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刊1998年第2期刊登有宋君老师的文章《〈教师教学用书〉中的一处错误》(以下简称“宋文”),指出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六册90页12*题“一个汽车站2小时发出6辆长途汽车。照这样计算,从上午6时到下午4时要发出多少辆长途汽车?”解答中的错误,并给出了另一种解法。笔者认为,宋文及《教师教学用书》的解法都是正确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题意所形成的不同解法。以下分别说明: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六册90页12题:“一个汽车总站2小时发出6辆长途汽车。照这样计算,从上午6时到下午4时要发出多少辆长途汽车?”此题在《教师教学用书》中是这样解答的:12题的解法比较复杂,根据题意知道每两次发车时刻之间相隔的时候为20分,12-6=6(时)6  相似文献   

3.
从学生的解答中得到的启示六年制第六册有一道思考题:一个汽车总站2小时发出6辆长途汽车。照这样计算,从上午6时到下午4时要发出多少辆长途汽车?这道题的解法争议甚多,解法各异。如:(1)教参书《教师教学用书》的解法:(按植树问题解)从上午6时到下午6时一...  相似文献   

4.
对一道思考题解法的探讨《广西教育》于1996年第4期刊登了《小学数学第六册部分思考题解答》一文,该文对第90页练习十九第12题“一个汽车总站2小时发出6辆长途汽车。照这样计算,从上午6时到下午4时要发出多少辆长途汽车?”的解法为:按此解法,本人认为有...  相似文献   

5.
错在哪里     
[题目]一个汽车总站2小时共发出5辆长途汽车,照这样计算,从上午6时到下午4时,汽车总站一共能发出多少辆长途汽车?  相似文献   

6.
学生解答通用五年制九册56面第6题——“车站有货物45吨,用甲汽车运10小时可以运完,用乙汽车运15小时可以运完。用两辆汽车同时运,多少小时可以运完?”——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解法:(1)45÷(45÷10+45÷15)=…=6(小时)(2)1÷(1/10+1/15)=…=6(小时)。教师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多数学生知道了式(1)是按一般应用题解答的,式(2)是按工程问题的解法解答的。这时,一位学生立即提问:“如果把45吨改换为30吨、80吨、1000吨……它们的得数是不是仍然一样呢?这一提问,立即引发了一场争论。有的说“一样”,有的说“不一样”。说“一样”的讲不出道理,说“不一样”的却神气十足地说:“货物的吨数变了,  相似文献   

7.
一堂《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研究课上,教师出示了一组应用题,要求学生能用几种方法解答就用几种方法。其中一题是这样的:一辆汽车2小时行86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了6小时,甲乙两地的公路长多少千米?学生提出了以下两种解法:(1)86÷2×6=258(千米);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第十三章“电场”第146页习题B组第6题,可以说是一道好题,该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电场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让学生综合运用力学、运动学、动量及能量等相关知识,并且难度不大.本人对配套“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解法提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求最优整数解是线性规划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在实际中常常要用到的.关于最优整数解的求法书上给出的解法比较笼统,学生难以理解且不易操作.教师用书在解答第65页的第4题时提供的“验证法”计算比较繁琐且容易漏解;在解答第88页的第16题时提供的“网格法”要求作图准确,不适宜手工操作.鉴于以上3种解法的弊端,笔者结合教育实际,以课本例、习题为例简要介绍一种求线性规划最优整数解的有效方法,称之为逐步调整法.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与其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教材与教参)中的习题与解答,存在几处错误与漏洞。有的,解法不完善;有的,解法可以优化;有的,解法不太适合;致使这些习题达不到复习与巩固的目的,也给教学带来不便,现分析如下:1.教参提示与习题不符。教材在第116页第2题:“A市至B市的航线长1200m,一架飞机从A市顺风飞往B市需2小时30分,从B市逆风飞往A市需3小时20分,求飞机的平均速度与风速”。教参在第197页给出了答案如下:设飞机的平均速度为需x千米/时,风速为y千米/时,可列:解得。显然教参将“平均速度”与“飞机无风时的速度…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与其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教材与教参)中的习题与解答,存在几处错误与漏洞.有的,解法不完善;有的,解法可以优化;有的,解法不太适合;致使这些习题达不到复习与巩固的目的,也给教学带来不便,现分析如下:1教参提示与习题不符教材在第116页第2题:“  相似文献   

