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学生的作文又以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及一定的习作水平为前提。可以说.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来源于生活的作文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充分调动学生说和写的主观能动性。生活犹如泉水,源泉丰盈永不枯竭.没有生活.作文就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相似文献   

2.
很多学生能够谈文色变,苦苦思索半天,也无话可写,搜肠刮肚也只有三言两语,作文—难写啊!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我们作文里的"米"就是素材。素材来源于生活,要让学生留心身边的事。叶圣陶说:"生命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让学生笔下生花的方法很多,关键还要学以致用、持之以恒才能有效。  相似文献   

3.
作文难,难作文,原因何在?学生说:"无话可写。""无话可写"即缺乏作文材料。作文材料哪里来?叶老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  相似文献   

4.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文来源于生活,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5.
在作文教学中,有很多学生总是觉得无话可说,只能说些假话、大话、空话敷衍了事,使得作文空洞无物,令人读起来味同嚼蜡。虽然有学生年龄小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学生心中没有"生活",没有可写的素材储备。作文来源于生活,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素材、积累素材,写真话,抒真情。  相似文献   

6.
在作文教学中,有很多学生总是觉得无话可说,只能说些假话、大话、空话敷衍了事,使得作文空洞无物,令人读起来味同嚼蜡。虽然有学生年龄小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学生心中没有生活,没有可写的素材储备,作文来源于生活,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素材、积累素材,谈真话,抒真情。  相似文献   

7.
刘雪清 《江西教育》2010,(10):40-40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要抓好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同时抓好生活这个“源”。生活是写作素材的唯一源泉,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挖掘出生活中蕴藏的作文训l练因素,帮助学生积累鲜活生动的习作素材,轻松快乐地作文。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曾有个生动的比喻:“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不歇。”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情感等构成文章的一切材料都是来源于生活,积蓄于生活。当学生能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在生活中“采蜜”,那么,写出的文章内容就会充实、生动、活泼;反之,即使是花大力气去“挤”,“挤”出来的文章亦是苍白无力,缺乏生气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作文,在生活中思索,激起学生有话想说、有事想叙、有情想抒的欲望。用学生手中的笔写出富有情趣,富有时代气息,富有生活气味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黄现文 《文教资料》2008,(22):140-141
写作的冲动来源于学生心灵的震撼,来源于生活.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注重童话对学生的启蒙,重视小学生口头作文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创新性教学模式随之出现。目前高中作文教学几乎普遍存在缺乏对生活元素的有机利用,机械化教学的现状。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因此高中作文教学必须强调作品的灵魂来源于生活元素的整合升华。因此,深入课改,促进高中作文教学生活化势在必行。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言之无物”是学生习作时的通病,亦是我的苦恼之处。究其原因,当然是学生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无话可写。叶老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可见,习作是离不开生活的,生活是作文的乐园,因此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就显得尤为重要。平时,我总是这样去做.并从中收获着学生带给我的惊喜。本学期初,我的一次偶然所为,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会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文章是生活的反映,是个人生活积累的再现,生活则是作文的不竭源泉。学生作文中的思想、观点、情感等构成文章的一切材料,都是来源于生活,积淀于生活。作文就是学生通过手中的笔臬再现生活,描绘生活。  相似文献   

13.
“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因此,强化体验对作文教学极为重要,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96):37-38
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作文教学似乎走向了瓶颈,尤其是在乡镇学校,作文教学现状堪忧。作文来源于生活而反映生活,生活化作文教学是作文写作课堂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本文试着从作文教学的现状、生活化作文教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三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作文作文,先作才能成文,抛开怎么写不说,多数学生在写什么上就卡壳了,本文建议从生活中汲取素材,敢于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对于生活,善于发现,敢于质疑,精于思考,乐于想象.作文来源于生活,又使之服务于生活.  相似文献   

16.
生活就像一场戏,上演着一幕幕悲欢离合,不同的人经历着不同的事,收获不同的感受。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来源于生活,对于高中语文作文而言,也不例外,需要生活气息,使作文更加真实。生活对于作文创作有着重要性,能够为写作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素材选择空间。因此,在进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时,必须让生活走入课堂。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来探讨如何让生活走入高中语文作文课堂。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作文的材料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高谈阔论,那只是空中楼阁。怎样使作文写得有血有肉,感动读者呢?教师必须引领学生亲密接触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五彩缤纷的世界、校园、家庭生活、热点话题等,尽情体验“原汁原味”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昼夜不息。因而,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语文课程标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因此生活是作文之本。学生寻找作文素材,不仅要“身人生活”,更要“心人生活”。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作文选名目繁多,什么创新作文、想像作文、最新作文、300字作文、500字作文等等,应有尽有。这些作文选中的作文,大多都是经过教师精心挑选,改了又改,失去个性和童趣的文章。学生读了优秀作文后,觉得作文离自己的生活实际太远,可望而不可及。学生习作时,也往往不去思考,就翻开作文选,根据老师布置的习作要求,选摘所要的文章。老师在改习作时就有千篇一律的感觉。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听听身边的习作,好处还真不少呢。一、走进生活作文本身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习作中为了让学生能反映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