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认知负荷理论是继建构主义理论后又一对教学起着重要指导作用的心理学理论。认知负荷理论的主要思想是教学设计时考虑学习者在任务学习过程中所承受的认知负荷,保证“任务带来的认知负荷总量不超过学习者所能承受的认知负荷总量”。认知负荷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对教学有指导意义的教学效应,这些效应同样适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本文拟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角度去解读认知负荷理论,以发现二者的契合点,从而使该理论更好地指导信息技术教学。  相似文献   

2.
邓捷 《三明学院学报》2009,26(3):344-348
认知负荷理论(CLT)认为"学习者承受的认知负荷总量不超过其个体所能承受的认知负荷总量".因此,在舞蹈教学动作表征过程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遵从认知负荷理论的指导.基于认知负荷理论指导下的舞蹈教学动作表征,有利于学习者对舞蹈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意义建构,可以促进学习者学习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认知负荷是指学习者在对学习任务进行认知加工的过程中所承受的一定的负担,可以分为内在认知负荷和外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是与学习者目标达成的信息加工过程没有直接关联的工作负荷;内在认知负荷是指学习者加工新知识时所必须承载的工作负荷。学习者的工作记忆所能承受的认知负荷总量是有限,我们的科学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避免外在认知负荷,在有效组织新信息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内在认知负荷,为新旧知识的整合腾出记忆空间。  相似文献   

4.
根据认知负荷理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考虑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承受的认知负荷,要保证学习者承受的认知负荷不超过其所能承受的认知负荷总量。教师在组织材料时要考虑呈现方式、学习方法、媒体技术、组织形式等方面,尽可能地降低学生的外在认知负荷,提高其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5.
远程学习者认知负荷水平的调控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认知负荷是表示处理具体任务时加在学习者认知系统上的负荷结构,它反映的是学习任务与学习者在交互的过程中,学习者应具备的"心理能量"水平.技术的更新加剧了知识的膨胀,这使得远程学习者的认知负荷总量与工作记忆容量存在一定的偏差.本文在认知负荷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远程学习者的认知负荷特点,从外在认知负荷、内在认知负荷及相关认知负荷三个方面对远程学习者认知负荷的调控策略进行研究,目的是使学习者的认知负荷处于适当的水平,保证远程学习者的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6.
认知负荷理论对职教专业课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负荷理论从资源分配角度来考察学习和问题解决,认为人的认知活动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这种资源就是认知负荷。影响认知负荷的因素主要有:学习任务(包括学习环境)、学习者,以及学习任务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为此.认知负荷理论形成了两个重要的教学设计原则“自由目标效应”和“样例效应”。这些理论和原则为职教专业课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弗莱德·帕斯教授作为教育心理学领域近五年来最多产的研究者,对于认知负荷理论研究和实践颇有建树。弗莱德·帕斯教授认为,基于人类认知架构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有助于调控学习中承受的认知负荷。认知负荷理论的研究者都在努力通过设计各种教学方式来弥补那些无效的工作记忆负荷,从而策划如何通过教学条件来实现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负荷"最优化"。调控认知负荷的前提和途径是明确其测量手段,主观心理努力的分级标尺是一种重要且应用广泛的测量手段。在测量认知负荷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计算教学效率或心理效能。综合学习者集中付出的心理努力和业绩表现水平,是预测教学效能的最佳手段。教学调控的策略则应依据任务本身的元素互动性和学习者的先备基础来调整样例的形式和顺序。培育综合认知能力需要在复杂的学习环境中调整教学设计,对物理环境以及人体运动的研究在推进认知负荷理论模型的升华上迈开了实质性步伐。  相似文献   

