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中的甘肃军工企业   为适应战备的需要,自 60年代中叶起,直至 70年代末,国家把国内生产力布局特别是国防工业布局从东南沿海向内地进行战略转移,在西部的四川、陕西、贵州、甘肃等省掀起规模大、投资多、布点广、持续时间长的三线建设热潮。自三线建设于 1965年开始后,国家投入资金 99.95亿元,先后从北京、天津、上海以及东北等 13个大中城市,调配数万建设大军,次第在陇原上百个工地展开建设大会战。我省认真贯彻“保三线、保军工、保基础工业”的方针,配合作战,兼及开发地方工业项目。   一、 基础设施建…  相似文献   

2.
<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国防建设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中西部13个省、自治区,开展了史无前例的重大经济建设,史称三线建设。在三线建设中,被邓小平誉为"这里得天独厚"的攀枝花市,是中国三线建设的龙头。攀枝花市委、市政府为了客观、真实反映三线建设历史,保护三线建设文化,为广大三线建设者创造精神家园,2013年初决定筹建"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并定于2015年3月4日攀枝花市建市50周年纪念日向社会免费开放。围绕这一重点工作,攀枝花市档案  相似文献   

3.
为加快推进九龙坡区三线建设文物征集,确保九龙坡区三线建设文物不流失、不被破坏,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全面展示九龙坡区三线建设历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市报人》2007,(10):F0003
六盘水市位于贵族西部,地处长江、浙江上游分水岭,总人口304万。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开发建设的媒炭、电力、冶金、建材为支柱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  相似文献   

5.
文摘     
关于“三线”建设1964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毛泽东提出: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不行。“三五计划”要考虑解决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问题,要搞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加强三线建设,防备敌人的入侵。他特别强调要在四川的攀枝花建立钢铁生产基地。这样,从1964年下半年开始,由国务院有关部委和有关省市领导人组成的西南、西北三线建设委员会相继成立,李井泉、刘澜涛分别任主任。三线建设差不多经历了三个“五年计划”,直到1978年才落下终结的帷幕。国家“三五”和“四五”计划的投资,大部分用在了三线建设上。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是西…  相似文献   

6.
胡小平 《兰台世界》2006,(11):53-54
"三线建设"是我国在特定历史环境下进行的经济建设.本文论述了"三线建设"的形成原因、实施过程,并对其进行了深刻思索.  相似文献   

7.
胡小平 《兰台世界》2006,(6S):53-54
“三线建设”是我国在特定历史环境下进行的经济建设。本文论述了“三线建设”的形成原因、实施过程,并对其进行了深刻思索。  相似文献   

8.
老毕 《航空档案》2010,(5):28-33
联系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如果故争打起来没有强大的后方工业也是不可想象的。1964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搞“三线建设“的主张.他表示:“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只要帝国主义存在,就有战争的危险。我们不是帝国主义的参谋长.不晓得它们什么时候要打仗。  相似文献   

9.
1965年,国家在大西南搞三线建设,需要一个得力的人出任领导,毛泽东想到了彭德怀。而此时,彭德怀自庐山会议被罢职后,闲居在家。当听到毛泽东请他出任西南三线建设副总指挥时,这位大将军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不计前嫌,毅然接受毛泽东的任命,赶赴大西南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相似文献   

10.
陈放 《湖北档案》2023,(1):26-28
<正>国营单位是时代的产物。作为曾经的国营单位子弟,国营单位带给我的记忆,既是荣耀的,也是忧伤的。沾亲带故的工友们1988年秋,我出生在四川一个国营企业的厂医院里。算起来,我是这里的第三代。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企业的职工。1960年代,他们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当年的背景是三线建设,大量工业企业内迁。他们的子女,  相似文献   

11.
1966年4月21日。彭德怀元帅来到位于川南宜宾的芙蓉矿区。彭总当时的职务是西南局三线建设指挥部副主任。事实上,元帅所剩的生命已不多了。此时元帅是带着一种复杂、沉重的心情来到三线建设阵地的。27年后的今天,我站在芙蓉局矿史展览馆里望着彭大元帅来矿区时留下的照片,思绪如野马飞驰。这  相似文献   

12.
攀枝花,祖国的一块神奇宝地,既有工业开发的巨大价值,也有国防战略的重要地位,邓小平同志盛赞“这里得天独厚”。上世纪60年代,面对复杂而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做出了“三线建设”的重大决策,1965年3月4日,毛泽东主席收阅吕东、徐驰所呈攀枝花特区筹备及工作打算的书面汇报后,当即批示“此件很好”。毛泽东主席的这一批示,  相似文献   

13.
《兰台内外》2011,(6):47-48
1965年12月上旬,邓小平视察三线建设工程到达昆明,拟稍事休息数日后返回北京。一天半夜光景,值班人员接到紧急电话通知,要邓小平第二天赶到上海出席紧急会议。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发展史上,有那么几次发展的高潮。始于六十年代中期的那次轰轰烈烈、颇为壮观的支援三线建设,便是其中的一次。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西部开发不是首次提出。在新中国历史上,共有三次西部开发热潮。50年代原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就有不少摆在了西部,可以看作是新中国的第一次西部开发;70年代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导致中国当时核心工业力量的西移,是规模更大的一次西部开发;80年代中央也曾先后发出过开发大西北、大西南的号召并付诸实施。应当说,这三次西部开发都有其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都有各自的规律和特点,但从本  相似文献   

16.
<正>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在中西部13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备战备荒"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史称三线建设。襄渝铁路的修建就是其中重要的工程之一。当时修建这条铁路,除铁道兵部队有8个师23.6万人参加外,还动用了川、陕、鄂三省沿铁路线的民兵约83万人配合部队施工。这些从各地抽调的男女民兵一律按军事编制,以属县称某某民兵独立团。男民兵按区、乡编到营、连、排、班,  相似文献   

17.
新书推荐     
上海小三线建设始于1965年。1988年4月,上海小三线在皖南80家企事业单位7万多干部职工及家属撤回上海。43位参与者口述回忆了这段经历。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大三线重镇建在位于云南与四川交界的攀枝花,这里位于金沙江边,当时北岸属四川,南岸境内是云南省的地盘,为了加强两个省之间的相互协调,担任三线建设第三副主任的彭德怀驱车来到这里进行视察。  相似文献   

19.
2011年8月,《第960厂厂志》编辑完成。与其他单位志书的编辑不同,《第960厂厂志》的编辑完全是民间行为,是一些年近花甲的原960厂的同志,出于对国防建设工作的历史责任感,怀着对当年参加小三线建设的眷恋,自发  相似文献   

20.
曾代表中国“三线建设”时期的最高核机密,号称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耗资数亿元人民币,花费无数人力物力的816核工厂,最终因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停工。这片废墟成为了冷战时期的豪华纪念品,如今,又承担起了特色旅游的新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