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敌后根据地军民,在日军的封锁之下,克服技术力量薄弱、设备缺乏、原料供应困难等问题,生产出大量武器弹药,为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实现"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取得抗日战争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关于根据地的兵工企业的发展问题,学术界已经有所探讨,但仍  相似文献   

2.
60多年前,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把中国人民拖入了战争的深渊。河北地处京畿,又是华北地区的核心地带,是日本侵华战争中图谋占领的重要地区之一。早在全国战争爆发之前,日军已将魔爪伸向了河北。七七事变后,河北全境沦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燕赵英雄儿女应声而起,从太行山麓到渤海之滨,形成了一道抗击日寇的洪流。河北成为地跨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三大抗日根据地,包括北岳、冀中、冀热辽、太行、冀南、冀鲁豫、冀鲁边等战略区的敌后主要抗日战场之一。  相似文献   

3.
张艳 《档案天地》2013,(12):38-41
晋冀鲁豫边区作为重要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是生产建设事业搞的最好的根据地之一。这其中边区的税收工作也有许多新的创新和改进,为其他根据地政府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并培养了一批财经管理人才和专家,如新中国初期的许多财经界领导人员就是从晋冀鲁豫成长过来的。这里根据当年档案记载,收集了晋冀鲁豫边区税收工作的一些纪事。  相似文献   

4.
六、协同和支援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和东北革命根据地开展出版发行工作 当年把延安的出版物运往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交通非常困难,毛泽东指示中央出版发行部副部长王林设计几个运输方案,画好运输路线图请他定夺.确定先从晋西北兴县设立第一个分站,由那里把出版物运往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等地.再在西安设一转运站(同《新华日报》西安营业处合在一起办公).  相似文献   

5.
六、协同和支援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和东北革命根据地开展出版发行工作 当年把延安的出版物运往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交通非常困难,毛泽东指示中央出版发行部副部长王林设计几个运输方案,画好运输路线图请他定夺.确定先从晋西北兴县设立第一个分站,由那里把出版物运往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等地.再在西安设一转运站(同《新华日报》西安营业处合在一起办公).  相似文献   

6.
张培  马艺 《军事记者》2008,(1):62-64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敌后抗日根据地,成立起抗日民主政权。其中,晋察冀边区作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中重要的一支敌后抗日力量,于1938年1月成立了边区政府,成为"敌后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晋察冀日报》的前身《抗敌报》就创办于边区政府成立之前的1937年12月,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胶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民兵运用地雷战炸得日军心惊胆战.海阳县的地雷战更是威震敌胆,闻名中外.地雷战中,涌现出了赵守福等一批民兵“爆炸”大王.1962年公映的电影《地雷战》在全国引起轰动,片中的赵家庄就是今海阳市行村镇的赵疃村,主角民兵队长赵虎的原型就是赵守福.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为了封锁、隔绝、扼杀敌后抗日根据地,切断抗日根据地之间、抗日武装力量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曾灭绝人性地在华北大规模制造“无人区”。被日军视为“华北治安最大隐患”的晋察冀边区成为重灾区。  相似文献   

9.
连夜搬兵     
新四军在黄桥取得东进决定性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建立了抗日根据地.泰兴县抗日民主政府就是在黄桥决战胜利后较早建立起来的抗日民主政府. 新四军东进后,在苏北广大地区,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和抗日武装力量,这对日军和伪军是一个沉痛的打击.他们为了挽回失败,于1942年春掀起了“清乡”“扫荡”计划,妄图一举吞掉我抗日军民,以巩固他们的地盘.虽然是垂死挣扎,但一时还真有点鬼哭狼嚎的声势.我根据地军民在上级党政组织领导下,展开了强大有力的反“清乡”、反“扫荡”的斗争.  相似文献   

10.
<正>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领导创建的一支抗日游击队,是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和坚持华南抗战的人民抗日游击队主力部队之一。其开辟的华南敌后战场与华北、华中敌后战场并称为“敌后三大战场”。八年抗战中,东江纵队这支远离党中央,远离八路军、新四军主力部队,孤悬敌后的人民武装,毙伤日、伪军6000余人,俘虏350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6500余件,开辟了总面积6万平方里、人口450多万的根据地和游击区,成为华南抗日战场的一面旗帜。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全国和平之大计,根据国共《双十协定》,  相似文献   

11.
前言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了抗日战争。是年9月,在党中央的部署下,八路军总部带领着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分别进入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创建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同时,为了无情地揭露敌寇汉奸的欺骗阴谋,热情地鼓舞军民英勇抗敌,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党领导或控制的各抗日部队、各群众团体以及各级抗日政权,都普遍出版了各种各样的报纸和刊物,成为抗日的一支有生  相似文献   

