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主要是在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以对话的形式完成的。朱自清先生认为:中学国文教学的目的只须这样说明:(1)养成读书思想和表现的习惯或能力;(2)发展思想,涵育情感。这里,他把读书作为语文学习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从远岁到扬州后,直至1916年(19岁)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这期间除了随父到江西小住一年外,其余时间均在扬州度过。启蒙至小学阶段,朱自清跟随父母读书,上私塾,并师从扬州名师李佑青和戴子秋学习古文。高等小学毕业后,朱自清考入江苏省两淮中学“后改名为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也就是今天的扬州中学”,三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荣获学校品学兼优奖状。据他的级任老师李方漠先生回忆,朱自清“在那时喜看说部书,便自命为文学家”,因学习刻苦勤奋,所以校方将品学兼优奖状颁给了朱自清,这是对他学业、品格的褒扬。在扬州的十几年小学与中学生活,对朱自清的影响是直接而持久的,这使得朱自清对扬州有一种纯朴、真挚得近乎如痴如梦的亲切感,这种感情到晚年愈发强烈。扬州对于朱自清而言,不仅有着儿时生活经历的亲切关系,而且更有着对性格人品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很重要的作家。郁达夫说过:“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作家中,除冰心女士之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朱自清的散文确实有着异乎寻常的美感,他丰富的艺术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朱自清出生在清朝的一个小官吏家庭,原名自华。幼年在私塾读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自小养成了正直、高尚、诚实,行得直、走得端,襟怀坦荡、光明磊落的性格,成人后一直恪守着清清白白的做人之道。1917年,在北京大学学习的朱自清自感家庭经济情况不好,自己又性情迟缓,为了激励自己将来  相似文献   

5.
《广西教育》2006,(7C):53-53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相似文献   

6.
<正>朱自清从6岁到扬州后,直至1916年(19岁)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这期间除了随父到江西小住一年外,其余时间均在扬州度过。启蒙至小学阶段,朱自清跟随父母读书,上私塾,并师从扬州名师李佑青和戴子秋学习古文。高等小学毕业后,朱自清考入江苏省两淮中学(后改名为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也就是今天的扬州中学),三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荣获学校品学兼优奖状。据他的  相似文献   

7.
直角坐标系的创始人笛卡尔陕西省镇安县职业中学王兴成笛卡尔,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土伦的一个小城拉哈耶,父亲是个相当富裕的律师.8岁时,他父亲把他送到一所耶稣会学校读书.他学习中最大的困难是身体不好,学校为此允许他每天早晨在床上学习.他充分利用这...  相似文献   

8.
王兴忠 《今日教育》2007,(7S):77-77
胡耀邦同志生前酷爱读书.据满妹在《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一书中叙述,胡耀邦同志认为:“知识是领导的本钱”。他在读书方面为大家做出了表率.我们要向他学习。  相似文献   

9.
约翰·道尔顿1766年9月6日出生在英格兰北部的一个穷乡僻壤。父亲是个织布工人,母亲是个家庭妇女、他6岁时在村里办的小学读书。在学习中.道尔顿有一股可贵的韧劲、每当遇到难题时,他总是坚持要把难题解出.为此当同学们都放学回家了.他却常常端坐在教室里埋头解题。道尔顿则读完小学.就因家境贫困而辍学。但是他酷爱读书,在干农活的空隙,还坚持自学、他12岁时当上了村子里的教师.15岁时开始在离家不远的一所学校里当助理教师.后来当了校长、在这所学校里.他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发愤读书.并结识了盲人学者约翰·果夫(JohnGough…  相似文献   

10.
卢谦 《江苏教育》2007,(7):30-30
朱自清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学者,他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教学工作,可谓“桃李满天下”,他在清华大学除了担任中文系主任外,还开设了《中国文学史》《现代文学讨论及习作》《中国文学批评》《文辞研究》等十几门课,朱自清先生工作非常繁忙.他又是怎样备课的呢?  相似文献   

11.
邓沛 《语文知识》2005,(10):28-28
关于现代学大师朱自清先生的死因.长期以来流行的说法是他坚决不吃美援面粉而饿死。这是因为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一中有这样一段话:“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12.
一、总体阅读思考《谈朱自清的散文》是一篇文学评论。它不是针对朱自清的某一篇散文,而是通过对朱自清的整个散文创作,进行综合评价,引证分析,表述作者对朱自清散文的总看法。引导读者理解朱自清散文的精妙之处,学习借鉴他高超的写作技巧。阅  相似文献   

13.
严师朱自清     
朱自清先生既是著名的散文家,也是一位难得的好教师。 1924年.一个“微风飘萧的春日”.朱自清来到春晖中学任国文课教员。他在春晖中学.  相似文献   

14.
李玉良 《甘肃教育》2005,(11):34-34
我国的语文教育,历来主张文道统一,也就是说,通过读书学习让受教育者领悟人生的真谛,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这种美育思想,是语文教学的精华,它要求教学者应该把读书与美育结合起来,把思想情感的陶冶与知识学习结合起来。授课时,应依次向学生展示课文中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情感,以此感染学生,使学生通过想象、理解,得到美的体验,丰富美的情感。在教读朱自清的《春》时,我就把这种新教学理念贯穿在了授课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金莉 《成长》2007,(2):37-38
编辑同志: 我儿子从小学习成绩都很好,今年以580分考进一所市示范性高中,并进入实验班学习。但最近这次期中考成绩不是很理想,我和他一起找原因,他告诉我自己觉得读书没意思,说现在读的东西以后生活中都派不上用场,纯粹是为了应付高考,因此觉得很无聊.读书也没了兴趣。我从中国的教育体制和他今后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分析,讲道理。他说道理他都懂,就是觉得没动力学习。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在20世纪的文学史上可谓是独树一帜,他的散文不同于其他文学家,有着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表现尤为突出的是他散文的艺术美。朱自清散文的感情真挚自然流出,整体的结构较为严谨,加上生动活泼的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朱自清的散文被人们称为"充满着诗情画意"。细细品味,语言的独特运用无疑是朱自清散文艺术风格独特性形成的主要原因。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朱自清多篇散文进行展示学习,可谓是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本文着重探究如何引导学生分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7.
欧惠芳 《零陵学院学报》2004,2(4):236-236,232
不读书、不屑于读书正在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时尚”或者说“时髦”。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朱自清先生就曾指出:“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能力,教学的时候先由教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着读,有时还得背诵,除背诵以外都可以看着书。”本文即针对目前学生不重视读和背的现象,谈一谈两者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语文教育学家。他在语文学习领域有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主要涉及:中学生语文学习目标;阅读学习目标、要领、学习材料、学习方法;写作学习目标、要领等。  相似文献   

19.
钱直树 《今日教育》2006,(6S):40-40
著名教育专家商友敬先生给“教师”下了一个别样的定义,细细品味还真有道理。他说:“教师就是一个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态度的读书人。”还说,教师的读书当成为兴趣,兴趣当成为性格。我们都是学生时代读书的过来人.回忆过去孩提时代的读书,凭什么读?凭兴趣读。教室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横幅是教师做给成年人看的。对中小学生的学习不起作用。同样。作为教师还须明白:学生凭兴趣而学习,学生真正学习的动力是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法宝,激趣是教师教学的最佳法宝。  相似文献   

20.
论朱自清的散文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自清的散文之美与其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是分不开的。他的散文语言清新、自然以及缘情为文的表达方法.令人感到美的存在。他总是以开放的心灵去感受人生,感受自然,他的散文充满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