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来,对独生子女消费状况的调查结果一再显示:不管是沿海地区还是内陆地区,独生子女的月开支大体占双职工家庭月收入的三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其消费水平明显超出孩子正常的身心发展需要,也超出了大多数家庭的实际支付能力。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忧思。忧思之一:以独生子女为轴心的家庭中,偏重物质投资容易导致家庭教育脱离正确的轨道。独生子女作为家庭的“独苗”,自然成了家长的希  相似文献   

2.
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出现,与我国国情有关,这是我国有计划、有步骤推行计划生育的结果。独生子女特异性问题虽不很明显,但也存在。这是独生子女家庭独特的环境造成的,概括起来有以下两方面。独生子女中有集中的优厚的物质享受,普遍表现为“子女偏重”的消费模式。由于家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在孩子吃、穿、玩、用方面经济开支比较集中,甚至超过成人的平均消费,广东省不少个体生产者、私人企业家、商品交换者在此方面尤为突出。据了解,一汽车运输专业户,每月用于独生子的费用在2000元以上。如果家长不能用正确地培养、教育孩子,极易导致儿童形…  相似文献   

3.
今年上半年,我们对湖南省常德市的两所幼儿园和两所小学(城乡各一所)的128独生子女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独生子女消费水平普遍偏高。这128名独生子女人均每月吃穿玩的消费开支达68.7元,其中100元以上的有14人,最高的达130元。在这人均68.7元的月消费中,以吃的消费为最高,达45元(其中吃零食13.5元),占总消费的65.5%;穿的消费为  相似文献   

4.
大都市中,独生子女家庭占城市家庭总数的90%以上。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感到茫然,家长常常苦于没有办法与孩子沟通。其实,每天晚上准备晚饭、吃晚饭的时候,周末作家务的时候,都是家长和孩子进行沟通的最佳时间。如果家长能和孩子一起动手做一些简单的饭菜,不但可以让孩子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对142名独生子女做了一个调查,发现进餐习惯好的只占19%,差的占51.4%;独立生活能力强的占12.3%,差的占64.2%;卫生习惯好的占43.7%,差的占14.1%。这不由我们不思索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卫生习惯方面好的多、差的少,而独立生活能力和进餐习惯差的多、好的少呢? 我们进一步分析,认为这与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有关。为此,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向家长进行宣传,使之端正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态度。一、每月有一个专题研究,并举行开放日活动,请家长来园实地考察、探讨。  相似文献   

6.
据调查,75%的法国家长赞成给孩子零用钱.他们认定,即便是小学生,也会有消费需要.法国孩子的家庭理财课程从孩子3~4岁开始,即从刚有"数"的概念时开始.孩子升入小学高年级,即10岁左右时,家长就会给孩子设立一个独立的银行账户,并存入一笔钱,供孩子开销.家长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从小就学会明智、科学而不是机械、盲目地消费.  相似文献   

7.
近年的大学新生中独生子女已占80%强,由子该文分析的种种原因,大学生的高消费现象随处可见。事实上,许多学生的生活都大大超过了辛勤劳作供其上学的父母。追求物质享受是会滋生出许多问题来的,家长对上了大学的孩子不能盲目满足。该文向家长全方位地展示了高校学生消费状况,家长可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指导与帮助。——编者  相似文献   

8.
据资料介绍 ,前不久 ,国家统计局下属的美兰德公司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五大城市做了一项调查 ,这五个城市0—12岁孩子每月的消费总额要超过35亿元 ,平均每个孩子每月要花费672元。调查显示 :北京一个孩子一月要花764元 ,上海次之 ,为736元。而这些钱 ,60 %以上用在服装和食品上了。调查还显示 :家长花在孩子身上的这些钱 ,其中近40 %是孩子自己以零花钱的形式花出去的。笔者看了这份调查资料 ,颇有感触。随即对一处农村中学初中一年级两个班的71名住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家长每月给一个孩子3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前城市中小学几乎是独生子女的天下。由于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由于“四二一”家庭结构和“宁亏大人不亏孩子”的社会习俗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现在在城市和一些较发达农村乡镇,中学生的消费水平一般都很高。据笔者1992年下学期在高中二年级四个班,对近200名学生的初步调查统计,一名中学生年均消费2500元左右,达到3000元以上的大有人在。一个孩子的消费超过一位家长的消费,这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而一个孩子的零用钱,更为两个家长零用钱的总和所不及。过去是好学生少花钱或不花钱,学生差的学生乱花钱、多花钱,现在是学习好坏的学生都花钱。有的孩子的零用钱,每月多达150元以上。这些零用钱的用场,主要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一、小学生理财教育的现状据国家统计局所属美兰得信息公司最近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前我国0至12岁孩子每月的消费总额超过35亿元,在众多家庭中,一个孩子的月平均消费超过一个大人。小学生理财能力普遍低下,近90%的小学生买东西不会"货比三家",92%的小学生买东西没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常常是花了钱却搞不清楚是怎么花的。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小学生的消费资金基本上都是由家长供给的。然而,众多  相似文献   

