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摄像艺术具有比较高的综合性,他不仅要摄像人员掌握摄像机的操作技巧,更加需要熟知视觉艺术规律以及摄像艺术特点,能够根据不同的摄像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摄像艺术手法。从艺术的角度来审视,摄像在本质上是一场艺术创造活动。所以,在摄像实践活动当中,想要提高摄像质量并使其具有一定的艺术趣味,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拍摄方法。  相似文献   

2.
摄像和做其他许多事情一样,有其基本的技术要求。熟练地掌握这些技术要求是每一位从事摄像工作的基本素质,但如何提高摄像人员的整体水平,是值得我们深究的。电视摄像是双重的,既有繁重的技术操作,又有复杂的艺术创作。运动摄像也决不是简单的推、拉、摇、移、跟的动态拍摄,而是运用拍摄技巧和创作思想借助摄像机来完成的创作。每一次镜头的变化,观众都在期待着新的内容呈现在眼前,当这种期待不断得到满足时,画面就牢牢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因此摄像机的运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镜头的运动方式、运动节奏要服从内容的需要。拍摄技巧的运用要与…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拍摄工作中,我们常有这样的感觉,即在一个场景中,可以找出无数个摄像角度。而随着摄像角度的不断改变,被拍摄对象会显示出不同的神韵,或表达出不同的寓意,这就是摄像角度对画面构图的影响。"摄像角度"指的是摄像机镜头的位置和拍摄对象之间形成的那个虚拟的夹角。从被拍摄对象来讲,它朝向摄  相似文献   

4.
新闻摄像是电视新闻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摄像的质量对于新闻的表现水准以及信息传达有着重要影响。在实际应用中,新闻摄像根据具体情形的需要,将摄像机所选取的影像用介质加以记录,为后期制作提供素材。在整个新闻制作的过程中,新闻摄像记者所拍摄的摄像资料  相似文献   

5.
电视是一种视觉艺术。因此,电视摄像记者不能像文字记者那样,采用多种直接或间接的手段进行采访或创作。电视摄像记者,除了必须亲临现场,用手中的摄像机客观、真实地记录事件和人物,还要让拍摄到的画面充分恰当地表现  相似文献   

6.
李虹 《新闻实践》2003,(9):53-54
电视画面是电视造型语言的基本要素,是组成电视节目的基本单位,是电视摄像的成果体现。画面构图是摄像人员拍摄电视画面的一个主要环节,因为它是与电视屏幕效果的好坏、受众的视觉反应和思维接收息息相关的。那么,我们在有限的屏幕内如何进行合理布局,在画面构图上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动静关系一般情况下,静态构图时,被摄对象与摄像机均处于静止状态,镜头内的构图关系基本固定;而动态构图下的被摄对象与摄像机同时或分别处于运动状态,使得画面内视觉形象的构图组合及相互关系连续或间断地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提及的“摄像距离”,不是指摄像机与被拍摄对象之间三米、五米的实际距离,而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也就是说,“摄像距离”的远或近,取决于受众的心理感觉。拍摄环境相对宽松,被拍摄对象在摄像机前表现得比较随意,那就会使观众心里产生一种摄像机与被拍摄对象距离比较远的感觉;相反,记者刻意安排拍摄正式场面,甚至亲自出镜,在画面上与被拍摄对象接触,双方都显得比较严肃,于是观众就会感到摄像距离  相似文献   

8.
所谓摄像就是指通过摄影机来摄取景物和影像的过程。摄影就是借助光线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所进行的视觉记录或是表达的一种方式。而在演播厅进行摄像与拍摄的过程中,则要注意许多细节,为提高演播厅拍摄的画面质量,就必须掌握基本的拍摄技能。  相似文献   

9.
拍摄固定的电视画面,是电视摄像工作者的基本功。固定画面拍摄得怎么样,能够反映出一个摄像者的基本素质和真正水平,它是对摄像者构图技巧、造型能力、审美趣味和艺术表现力的综合检验。拍摄电视固定画面有以下规律:第一,拍摄电视固定画面要注意三不变原则以及美术摄影作品的不同审美特点。固定画面,是摄像机在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镜头焦距不变的情况下拍摄的电视画面。机位不变,则摄像机不做移、跟、升、降等运动。光轴不变,则摄像机没有摇摄。焦距不变,则摄像机不做推拉运动。固定画面是一种静态造型方式,因为排除了推拉摇移等运动因素,所以从形式上很接近美术作品和摄影作品。但是,由于电视固定画面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具有表现运动的特性,所以,电视固定画面又不能简单地与美术作品和摄影作品划成等号。比如,在电脑固定画面中人物可以运动,可以出画入画,同一画面内的光影可以发生变化等等。这些都是在美术作品和摄影作品中不可能做到的。因此,我们在拍摄固定画面时一方面要注意吸取和借鉴绘画艺术和摄影艺术的成功经验。注重固定画面的构图,要注意艺术性、可视性。要从视觉形象的塑造,光色影调的表现,主体陪体的提炼等多个层面上加强锻炼和创作,拍摄出构图精美画面主体突...  相似文献   

