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蜀韦縠距韦庄时代较近,其唐诗选集《才调集》收韦庄诗63首,其创作顺序与明代朱承爵十卷本《浣花集》诗作次序大致相同,据《唐音统籤》韦庄散佚诗作大抵是入蜀后诗作的观点,《才调集》所选韦庄诗作后半部分多数乃韦庄入蜀后诗作。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献中存有《荆门集》一书,但作者并不是现今人们认为的尚颜。尚颜的作品古代只有《尚颜集》《供奉集》二种。古代《荆门集》一书的内容在《湖广通志·卷一百十八·杂纪志》《盘洲文集·荆门集序》中有所反映,与今编《荆门集》大有不同。《盘洲文集》虽为洪适文集,但其中《荆门集序》的作者并不是他,可能是荆门当地一个名气不大、官阶不高、曾做过洪适下属的文人。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随笔     
陈鸣树 《新读写》2008,(9):54-54
鲁迅的一生,除了写过小说、学术著作、诗歌(含散文诗)以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沉熳在他的杂文写作之中。杂文,即广义的散文,其中也包括随笔。他的杂文,有十七卷之多。如《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等等。其中有议论的,有叙事的,有抒情的。  相似文献   

4.
《众妙集》、《二妙集》乃赵师秀继踵《极玄集》而编的唐诗选本。《极玄集》以大历诗人为主;《二妙集》专选贾岛、姚合;《众妙集》主要是大历诗人和姚、贾诗派。三集所选诗作在体裁上,皆以五律为主;在题材上,皆冷淡政治时事,关注日常琐事;在情调和主题上,皆悲凉、凄苦,企慕隐逸、闲适;在表现手法上,皆少用典、多摹景;在风格上,皆以清幽闲雅为主。不同之处在于:五律之外,《极玄集》偏重五绝,《众妙集》与《二妙集》偏重七律;《极玄集》不排除情感激烈、表达直接的作品,《众妙集》与《二妙集》则以“词体和平,表达含蓄”为选录准则。这既显示了姚合《极玄集》与赵师秀《众妙集》、《二妙集》前后相承的关系,也体现了时代、个性等差异造成的编选者诗学观念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清代所修《四川通志·经籍志·集部》所著录的三部典籍进行了考论。对《扬雄集》,考历代《史志》对雄集的著录、《扬雄集》卷数、扬雄诸《箴》的情况;对《花蕊夫人诗》,考花蕊夫人姓氏、其《宫词》与王建《宫词》的关系;对《苏学士集》,论其卷数和后人对苏氏诗文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近30年来,惠特曼研究和范妮·费恩研究在美国同时复兴,惠特曼的《草叶集》和范妮·费恩的《蕨叶集》成为互文参照.历史文化研究和文本细读揭示惠特曼和范妮·费恩在宣扬男女平等和母亲的力量时既有共识也存异议.两部文集在美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变化也反映了美国文化的发展与变迁.  相似文献   

7.
在《四库全书》的誊录与《四库》提要的撰写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忌讳的文字。如何处理这些忌讳文字,是《四库全书》编纂者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四库馆臣为了规避“违碍”字句,不惜任意改动原文。明赵迪《鸣秋集》的提要,为我们了解四库馆臣的有关处理方式,提供了很好的例证。研究这些忌讳文字的处理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乾隆时期的文化生态,也有助于更好地使用文献。  相似文献   

8.
殷璠的文学史观,主要体现在其唐诗选本《河岳英灵集》的“叙”、“论”以及《丹阳集》的序言中。本文即对此三篇文献进行整体研究,主要探讨了殷璠对先唐诗歌创作评价的失当之处。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校科技》2017,(Z1):26-28
作为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对唐朝文学发展起了比较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白居易易学思想渊源追溯,分析白居易易学思想,并对其诗文和《周易》六十四卦辞句关联梳理,发现易学不仅影响了白居易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更影响了白居易前期诗歌现实主义创作态度。  相似文献   

