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学生从单个质点的牛顿力学的学习,到连续介质(流体介质、电荷介质等)问题的求解过程中,研究的对象从一个质点跃迁到无数个质点组成的连续介质,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思维也将同时上升一个台阶,为跨越这个台阶笔者首先在思维上稚化以贴近学生的实际,其次在教学行动上注重微元柱体法的教学,以突破连续介质这类问题的求解.1“质量微元柱体”模型 对于以速度v定向连续运动的密度为p的连续流体,可在v方向选取一横截面积为S的微元柱体,则在△t(△t→0)时间内通过截面S的流体质量即以v△t为高,以S为底的微元柱体的质量,如图…  相似文献   

2.
从单个物体到连续介质(流体)的习题教学中,研究对象从一个具体质点到无数个抽象的质点组成的连续介质,学生在确定研究对象时常常无从下手.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引入了微元法.下面对其进行浅显剖析:  相似文献   

3.
连续介质问题是指那些以由无数个抽象质点所组成的连续介质(如流体介质、电荷介质等)为研究对象的问题.近几年高考已多次出现此类问题的考题,如1998年全国高考第17题、2000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第29题、2001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第24题等,从考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考生遇到了较大的困难.求解这类问题对考生的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考生要能运用恰当的方法,通过建立模型,把连续介质问题转化为单个质点的牛顿力  相似文献   

4.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关于机械波的教学,一直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而横波的教学又是重中之重,如何理解横波的传播过程呢?如何使学生理解横波在传播过程中,是由于介质中存在相互作用,前面的质点振动会带动后面的质点相继跟着振动起来,但后面的质点振动却要比前面质点振动要晚一点呢?这一直是每位教师所探讨的问题。为了突破这个难点,笔者利用PowerPoint 2003制作了一个横波演示课件,能够使学生很好地理解横波的传播过程。现介绍其制作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中力学主要涉及的是质点力学,即研究对象一般都可视为质点.根据研究问题的复杂程度不同,可能是单一物体(质点),也可能是连接体(质点组).有时,我们还会研究质量连续分布的物体(以下简称连续介质),例如流体、刚体.怎样用质点力学方法去处理连续介质问题,尤其是怎样从连续介质中选取隔离体,这是教学中的难点.本文试通过几例来做一讨论.  相似文献   

6.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关于机械波的教学,一直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而横波的教学又是重中之重,如何理解横波的传播过程呢?如何使学生理解横波在传播过程中,是由于介质中存在相互作用,前面的质点振动会带动后面的质点相继跟着振动起来,但后面的质点振动却要比前面质点振动要晚一点呢?这一直是每位教师所探讨的问题。为了突破这个难点,笔者利用PowerPoint2003制作了一个横波演示课件,能够使学生很好地理解横波的传播过程。现介绍其制作步骤如  相似文献   

7.
童罡 《考试周刊》2009,(9):113-113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是一道难度较高的台阶,立体几何成了学生进入高中数学学习的一道障碍,学生往往对立体几何的学习倍感畏惧。究其原因,不外乎沿袭平面几何的思维,缺乏空间想象力,造成思维受阻。因此,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突破空间思维上的障碍,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关键。笔者根据10多年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的教学经验,就此问题谈谈如何巧用《几何画板》教学突破学生空间思维障碍。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简谐振动和简谐波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将机械波中介质质点的振动完全等同于机械振动中振子的振动,从而造成很多困惑.在一些实际应用中更是将机械振动中的振子的简谐振动和简谐波中质点的简谐运动混为一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澄清二者的区别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机械波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 ,抓不住要领 ,以至对问题的处理老是停留在简单的记忆和模仿上 ,为改变这种情况 ,笔者曾尝试对新教材第二册P3上的图 1 0 - 5作深入开发 ,感觉到这幅图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如能带领学生去“挖宝” ,定能收益非浅。   1 .作知识点归类1 .1 振动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传播的仅是“振动形式”和“振动能量” ,而介质中的各质点本身并没有随波迁移。从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 ,各质点只是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作振动 ,形式和振源相同 ,经过一段时间 ,绝没有质点 2跑到质…  相似文献   