12.
1941年秋,汉斯·希伯出现在沂蒙山区。他高高的身材,蓝蓝的大眼睛,深褐色卷曲的头发,穿一身八路军灰棉布军装,腰佩短枪。乡亲们见了,惊喜地说:“俺队伍里有了洋八路啦!”希伯是第一个来到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外国记者。当时,根据地处于日军、伪军、国民党顽军三面夹击之中,生活异常艰苦。一个外国人不顾个人安危来到了这里,对抗日军民是很大的鼓舞。何况,支持中国人民抗战的外国友人,为数不少,而真正远离祖国、抛开家庭到敌后和我们一起拿起武器、并肩作战的欧洲人,象希伯一样的并不多。他热情,开朗,幽默,那些手提红缨枪站岗放哨的儿童团员对他格外亲热,争着唱抗日歌曲给他听,跟前跟后地喊叫“希大爷”!  相似文献   

13.
在抗日根据地的边缘地区免费给群众看病、兴学,没有吃的借给粮食,营救被日寇抓走的抗日军民,日军"扫荡"时主动庇护群众……你一定认为,这是八路军等中共武装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所作所为。其实,除了八路军,一个叫水原清的日本大特务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兴办的"水原清实验区",在争取大众、服务群众方面做的丝毫不比八路军差,以致蒙  相似文献   

14.
浙东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抗战,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十九块解放区之一,包括四明、会稽、三北(指余姚慈溪、镇海三县姚江以北地区)和浦东四个地区,位于杭州湾两岸,  相似文献   

15.
李扬 《中国档案》2023,(9):80-81
<正>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了唤起民族觉醒意识,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一批抗战宣传期刊蓬勃发展起来。在江苏省档案馆馆藏期刊史料中保存着1939—1945年敌后抗日根据地和上海、重庆出版的抗战期刊65种553册。这些抗战期刊题材多样、栏目众多、印刻清晰、文风朴实、通俗易懂,生动再现了抗战敌后战场的历史细节,宣传内容贴近部队和根据地的战斗生活,颇受广大军民欢迎,具有珍贵性和唯一性,现从中甄选3种并做介绍。  相似文献   

16.
193 7年“七七事变”后 ,党领导的八路军深入敌后 ,先后创建了晋察冀、冀鲁预、晋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建立敌后抗战根据地 ,这在中外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一个伟大创举。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 ,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 ,必须建立县级革命政权 ,充分发动群众 ,大打人民战争。为了便于开展抗日斗争 ,边区政府除了在原有的县区划建立革命政权外 ,还建立了很多新的县政府。敌后抗日根据地新建县的显著特点 ,主要有两个 :一、化零为整所谓化零为整的方法 ,就是将两个及两个以上相邻县的部分地方组建一个新县———史称联合县…  相似文献   

17.
李波  林闯 《兰台世界》2013,(16):120-121
<正>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中国面临空前的亡国危机,国共两党再次携手合作成为历史的必然。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抵御日军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在敌后积极配合,有力牵制了日军大批力量,为抗战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所以抗  相似文献   

18.
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军经常利用机械化部队对平原地区抗日根据地进行快速围攻与“扫荡”,造成根据地军民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反抗和阻滞日军的进攻,江苏抗日军民积极开展了变平原为“山地”的挖沟破路运动,把大道和乡间小路都挖成凹沟,沟的两旁筑起土墙,沟内可以行人、骑马、过自行车,但不能通行汽车和坦克.沟内每半里或1里设一弧形或圆形大土台,便于相互让路.  相似文献   

19.
在抗日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的日子里,敌后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用自己的机智勇敢和流血牺牲,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从一九四二年到一九四五年,晋冀鲁豫边区太岳抗日根据地沁源县八万军民坚持二年半之久的对敌围困斗争,就是其中极为壮烈的一页,值得我们和子孙后代永远铭记不忘。围困沁源敌人的斗争,当时就受到党中央的鼓励和表扬。一九四三年,中共中央军委叶剑英等同志接见了到延安党校学习的中共沁源县委书记、围困沁源指挥部政委刘开基等同志,赞扬了沁源军民的斗争。延安《解放日报》为此把江横(董谦)同志在沁源围困斗争前线采写的十来篇通讯报告集中起来,连续发表,并特地发表了《向沁源军民致敬》的社论,把这个斗争誉为“太岳  相似文献   

20.
正"治安强化运动"是在华北日军操纵和控制下,由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发起,以军事"扫荡"为主,同时结合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多种手段为一体的侵略运动,以达到巩固、控制华北占领区的目的。1941年,日本侵略者为把中国变为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一方面加强其在占领区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一方面集中兵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扫荡,妄图一举消灭共产党和人民抗日力量。1941年3月到1942年12月,日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