12.
题目 在△ABC中,AD⊥BC,垂足为D,且BD:DC:AD=2:3:6,求∠BAC的度数. 这是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必修4第137页A组第12题.该题所给解答值得商榷.为便于说明,现摘抄教师教学用书所给解答: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8页第6题(在下面的□里可以填什么数)的第二道题是:“7□00÷25□>30”。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师教学用书》第 25页的解答是:“要使7□00÷25□>30,7□00÷25□至少要够商31。因为7  相似文献   

14.
一堂(《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研究课上,教师出示了一组应用题,要求学生能用几种方法解答就用几种方法。其中一题是这样的:一辆汽车2小时行86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了6小时,甲乙两地的公路长多少千米?学生提出了以下两种解法:(1)86&;#247;2&;#215;6=258(千米);(2)86&;#215;(6&;#247;2)=258(千米)。这时,老师诱导:“看谁最聪明,还能有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学习人教版2013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师教学用书》,发现第十五章分式的“拓展性问题”中,弃选了连用多年的一道题目,现将原题及解答过程摘录如下:已知x/(x~2-x+1)=7,求(x~2)/(x~4+x~2+1)的值.解法1答案与提示:由x/(x~2-x+1)=7知,x≠0.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五年制教材九册第59面练习16第5题是:“车站有一批货物,用甲汽车10小时可以运完;用已汽车15小时可以运完。用两辆汽车同时运,多少小时可以运完?”第6题是:“车站有货物450吨,用甲汽车10小时可以运完;用乙汽车15小时可以运完。用两辆汽车同时运,多少小时可以运完?”一位教师要学生练完这两题后说;“这两道题虽然形式不同,但解题思路相同,都是‘总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所以这两道题都是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导入新课,展开讨论 出示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教师引导学生读题后,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教师巡视,板书学生的解法,并让学生说出列式的理由。 ①140÷2×5(归一法) ②140×(5÷2)(倍比法) ③140×5/2或140÷2/5(分数方  相似文献   

18.
不允许我们用第二、三种理解去解答。 (注,此题答得较快、较好的,还有遭县羊古学校陈教厚、望城县鱼尾洲学校余金初、嘉未县花溪东溪完小黄世太等许多同志。—编者》 《湖南教育》85年第2期《征解》中提出,方程t’64,8x二2”有三种解法, (1)把sx看成一个数去解,得:sx二64 2,sx二忿2,x=4, (2)把sx看成asx工”去解,得,64 sx二=2-8又x=2,x“0。25, (3)把sx看成“8个x”,即把它看成“x xs,,去。,,。。‘_.。。64‘,。解,得:64 x xs二2,一竺乙又8=2,x=156- X 这三种解法谁对?显然,只有第一种解法才是正确的。因为“sx”在这一方程中,是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19.
对一道复合应用题,学生往往能提出多种解法。把这些解法进行整理,可以概括为几种基本的数量关系,揭示各种不同的解题思路。例如: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了1.5小时,距中点还有8公里。按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还要行几小时才能到达乙地?对这道题单就算术思路,学生就提出了近二十种解法。可引导  相似文献   

20.
题目刘林在计算一道多位数乘法时,把被乘数十位上的5看成了8,算出的结果是83568;张明在做这道题目时,把被乘数百位上的4看成了2,算出的结果是78048。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分析与解答不少同学读过这道题目后,都觉得虽然题目的条件看上去好像很“具体”,但是,它太“散”了,不知该从何处着手才好解答。其实,解答这道题的突破口就在刘林和张明两人所得到的“乘积”上。刘林“把被乘数十位上的5看成了8,比原来大了30(80-50),他所得到的结果就一定比原来的正确答案多出了30个“乘数”;而张明“把被乘数百位上的4看成了2”,比原来小了200(400-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