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螺旋缠丝,纵放屈伸;一派大家风范,一路过关斩将;《武林大会》陈式太极拳擂台赛上,王战军轻松夺冠。王战军,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他的父亲就是当代陈式太极拳代表人物、四大金刚之一的王西安。  相似文献   

2.
陈永福1951年出生于西安市,祖籍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二十世。解放前因战争和天灾频发,很多陈家沟人都辗转定居西安,其中有很多太极拳名家。练太极拳已是  相似文献   

3.
陈式太极拳发祥地——河南温县陈家沟,流传着两句朴素而又贴切的拳谚:“如想练好拳,首先圈练圆”;“要想拳练好,必须圈练小”。虽然是两句极为普通的谚语,却道出了练习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与前提,又道出了阶段过渡升华的原则。由此可见,陈氏太极拳运动既要有全身划圈锻练的表现,又要有以圈大小程度  相似文献   

4.
张长林  张顺林 《武当》2013,(4):16-17
李宗有先生,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人。年轻时在山西太原做生意,曾拜河南温县赵堡镇人赵振绪为师学习赵堡太极拳。赵振绪老先生是赵堡太极拳名家李作智的门下。赵老先生传授了赵堡太极拳大功架、小功架、发功架等几套拳路,还有三十六捶、七十二擒拿等技法。李宗有先生曾一再强调,此拳系形意神三合一,它是先练形,再练意。即先练外形,再练内形。练内形,实质上就是练丹功。三合一太极功夫就是结合外形和内形丹功而统一完成的神意发挥的动作。  相似文献   

5.
王庆升 《武当》2000,(10):13-14
我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河南温县赵堡镇的民间拳师。我从16岁开始拜本镇的陈应铭(外号老白胡)老师学习赵堡太极拳,今年已70岁了。几十年过去了,今天看到太极拳在国内外是如此的普及,心里自然是非常的高兴。但看到现在大家练的太极拳与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由温县机械厂协办,省体委主办,温县体委承办,省内20支代表队152名男女太极名手及爱好者参加的'99河南省太极拳剑推手比赛,历经两天的激烈角逐,于4月23日晚在温县大校武术馆结束。比赛结果:胡向前、付自辉、陈自强、王海波、相磊、许豫峰、王伟、马波、陈三虎九名选手分别荣获男子太极拳推手48至85九个公斤级别的冠军;张洁、李桂玲、郑芳三名选手分别荣获48、52、56三个公斤级别的女子推手桂冠。温县郑国瑞太极拳培训中。心代表队以8.6分的优异成绩夺得集体奖金牌;男女组刀、枪、剑、棍拳的各项第一名定第六名各归其主。河南…  相似文献   

7.
陈瑞华,(又名润华)1963年11月生于河南温县陈家沟村。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二十世,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现任温县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小架研究会副会长、副秘书长,著名拳师。安徽省临泉县陈氏小架太极拳研究会名誉副会长,被安徽省蚌埠市陈式太极拳小架协会、江苏泗洪县太极拳协会聘为教练。  相似文献   

8.
周汇川 《武当》2000,(10):13-13
我练太极拳已有28个年头了。见过的高手名师也不少,但真正能让我体会到太极拳拳谱里所说的,理论在实际中能运用得很好的人,却仅有一二。前年我有幸在邯郸遇见了河南温县赵堡镇土生土长的王庆升老师,通过与他的接触,使我从他打的太极拳里真正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本人常在国内外传播太极拳,“如何练好太极拳”是中外学生提及最多的问题。现简单归纳几点个人见解。明确认识练太极拳和做其它事一样,首先要明确认识。对太极拳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是练好太极拳的先决条件。很难想象,不清楚什么是太极拳的人能练好太极拳。太极拳是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九世祖陈王廷在家传拳术的基础上,揉入了其它拳术精华,结合了古代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易经》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的一种内外俱练的拳术。拳架的编排和设计既符合人体生理规律,又符合大自然运行规律。它的运动特点是连绵不断,快慢相…  相似文献   

10.
《中华武术》2006,(1):F0003-F0003
1963年出生于河南省温县赵堡镇的一个中医和太极拳世家,是和式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的六世玄孙。8岁从父亲和士英习太极拳.同时学习中医。现任焦作市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温县和式太极拳学会会长、温县太极拳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主要著作有《和式太极拳谱》《简化和式太极拳13式》,以及和式太极拳、剑、刀、棍、推手教学光盘。  相似文献   