10.
电视运动摄像,就是在一个镜头中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或者变动镜头光轴、变化镜头焦距所进行的拍摄。通过这种拍摄方式所拍到的画面,称为运动画面。运动画面与固定画面相比,具有画面框架相对运动,观众视点不断变化等特点,运动摄像通过摄像机的运动产生了多变的景别和角度,多变的空间和层次,多变的画面构图和审美效果,而且,它还可以使静态的主体发生运动和位置转换,直接表现人们生活中活跃的视点和视向,不仅赋予电视有别于绘画、照片等平面造型艺术更为丰富多变的造型形式,也使得电视成为更加逼近生活、逼近真实的艺术。运动摄像的美感首先来…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与纪录片摄像是目前各电视媒体中从业人员众多、拍摄活动十分频繁的一项专业工作。 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们通常只提摄像,而很少提及究竟是那类摄像。在很多人看来,摄像就是运用摄像机去拍摄,只要具备了使用摄像机的技术,就可以承担摄像的任务。所以,不少电视台都把摄像归入到技术或制作部门来管理,而较少注重摄像者的专业素质。因此,人们容易看到普遍特点对从事这项工作者的一般要求,而不太容易注意到具体摄像工作的个性特点对从事这项工作者的特殊要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业的迅猛发展,在当今时代各种信息的接收也越来越便利,从最初的只能听到声音而看不到画面的收音机,发展到电视、电脑等.新闻和纪录片等传播信息的手段也应运而生.而如此生动、具体的画面的呈现,也必然离不开摄像这门专业技术.正是因为有摄像师扛着摄像机辛苦的拍摄,我们才有机会在电视上看到各种纪录片以及新闻,接收到这么多的信息.但是,我们很多人所认识的摄像,仅仅是只要会摄像就可以,单纯的看到摄像机去拍摄,认为只要具备拍摄的技术,就可以承担拍摄的工作.因此,我们也就忽略了摄像的种类,不同摄像活动的差别.本文主要针对新闻摄像与纪录片摄像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来分析它们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专业电视摄像机的白平衡调整和光圈的设定是每一个专业电视摄像人员最常接触的两项基本技术,下面谈谈自己实际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一、白平衡 我觉得一个有经验的摄像师在没有开启摄像机之前就应该对拍摄场景的光照色温有一个大致的估计,除此之外还应对自己所拍画面的色彩有一个成形的预想。  相似文献   

14.
黄勇 《新闻窗》2013,(3):50-50
在当今新闻爆炸的时代,时效性就是新闻的生命,如果在后期剪辑上花太多时间,新闻就变成了旧闻,所有的工作就失去了意义。所以人们开始考虑将拍摄与剪辑结合起来,拍摄完成就可以直接播出,于是产生了"无剪辑拍摄"。简单的说就是摄像记者用摄像机的开关控制镜头的长短,当拍摄完成后,剪辑也就随之完成了,提高了成片的工作效率。"无剪辑拍摄"的本质是摄像记者带着编辑的思想,根据节目的主题在拍摄的过程中完成编辑的工作,它要求摄像记者在拍摄的过程中充当多个角色和完成多项任务。  相似文献   

15.
所谓的主观摄像,是指虽然摄像机是客观存在的,虽然被摄物体是客观发生的,但摄像师本身用自己主观视角来操作机器记录下客观事件,因此,摄像师无论带着怎样的"客观"来拍摄事物,但画面里表  相似文献   

16.
刘锋 《记者摇篮》2006,(4):61-62
随着数字产品的骤然兴起并进入寻常百姓家庭,个人持有价位不菲的DV格式数字摄像机者越来越多。如果将DV格式的数字摄像机与VHS摄像机相比,由于其具有摄像质量高、色彩还原好、录像带信号多次复制不衰减不失真和机身体积小、重量轻等诸多优点,深为大众青睐并能满足专业摄像人员的使用。笔者作为专业电视传媒记者,平时亦经常使用VHS或DV格式的摄像机,在日常工作中对这两种类型摄像机的性能和使用都积累了一些的经验和技巧,在此就一些常见问题愿与发烧友们共同探讨。一、拍摄图像不够清晰的原因1、由于不同厂商生产的型号各异的摄像机,其…  相似文献   

17.
正编导与摄像是交织协调、相互契合的关系。在拍摄过程当中,很多摄像师是很被动的,编导如何安排,摄像师就如何做,在拍摄时只管操作摄像机和素材,节目拍完就等于完成任务,这种行为显示是不可取的。笔者认为,摄像师对画面的感觉应比编导更强,对摄像技巧的开发运用及画面元素的认识理解比编导更专业,摄像师在拍摄过程中理应具备一定的编导意识,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特长,使影视作品更加完美。编导意识的内涵与意义编导意识即创作影视作品时,从业者通过所掌握的影视技术对事件形成的认识和解析的意识。编导意识  相似文献   

18.
电视画面构图是电视造型语言的基本要素,是电视摄像的成果体现.画面构图是摄像人员拍摄电视画面的一个主要环节,电视画面构图好的比画面构图差的更具形象的吸引力,更令人爱看、耐看,也更能传达摄像师的表现意图.  相似文献   

19.
所谓的主观摄像,是指虽然摄像机是客观存在的,虽然被摄物体是客观发生的,但摄像师本身用自己主观视角来操作机器记录下客观事件,因此,摄像师无论带着怎样的“客观”来拍摄事物,但画面里表现对象的景别、位置、近远以及推拉摇移和色彩造型等都是由有情感的人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剪辑意识就是剪辑者以编导的构思和人们对电视的语言习惯为依据对拍摄的原始素材进行选择性的加工,和摄像记者要自身培养的蒙太奇思维的能力。摄像工作者要了解摄像内容的构思和所要表达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去有目的去拍出拍摄对象。然后剪辑者根据再对原始电视素材进行目的性的组合加工,这是完成电视节目的后面的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这会影响塑造视听形象建立的成功与否。对电视摄像剪辑做一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