10.
由于高中新课改没有与初中同步进行,使得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问题更加突出。从初中新课程过来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充满活力,涉及面广,但是,这些学生的抽象能力、解题能力、计算能力较薄弱,在知识上也有一定的欠缺。如何减小初高中物理的台阶,使初高中物理内容有机地衔接起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顺利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是摆在高中物理教学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初中物理教学向高中物理教学过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寻解决好有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通过作者多年的教学,抓住高一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弊端,剖析学生在认识上、思维上,对新知识的感 知上存在的的难点和弱点,提出了找好连接点,补好间断点,夯实基础,化大台阶为小台阶,滚动提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倡进一步师生关系,加强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改善教学环境和管理机制。在教学实践中效果好,可操作性强,为广大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的教师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学物理教学的实践,谈谈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有关问题。一、解决好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台阶”矛盾。高中物理,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学习来讲,无论从知识的深度上,还是从学习的方法、思维的方式上,都相当于上了一个高高的“台阶”。原来的以现象描述为主的学习方法,更多的让位于逻辑推理,形象思维更多的让位于抽象思维。这时的中学生,虽然抽象思维能力正在迅速发展,但心理素质极不稳定。一些学生就是因为没有踏好这一“台阶”,遂产生了对学习物理的畏难情绪,影响了进一步的学习。解决好这个矛盾,一是上好第一堂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初中物理教学向高中物理教学过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寻解决好有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通过作者多年的教学,抓住高一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弊端,剖析学生在认识上、思维上,对新知识的感知上存在的难点和弱点,提出了找好连接点,补好间断点,夯实基础,化大台阶为小台阶,滚动提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倡进一步密切师生关系,加强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改善教学环境和管理机制。在教学实践中效果好,可操作性强,为广大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的教师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一、多角度地扩展物理知识 ,培养思维的多端性  发散思维的多端性也称流通性 ,它反映发散思维具有发散、流畅、敏捷的特征 ,是多方位、多角度的发散。在波的教学中 ,对重难点知识力求在发散思维的多端性上有所突破。   1 “波长”是本章重点 ,我们从多方位、多层次、多侧面揭示概念的实质 ,提出分别从质点的振动情况、振动和波动关系等方面怎样定义波长 ,从而得到 :  ①从振动和波动关系说波长是“振动在一个周期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  ②从振动的位移说是“沿着波的传播方向 ,两个相邻的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  相似文献   

15.
陈可兵 《考试周刊》2009,(35):161-161
一、渐进性提问与跳跃性提问 渐进性提问指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的提问,表现在针对某一具体地理问题时.根据其难易程度,将一个复杂的具体问题有目的地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步骤.即设计一定的思维台阶,让学生按台阶一个一个地爬。跳跃性提问指从提高学生思维敏捷性的目的出发.有计划地、有步骤地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多个台阶地跳。这两种提问手段既对立又统一,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提升。但不论是“爬”还是“跳”,两者都要按量力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进行,即从教学对象的接受能力、地理教学内容的难易等多方面考虑,对难度大的、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要爬,以便降低思维坡度;对难度小的、  相似文献   

16.
由于初高中教学目标的差异,致使高一新生普遍感到从初中到高中化学学习台阶较高、难度较大。文章针对高一上学期所学知识,从概念学习、元素化合物学习、化学计量和化学计算四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快速实现初高中的转接。  相似文献   

17.
刘桂荣  李铁 《物理教师》2009,30(10):46-47
物理教学过程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问题台阶的架设,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好的问题台阶让学生走得自在,走得自信,让学生愿意走,愿意付出力气去攀爬;好的台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获得成功的喜悦.在实际教学中,主要有两种架设问题台阶的方式.本文介绍两种问题台阶的架设方法,并说明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从质点动力学进入质点组动力学.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把质点动力学的基本规律推广应用到解决质点组的运动,而质点组的质心概念和质心运动定律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建立的.目前,在一些通用的普通物理教材中,对这部份内容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本文试就这些不同的处理方法作一探讨并就如何在质心概念教学上作到物理图象清楚.处理方法上层次分明,培养计算能力上突出重点,提出笔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郑思艺 《成才之路》2010,(16):36-37
高一物理是衔接初中物理的一个台阶,这个台阶的门槛决定了高初中物理教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初中物理来源于生活,知识简单,直观形象,浅显易懂,着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高中物理知识性强。有些规律要通过学生自己理解总结。甚至有些规律与生活中的现象是相悖的,高中学生须由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提高思维的纵深度。同时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20.
波动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难点,主要是因为它需要学生想像多个质点同时又不同步的振动.从整体看,形成波在空间的传播,这对学生的理解力和空间想像力有较高的要求,对刚学“波的形成与传播”的学生来说,不管是水波,抖动的绳波,还是10位同学上讲台做体操,都会觉得眼花缭乱,顾此失彼,理不出头绪.如果引导学生根据旋转圆法依次画出介质中沿传播方向上各个质点某一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来画波的形成图,然后分析波形成的过程、质点的振动特点,这样,容易接受和理解,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