11.
洪浩 《搏击·武术科学》2014,11(10):F0002-F0002
温县在2007年被中国武术协会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表面看似偶然,深入分析温县特殊的地理文化环境便不难发现其成为太极拳发源地的必然性哲理基因、养生基因、武技基因是构成太极拳的三大主要成份,也是太极拳诞生的必备条件,这些条件在温县都能探寻到丰富的文化源头。  相似文献   

12.
《黄庭经》主要分为《黄庭内景经》与《黄庭外景经》,讲道家修炼养生之道,也是国人'气功'养生的功法基础。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创编了陈氏太极拳,以他发明的'缠丝劲'为统御,协调上、中、下周身关节,把《黄庭经》导引术主张的静态功法,变成了内静外动、动静结合的太极拳运动,使得《黄庭经》导引术等功法由静练变为动静相结合的练;由...  相似文献   

13.
丫巍l巍巍工罐酬释策溉王二平刘振岭太极拳长拳河北入一四川省体校任武夔篡署巍器翼雷曝架鹿粼攀案鑫;撬潺应卿甲}雄军月9终匀{邹币润奋丛教纳;。弃样押卿四}簿军汀些冬J[I队成类责辉煌,;获拿卜运会太极拳仁)孰武水化赛198。到笔,和1姑2年男子团体卜亚运994年昨竿会太极拳全i嘟琴介共娜冠军,踢)缪琴粼冠军。-一卿、午笋宾11卿缝界幸术锦标赛太极拳冠军石罐撇瀚瓢粼淤澎缨员丝弃窦项目孔样东梁小葵}江邦军}那顺格日勒交流前所在队{套路/太极拳套琴韵太极拳!套路舟蓑驾叁{散打/80此简一介四J工下北京味斤一斗丙蒙古撇卿年樱味华叫卑,仰扮加…  相似文献   

14.
陈正雷,1949年5月生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温县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中国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总教练,河南太极体育健身有限公司太极拳总教练,1995年当选“中华武林百杰十大武术名师”。  相似文献   

15.
乔汉 《武当》2007,(10):1-1
《人民日报·海外版》6月11日报道: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最近将河南温县命名为太极拳发源地,并决定在温县设立中国太极文化研究基地。《人民日报》8月22日《焦作太极拳交流大赛举行》一文称,温县被中国武术协会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看了这二则报道以后,令人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16.
北京时间12月17日晚,我国申报的"太极拳"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引发关注。太极拳申遗是如何准备的?新京报记者先后采访了温县政协副主席、原温县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副组长严双军和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陈斌。严双军:太极拳传播要靠语言沟通太极拳"七流派"共同申遗记者:太极拳申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相似文献   

17.
2007年6月1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2版《太极拳发源地定为河南温县》载:"今年3月底,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国内武术、考古、民俗等方面的知名专家,组成中国民间文化之乡评审考察验收组,专程对温县申报的中国太极拳发源地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实地考察,最后一致认定:温县是中国太极拳的发源地。"2007年8月22日,人民日报第12版  相似文献   

18.
谢远基 《武当》2014,(9):41-44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综合了历代各家拳法,结合了古代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古典哲学和传统的中医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内外兼练,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人们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证明,太极拳是一种健身术、养生术和具有极强技击性的武术气功。一、我国太极拳运动的发展现状太极拳起源于我国古代道家武术,相传由张三丰创立。明末清初,河南省温县陈家沟著名拳师陈王廷创建了陈式太极拳。经过数百年发展,演变出有代表性的杨、吴、武、孙等一系列流派。  相似文献   

19.
王玮 《武当》2005,(9):13-14
一武当赵堡太极拳是源于元明时期武当道家张三丰真人的太极内丹养生修持文化体系,后流传河南温县赵堡,经过四百余年,历代热爱太极拳知识的赵堡传人身练体悟,不断实践与总结,继承发展到今天,形成一套地道传统的,能动、能行、能用的,具有卫生、养生作用并可防身的内外兼修功法。武当赵堡太极拳契合传统天人合一的太极思想,历代修炼者从认识阴阳契入修炼本质,以现实的  相似文献   

20.
王雄 《中华武术》2006,(8):50-51
他是日本相扑最高级别第64代横纲曙太郎,身高203米,体重223公斤,一场2005《武林风》环球拳王争霸赛让与他与陈家沟太极拳高手王战军站在了比武台,这是日本相扑“较劲”中国功夫。两个来自异国的年轻人经过四个回合的较量,其结局让台下观众连连称奇——[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