学生动心动情的基础,所以首先应引导学生入境,去感受它的美。 1.看。孩子们在欣赏各种美的事物而产生…  相似文献   

12.
教学设想:《散步》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读出它的深层含义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不是容易的事。所以我采取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授课方式,让他们自由选取感点欣赏,让他们在研讨中进入散文的意境,把握散文的主题,领略散文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13.
熟读精思发展思维──《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教学设计深圳市深圳小学韩海鑫《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义务教育六年制新编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第13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散文,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文章结构,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幅精美的画面。课文先从整体上介绍了小兴安...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海上日出》是巴金青年时期写成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结尾“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既照应课题统领全文,又直抒胸臆点明中心。如何紧扣“奇观“这一统领全文的中心词,抓住具体描述海上日出这一奇观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逐段逐句品读,想象场景,充分感知、体验海上日出这一壮丽景观,进而使其真切地感受海上日出的确是“伟大的奇观”,这便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并重视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散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让不少教师“黔驴技穷”.面对这一问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得不重视对散文的解读.文章选取黄厚江老师、王君老师、李华平老师的三堂《背影》课教学实录,通过对实录的分析,探究如何进行散文教学.  相似文献   

16.
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学生学起来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每一篇散文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结果.无不是“情”的喷涌与渲泄。因此散文作家大多运用丰富复杂的艺术手法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独到见解或抒发自我的强烈感情:而我们的学生由于年龄和经历的关系.也由于文学欣赏能力的关系.对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散文作品时应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再现散文的意境。把感情的清泉引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深情的涵泳、赏析中,把握文脉,习得语言.真正领悟其蕴含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7.
色彩的色调,指的是一幅画中画面色彩的总体倾向,是大的色彩效果,是色彩运用的主旋律,可以准确地表示一幅作品的画面综合观感效果。色调作为一种独特的色彩形式,它在表现色彩画主题的情调、意境,传达情感上是不可或缺的。本文阐述了影响色调的因素和如何把握画面色调。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说重,是因其语言精练、词藻华丽、行文隽永、手法巧妙,对激发学生爱好语文、学好语文大有裨益。说难,是因其虽“神不散”,但毕竟“形散”。不像记叙文那样完整,说明文那样明白。要教好它,就一定要改革教学方法,要针对散文的特点,再现散文的意境,将动人的画卷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把感情的清泉引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深情的“涵泳”、“赏析”中,把握文脉,习得语言,领悟其蕴含的思想感情,掌握出神入化的表现技巧,从而提高散文教学的质量。 带着感情 引入意境 意境是散文的生命。教学中若能抓住散文物我一体的意境,散文的主题、感情、技巧等等就都能够带动起来。也唯有如此,才能把散文的思想、感情、技巧讲得深  相似文献   

19.
吴永香 《学语文》2008,(2):50-50
古典诗歌.以其精练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丰富、动静相宜的生活画面,具有特殊的审美教育功能。因此,诗歌画面的生活化教学,抓住“诗中有域”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让学生走进画面,看画悟画,再走出画面,展开联想,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绘一幅图画,以画面激趣 诗歌与绘画虽为两种不同的艺术,但二之间有不少相通之处。在古代,许多诗人将诗画沟通起来,融诗情画意为一体。即所谓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具有绘画般的意境:绘画中具有诗的情趣。因此说,教学古诗,可以用“绘画”作为一种教学形式,通过品词析句、反复诵读,调动学生生活积累,将语言字中包含的形象和画面进行“复制”或再创造。这一过程,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留下自由想像和创造的足够空间,把学生的想像力、感悟力和创造力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真正成为作品接受的能动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