8.
多媒体界面是学习者和多媒体学习材料的交互通道.它的呈现方式将直接影响学习者获取信息的效率。认知负荷理论CLT(Cognitive Load Theory)认为在学习和问题解决过程中会产生认知负荷。从CLT的结构化教学效应出发,探讨了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多媒体界面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9.
学生学习负担一直是广大教育者关注的问题,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课业负担,更要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负荷.从认知结构的分析到认知负荷的测量,从传统教学效应到学习者的前知识等方面,认知负荷理论的研究对象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不断的发展,其对教学的指导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数学应用题是中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而学生较难理解的学...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问题应从心理学角度,即学习者的本身——心理因素来揭示学业负担的本质与核心。认知负荷理论是探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心理因素的教学与学习理论。从认知负荷的视角看,学业负担是中小学生对学习过程中所投入的心理资源总量的主观感受和体验,主要包括认知资源投入与情绪资本投入等。减负的关键在于减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在认知负荷和外在认知负荷,优化学习中的有效认知负荷。  相似文献   

11.
根据认知负荷理论,因学生"工作记忆"容量有限,认知能力受限,如果学习任务总量过多,学习就会受阻。因此,化学教学须从三种类型的认知负荷出发,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优化教学设计、合理运用教学资源,使得学生认知负荷结构达最优水平,以获得高效益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12.
有效教学设计应基于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设法降低外在、内在认知负荷,同时增加相关认知负荷。在教学设计时,可以采用自由目标策略、关联信息捆绑策略、一步到位策略与多通道策略降低外在认知负荷;采用任务先"分"后"整"逐步呈现策略与任务先"简"后"繁"二次呈现策略降低内在认知负荷;采用变异任务策略与嵌入支架策略增加相关认知负荷。  相似文献   

13.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复杂学习整体任务设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的教学设计趋向于聚焦真实的学习任务,但由于这些任务的复杂性,使学习者的学习受到阻碍。文章基于认知负荷理论介绍了复杂学习任务的设计,并结合认知负荷理论具体探讨了如何通过降低认知负荷来进行复杂学习的整体任务设计。  相似文献   

14.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教学媒体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对认知负荷的概念含义、主要观点和分类做简单扼要的论述。认知负荷理论提出了一些能减少学习者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率,并对教学媒体设计有指导作用的教学效应:分散注意力效应、双重感官效应、独立交互元素效应、元素交互效应及冗余效应。在阐述这些教学效应的基础上,分别给出它们在教学媒体设计中应用的例子。  相似文献   

15.
<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意义的学习是选择、组织和整合信息(认知加工)的过程。认知负荷是指学习者在对学习任务进行认知加工的过程中所承受的一定的负担,可以分为无关认知负荷、必要认知负荷和生成认知负荷[1]。无关认知负荷是指与学习者目标达成的信息加工过程没有直接关联的工作负荷,必要认知负荷是指学习者加工新知识时所必须承载的工作负荷[2],生成认知负荷则是指个体把新旧知识融合、形成个性化理解所带来的加工任  相似文献   

16.
认知负荷理论认为,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工作记忆容量是有限的,认知负荷超出容量会影响学习,而将认知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则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词汇系统具有开放、庞杂的特点,是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优化教学过程,降低内在、外在认知负荷,增加有效认知负荷,从而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是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它为研究认知处理和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框架。该理论关注记忆在学习中的作用,强调合理分配认知资源对有效学习的至关重要性。本文从认知负荷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在高中化学习题教学设计中如何减少学习任务中不必要的认知负荷,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认知负荷是指学生在学习或任务完成中进行信息加工所耗费的认知资源总量,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资源有限理论、图式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认知负荷的三种类型即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相关认知负荷与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关系均较为密切。在认知负荷视阈下,"减负"策略可以从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两个方面努力,具体包括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有效引导学生构建图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与涉猎范围等。  相似文献   

19.
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是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该理论关注记忆在学习中的作用,强调合理分配认知资源对有效学习的至关重要性。本文从认知负荷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在高中化学习题教学设计中如何减少学习任务中不必要的认知负荷,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复杂学习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教学设计开始重点关注真实的学习任务设计,通常这些任务比较复杂,容易使学习者产生较高的认知负荷水平。本文从论述认知负荷理论的基本观点出发,具体分析在复杂学习中改变认知负荷的各种教学策略以及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可以采用的评价个体认知负荷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