11.
豫人 《家教指南》2004,(7):22-25
有位教育家曾指出:在经济高速发展、家庭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今天,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指导孩子理性消费,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也是家长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广大家长朋友做得如何呢?以下两则消息可见一斑:据沈阳市统计部门近日调查,该市约一半家庭每年花在孩子身上的钱近万元,占家庭日常消费的28%。据广州市某青少年研究所一项关于广州青少年消费行为的最新调查显示,广州青少年虚荣消费和冲动消费行为倾向较强,而理性消费行为较弱。他们每月动用少者百余元、多者数百元的零花钱主要是用来购买衣服鞋袜、休闲用品、参考书刊和到西式快…  相似文献   

12.
基本信息家长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孩子性别年龄受教育阶段家庭地址邮编电话每个月您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元,具体的花费内容包括,这些花费占您家庭月总收入的比例是%关于《家长》1.从何种途径订阅、购买□学校□报刊亭□邮局2.对《家长》哪些板块最感兴趣□聚焦□方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正日益显示出来,随之而来的孩子学习器乐即应运而生,孩子们的业余活动趋向广泛多样,有成千上万的孩子投入到了这股洪流中,显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时也反映了当代家长对独生子女的一分期望。  相似文献   

14.
吴建飞 《考试周刊》2007,(42):120-121
重视教育的思想,在中国历来都刻有深深的印记,当代社会的重视程度尤为突出。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大多数家长在孩子身上花费的教育经费比家庭日用要多得多。在南京地区,有85%的家长在小学阶段的孩子身上平均每月花费的支出为600—800元不等,而61%二年级以上孩子的家庭月平均教育支出达1000元以上。很多家长让孩子平时学英语、学跳舞、学钢琴、学画画、游泳……  相似文献   

15.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正确面对独生子女的特异性,认识到这种特异性不在于孩子是否独生,而在于家庭生活和教育环境。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味严格和一味宠爱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都是不利的。不要剥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生活的元素,而是要把五颜六色的生活体验还给孩子。面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仅仅去寻求对策不是明智之举,重要的是,家长要在家庭教育中直面自己和孩子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今年3月,我们就学龄前独生子女在家中与同辈群体交往的情况,对集镇156户、乡村110户独生子女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龄前独生子女喜欢与同龄伙伴交往,而作为儿童个体社会化承担者的家长的态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孩子的交往。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交往的态度、行为大致可分为四类:1.隔离型。主要表现为家长未认识到孩子交往的价值,不帮助、不赞成甚至阻挠孩子的交往,使孩子在家中缺少甚至没有同龄伙伴。2.控制型。由于双亲对孩子的过分关注,担心孩子在交往中吃亏、闯祸或发生意外,对孩子的交往对象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那么独生子女,使家长倍感孩子的可贵,家长的普遍心态是生活上宁可自己苦点,也让孩子少受委屈,学习上则竭尽全力让孩子从幼儿园起就能接受最好的教育。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也给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宠爱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孩子处  相似文献   

18.
1.重物质投资,轻品德教育。物质条件的丰富给家庭教育奠定了基础,年轻的父母把物质条件摆上了不适当的位置。某市1990年对158户独生子女家庭3—12岁儿童投资调查发现,月平均消费达115.43元,占当时家庭收入的31—49%。有些家长把金钱作为鼓励孩子的诱饵,金额从三五角到上百元不等,在物质上从十几元、几十元一支的钢笔到上千元一台的雅马哈电子琴、小霸王学习机,都毫不吝啬地满足孩子要求。有人戏称这些儿童为“小贵族”,惊呼他们的消费已提前进入了21世纪。这些孩子并不知道家长的钱来之不易,不懂得幸福生活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由于家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社会里,随着独生子女的逐渐增多,随着我们的居住、生活环境的不断城市化,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被家庭"束之高阁",成为众人眼中的珍宝,并寄希望于这一宝贝能在今后的成长中发出璀璨的光芒。但结果往往相反,家长们在全身心的投入过程中,却越发感到自己的孩子在性格、处事、自我生存能力等诸多方面所表现出的对社会的不适应。作为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家长,我们也和很多独生子女的家长一样,深深感到了这一当代儿童的通病。正因为如此,当孩子的班主任老师来电话,告之女儿所在的小队将组织一次假日"一日营"活动,并征求我们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每当进入小升初招生时节,家长们都会变得焦躁不安,为了让孩子进入一所理想的初中学校煞费苦心,虽然很多做法并不可取,但家长的心情也可以理解。一方面,家长对孩子的未来普遍寄予了很高期望。我们所做的一项独生子女课题研究发现,独生子女家长的期望值要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家长。正如人们常说,一个独生子女承载了家中几代人的希望。在家长看来,孩子能够在小升初中胜出,进入一所理想的初中学校就读,似乎向未来的成功又靠近了一步。另一方面,初中学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