10.
作为明代著名学者,杨慎在史学上亦颇有造诣,他有感于当时八股取士造成的学术颓风,极力主张博通经史;在治学方法上,他崇尚实证,讲求考据,于诸史之失多所订正;并且,他还留心音韵,考述地理,研精金石,大大拓展了史学研究的范围。以上诸端,对当时学界风气的转变,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当然,杨慎作为转型时期的人物,其史学研究多少带有点草创意味,考证方面尚多疏舛,评价人物颇争意气,又以深厌空谈性理之故排诋宋人太过;更有甚者,致力于辨伪而竟自撰伪书,以故招人非议。然而瑕不掩瑜,在明代史学史上,他还是应占一席之地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明代著名学者,杨慎在史学上亦颇有造诣,他有感于当时八股取士造成的学术颓风,极力主张博通经史;在治学方法上,他崇尚实证,讲求考据,于诸史之失多所订正;并且,他还留心音韵,考述地理,研精金石,大大拓展了史学研究的范围。以上诸端,对当时学界风气的转变,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当然,杨慎作为转型时期的人物,其史学研究多少带有点草创意味,考证方面尚多疏舛,评价人物颇争意气,又以深厌空谈性理之故排诋宋人太过;更有甚者,致力于辨伪而竟自撰伪书,以故招人非议。然而瑕不掩瑜,在明代史学史上,他还是应占一席之地的。  相似文献   

12.
刘半农是“五四”时期自觉地到民间文化中寻找精神依托的一个重要诗人。他的诗集《扬鞭集》和《瓦釜集》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民间语言的诗性自觉表达,用民歌、民谣的形式来表现民间的精神、情感,创造了一个与其他新诗完全不同的审美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3.
关于多义性     
19世纪中期是美国文学独立时期的开始,这个时期杰出作家霍桑的《红字》、麦尔维尔的《白鲸》、惠特曼的《草叶集》中象征内涵具有多义性特征。同时,主要运用新批评、阐释学、文学接受理论从语言、作家、作品和读者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出文学作品出现这种复杂性的合理性和缺陷,同时揭示出了文学的个性化、情感性,文学创作关键在于人类的审美需要。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为三种清人著作的校勘记,其一为周壳工《赖古堂集》,其二为顾苓《塔影园集》,其三为方东树《书林扬觯》.三书均于2014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分别列于《清代别集丛刊》及《国学初阶》丛书之中.  相似文献   

15.
随着晚明时期天主教在中国影响的扩大,反对天主教的思潮也在持续发展,高僧藕益智旭也以儒生的名义撰写了反天主教的《辟邪集》,采用逻辑分析和学理阐述的方法,对天主创世、独尊、救赎等天主教观念加以批驳,并从维护中华道统的高度批判天主教,这体现出在三教圆融基础上的中国传统文化,同基于启示的天主教神学之间,所具有的深刻差异。  相似文献   

16.
17.
清诗总集是清代诗歌作品的一个渊薮。但与此相应,有关清诗总集在具体作品的处理上,不可避免地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全面、系统地考察清诗总集所收的作品,将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现在以姚俭辑《诗源》、沈德潜等辑《国朝诗别裁集》、邓显鹤辑《沅湘耆旧集》中的三个例证,专门作为这个题目的一个引子。  相似文献   

18.
高平 《文教资料》2007,(7):39-41
殷璠的文学史观,主要体现在其唐诗选本《河岳英灵集》的"叙"、"论"以及《丹阳集》的序言中.本文即对此三篇文献进行整体研究,主要探讨了殷皤对先唐诗歌创作评价的失当之处.  相似文献   

19.
读书至乐,唯心趣相通者才能达至乐境界。除精读外,大量浏览、一知半解未尝不可。脑中存有书目,用时方有寻处。下面是影响我做学问、与我心趣相通的书。  相似文献   

20.
依据《四库全书》、《四部丛刊》、《丛书集成》、《全唐诗》等收录的有关贯休的诗歌以及相关序跋,可以考证贯休的诗集《禅月集》的结集过程、卷数及其版本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