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马晨 《兰台世界》2014,(12):17-18
干戚武舞在军事战争中是顽强拼搏、生命不息的象征,是一种重要的礼仪,为此本文针对干戚武舞以及周朝时期干戚武舞在礼乐文明进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
干戚武舞在军事战争中是顽强拼搏、生命不息的象征,是一种重要的礼仪,为此本文针对干戚武舞以及周朝时期干戚武舞在礼乐文明进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3.
汉代武舞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内容、难度高超的表演技巧、完整的理论以及奋斗进取的精神,充分展现出汉代武舞的艺术魅力与进取昂扬的精神内涵,其对多领域文化艺术的融合发展,对后世的武术、舞蹈乃至戏曲、杂技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包蕊 《兰台世界》2013,(21):160
武舞是华夏文明遗产中一颗瑰丽的宝珠,研究武舞的历史和美学意象将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学科共融起到积极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华武术长期存在于历史长河中,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紧密相连,深受社会背景变革的影响和制约,不断流传演变. 一、武术名称的流变 原始人手持各种武器,做种种击刺动作演练,称为"武舞","武舞"恐怕是"武术"萌生阶段较正式的名字了.  相似文献   

6.
壮族诗性传统始终寄寓在特定的文化空间之中,壮族不同乡镇、不同县域和不同壮语方言文化区的不同壮族支系传承着不尽相同的歌咏习俗,形成相对统一而又各有地域特色的民歌文化和诗性传统,并不存在超越壮族各区域文化的形神统一的诗性传统。另外,随着壮族社会历史的演进,壮族诗性文化的传承语境不断发生变化,壮族人口的迁徙,壮族诗性文化空间也会发生位移。政治力量的干预和传播媒介的更新,也对壮族民歌文化的传承语境起到重要的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7.
浅谈广西壮族医药文献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壮族医药是壮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壮族人民在长期同疾病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壮医药,为壮族人民的健康繁衍作出了巨大贡献。壮族先民在治病救人过程中所流传下来的偏方、秘方和疗法是宝贵的文献史料,发掘和整理好这些文献对维护壮族文化、传播壮族医药以及对我国医药学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壮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壮族医药是壮族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壮族人民在长期同疾病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壮医药,为壮族人民的健康繁衍作出了巨大贡献.壮族先民在治病救人过程中所流传下来的偏方、秘方和疗法是宝贵的文献史料,发掘和整理好这些文献对维护壮族文化、传播壮族医药以及对我国医药学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是,对壮族的研究和介绍却相当贫乏,国内外对壮族的历史、经济、文化和社会现状缺乏足够的了解。为了扩大壮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壮族历史档案的形成、种类、载体等角度出发,通过对大量壮族历史档案的分析,着重对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价值进行论述,通过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渐进扩散模式,来对广西壮族历史档案的价值进行一次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黄桂秋 《文化遗产》2010,(1):109-116
壮族巫师是指能沟通鬼神算卜治病的人。他们信仰世界中的宇宙观、灵魂观和神灵观等具有中国南方族群巫文化的鲜明特征,这些信仰观念除了被壮族麽教、师公、道公、僧公等民间教派融合吸收以外,还对壮族民众信仰心理产生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化遗产》2008,(4):138-142
文化叠合是人类社会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壮族的花婆信仰也表现出文化叠合的特质。论文运用文化叠合理论,对壮族花婆信仰与佛道思想的文化叠合现象进行描述与论证。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现代新闻传播开端于15、16世纪的地中海地区,战争报道也就应该是这个时候出现的.不过作为一种文化,考虑到它的承继性和延续性,战争报道的滥觞应该是古代或更为原始的以美术、口头和文字形式所记录下来的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14.
《布洛陀史诗》可谓壮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和壮族文化的“博物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认识和研究壮族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全方位图景。  相似文献   

15.
走近《壮族》,走近壮族人的风情;走近《壮族》,走近壮族人的文化;走近《壮族》,走近壮族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古壮民族尊祖重本观缺失,没有谱牒文化。壮族谱牒起源于土官谱牒。土官谱牒发端于明,盛于清和民国,并在壮族谱牒发展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成为壮族谱牒很有分量部分和最早形态。通过探究土官谱牒起因,分析壮族谱牒特点,反映壮族社会群体不断接受、认同汉文化的进程,是壮族社会历史发展必然。  相似文献   

17.
兰新之 《视听》2022,(5):3-6
"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打造的文化旅游消费品牌,依托广西广播电视台及广西区内各县级融媒体宣传推广,同时与国内各级媒体合作,结合线上直播与线下活动等方式,嵌入电商平台与短视频平台,与社会形成广泛联结,满足广西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广西广播电视台与各县级融媒体在"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直播中...  相似文献   

18.
黄利莉 《视听》2016,(1):63-64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中壮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一员。壮族与各兄弟民族,尤其是华南地区的各兄弟民族,在历史长河里形成了唇齿相依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为祖国南疆的繁荣发展而努力。壮族的语言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里,如何利用新科技、新平台,更好地对壮语节目进行创新创优,发扬壮族语言文化,促进广西以至全国各兄弟民族团结互信。  相似文献   

19.
巩璠 《图书与情报》2006,(4):117-121
文章通过对《新儿女英雄传》和《铁道游击队》的文本分析,试图阐释红色英雄传奇小说背后的文化意蕴,指出战争文化、战争美学与战争文化心理对于这一时期红色英雄传奇的影响,反之红色英雄传奇小说宣扬了特殊历史条件下的战争文化心理,并将其所承载的新的国民意识传达给了民众。  相似文献   

20.
<正>"坡芽歌书"是流传在云南省文山市富宁县壮族地区,以原始图画文字记录壮族民歌的歌集。歌书由81个图画文字构成,每个符号代表一首歌,一共81首歌。熟知歌书内容的壮族歌手能够对照这些符号演唱81首相对应的山歌。这些歌曲有强烈的现场感,如一场跌宕起伏、婉转缠绵的歌剧,描述了两位壮族青年男女从相识、相知、相恋到约定终身、结成爱侣的整个过程。具有歌书形态的图文符号在富宁地区代代相传,20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