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高正 《广东教育》2004,(11):48-48
新课改让数学教学更精彩,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课改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这是相当可喜的。但欣喜之余,对新课程背景下某些课堂教学现象不免有些担心。课标作为一个新事物,我们如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把它读懂、读透的话,也可能适得其反:要么穿新鞋走老路,要么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因此,对课改热点作一番冷思考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在21世纪初全面推广后,新的观念、新的教材、新的教法,带来的是新的课堂、新的学法等教育改革的新气象。但是,新课标作为一个新事物,如果我们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把它读懂、读透的话,也可能适得其反:要么穿新鞋,走老路;要么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我们的教育教学也有了新的服务手段。作为语文教师,如何面对新形势,吸收新事物,在教学中以全新的视角,认识教育信息化的重大意义,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在21世纪初全面推广后,新的观念、新的教材、新的教法,带来的是新的课堂、新的学法等教育改革的新气象但是,新课标作为一个新事物,如果我们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把它读懂、读透的话,也可能适得其反:要么穿新鞋,走老路;要么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相似文献   

5.
随着 2 0 0 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稿 )》(以下简称《课标》)的出台 ,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在新的世纪 ,小语教学中怎样备课才能达到《课标》提出的教育教学目标 ?很显然 ,我们使用原有的备课思路和备课方法已无从适应《课标》的要求 ,所以我们提出了小语教学中“研究型备课”的一些思考。小语教学中“研究型备课”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全面调查和了解 ,这种调查和了解必须是整体和综合的 ,要了解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全面考察本班学生的学习素养。这种学习素养的调…  相似文献   

6.
杨建秋 《考试周刊》2011,(54):26-26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搞好新课程改革后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个新的挑战。初中政治课教师必须全面把握课标的精神实质,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的理念,创新教育教学的方法,才能迎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马赞 《中国教师》2012,(17):10-13
<正>张汉林,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历史教研员,北京市中学历史骨干教师,《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特约研究员,全国历史教师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远程研修核心成员。《中国教师》:与实验版的初中历史课标相比,2011年版课标在诸多方面作了新的厘定,对于课标的变化,广大教师们有什么样的反应?张汉林:历,过也。过,经过,超过。作为历史教师,最不拒绝变化的发生,因为我们懂得变化的必然性与必要性,但我们也不盲目欢呼变化的到来,因为我们懂得变化的曲折性与反复性。按照国际惯例,每隔一定的年限,学科课程标准都要根据学术发展和教育实践进行修订。所谓世易时移,变法宜矣。比如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相当于我国的历史课程标准),每十年修订一次。实验版课标  相似文献   

8.
李晓霞 《辽宁教育》2013,(6X):81-82
<正>当前,新课程早已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我们的生活,它给传统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面对一群朝气蓬勃、对新事物和新知识极为敏感、善思考、有思想的学生,他们每时每刻都会有新的思考、新的变化、新的发现。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每天都要自我更新,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课标理念指导下,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学生的教育也趋向多元化,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唤起亲近数学的热情,运用数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把“学数学”真正变成一个“做数学”的过程,’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教育(海南)》2006,(4):62-62
随着学校的产生,教育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关于学校教育的认识还很不“专业”。学校教育活动本身也很不“规范”,那时的教师们要么是刻板地师承前辈的做法,要么是依据自己的经验随意地安排教育教学活动,这种无章法的学校教育严重地阻碍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初涉《心理健康教育》,许多老师感到很茫然,要么不小心把它上成了品德课,要么上成了语文课,总找不到准确的切入点,好多时候与其说是在上心理健康课,不如说是在匆匆忙忙完任务,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意识、解决心理问题变成纸上谈兵。作为一名实验教师,我在执教时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收获亦多。现就如何上好心理健康课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2.
教学反思已经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必须修炼的一项教学基本功。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实践中,我们从课例研究的角度,总结教学反思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在三年前开始关注课例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的研究团队结合学校的教学特点,将顾泠沅的“一个课例、三次讨论”的教育行动模式转变为“一个课例、两次研讨、二三次反思”的课例研究模式,主要通过深化课例的三个主要环节——课例设计、课例观察和课例总结来反思课堂教学活动从设计到总结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思想品德课各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激起了教育海洋中的朵朵浪花。但是,有五种倾向需要防止和克服。一、教材开发悖课标新的课程理念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鼓励教师基于课标、教材,开发校本课程。这样,课堂更具地方特色,更适合学生特点,也更彰显教师个性。  相似文献   

14.
在建筑学教育中对计算机使用产生忧虑是不必要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新事物正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也包括建筑设计领域。一个新技术、一个新时代,也许建筑学教育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看了本刊第4期的《聚焦课改课:来自一线的冷思考》一文后,我颇有感触。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各学科教师纷纷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实践,并希望得到领导、专家的指点,希望能与同行切磋交流,以便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学校领导组织听课、评课的目的,也是为了激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的积极性。但是,如何评价课改课?怎样使评课过程成为一个互动研讨的过程,促进教师进一步改善教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又不伤害教师的积极性?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明确授课教师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尤其是2011版课标的颁布之后,小学数学教材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新的理念、新的教材,该如何把握、解读它们?这无疑成为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了。在梳理、思考这些问题与困惑的同时,"三读"教材的提出能为教师在解读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提供一个参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许多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没有课程标准、没有统一教材的心理课如何才能有效并且高效?心理课的去向在何方?目标在哪里?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怎样才能实现课堂目标?这些问题成了心理教师们不断探索的方向。正如古语所云“教学相长”,每位心理教师都在陪伴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经历着自身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也一点点探索着心理课的真谛:关注每一个生命的成长,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正向的成长力量。浸润在心理课中,学生与教师用心交流。“心”这个字应该是心理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教师的教育理念正悄然变化,一改过去只注重知识传递的传统方式,越来越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观察与思考,即进行教学实践的反思。每节课下来,反恩教学过程,总感到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需要进行改造。校园里有个警示牌:“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它既是对学生说的,更是对我们教师讲的。一般来说,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并非难事,难的是按照数学知识的发展线索,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把好的课案变成好课。课案与课堂的有机结合、教育理论与教学实际的融合,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更多的要依靠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这个平台,研究课堂教学,进行教育教学科研活动。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跨入21世纪的时候,作为我国教育振兴与发展的奠基工程——“十五”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也将拉开一个新的帷幕。展望新一轮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全面推进,需要我们对“十五”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作出前瞻性的思考,从而作出符合时代要求、反映人才成长规律、体现创新精神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总结“九五”,展望未来,“十五”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应赋予五新的特征:一、新视觉面临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洗礼,作为奠基工程的教师继续教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创造新优势、赢得新发展提供了机…  相似文献   

20.
教学,魅力无穷,她引来了无数默默无闻的耕耘者;教学,艺无止境,它需要锲而不舍的探索者。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耕耘者和锲而不舍的探索者,才使教育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沃土”又开奇葩———说课。她芬芳四溢,风靡全国,各地、市教育教研部门纷纷举办说课活动,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但对于新事物,人们的认识必然有一个过程。有人说这是教育理论的新发展,也有人说这是一场纸上谈兵。笔者有幸参加了一系列说课比赛,现就实践后的理性思考,略谈一二。说课是指教师述说授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及其理论依据的教学研究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