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维语中句型是对译成汉语“把”字句的常用句型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和对比,探求这一维汉双语句型所对应的语法形式、语义内容和运用规律,为解决“把”字句教学这一难点寻求出路。 1.0“把”字句及其构成的条件 1.1“把”字句是指谓语部分带有由介词“把”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动谓语句。“把”字句的格式为:主语+介词(把/将)+名词性词语(宾语)+动词谓语+补充成分。  相似文献   

2.
靳海涛  刘均政 《语文知识》2000,(5):82-83,36
一、“使”字句构成的基本条件本文所说的“使”字句,是指由动词“使”引出兼语成分的句子。其格式为:甲 使 乙 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在这一格式中,“甲”和“乙”通常由名词性词语充当,但在语义上,“甲”和“乙”需是不同的人或事物。如果指同一个人或事物,事理上便说不通。下列用例是公认的病句:①听了小郭的介绍,使我们看到社会主义企业不仅出了产品,更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得”字句的状语,着重描写了“得”字句里谓词前作状语的词语的词类性质,认为作状语的词语主要有:副词、助动词、形容词、状词、固定短语、介词短语、表时间和处所的名词性词语。简要地说明了各类词语在作状语时的作用及其移位能力。此外,还分析了“得”字句谓词前有多个不同词语作状语的情形,指出这是增加信息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游戏目的:此游戏可以促进学生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知识,并进一步理解两种句式的相互转换。小组划分:不论参加人数多少,可按四人(分别用甲、乙、丙、丁表示)一组划分成多组分别进行游戏。如有剩余学生可聘请做“评委”。游戏方法:第一轮,首先由“甲”说第一起句,要求是可以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句子,例如,小林扫地。接着由“乙”将起句改为“把字句”,即“小林把地扫了”。然后,由“丙”把句子改为“被字句”,即“地被小林扫了”。最后,由“丁”根据各人所说的句子给予记分(。句子说得对而且快的,记“优秀”;说得虽对,但速…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汉语中,把字句与被字句运用比较广泛,因此中学生朋友有必要深入了解这两种句式的用法及特点。“把”用为介词时,给动词介绍一种对象,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有这一介宾短语的句子,我们称它为“把字句”,这时的“把”,常见的用法有以下几种:1.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物的处置;介宾短语中“宾”的部分,就是处置的对象。如:  相似文献   

6.
有关“把”字句研究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几种有关“把”的宾语的句法性质的观点评述,指出“把”的宾语不是动词的宾语前置,也不是“把”后小句的主语,也不是补语的主语。它是介词“把”的宾语,和介词“把”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文章对几种有关把字句的语义特征的观点也进行了评述,指出把字句的语义特征是:既有处置,又有致使,把字句的语义经由一个表处置到致使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Ⅳ比较句的主要类型对两种或两类事物就某方面进行比较的句子,叫比较句.如: 1)黑兔比白兔少13只. 1)是对黑兔和白兔在数量方面进行的比较.数学语言中最常用的是“比”字句、“是”字句和“于”字句. (一) 比字句带有“比”字的比较句叫比字句,如1).它的基本格式是:A比Bx.A和B是比较项,x表示比较的结果.根据x中有无效量词语出现和出现什么样的数量词语,我们可以把比字句分为X_1、X_2、X_3三个小类.  相似文献   

8.
比喻又叫譬喻,根据甲乙两种事物的相似点,用乙事物来比甲事物的修辞方式。一般把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明喻的格式是“甲像乙”,用“像”字把本体和喻体联系起来,使这两种性质不同的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相似点上来打比方。但是有“像”字的句子并非都是比喻句,这里主要谈两种不是比喻的“像”字句。一、比较不是比喻。性质相同的事物不能构成比喻,在“像”字句中,相同的事物往往构成比较,以表示相类或相同之处,或者表示看起来有些像,有时用于对具有相同点的事物的推测,或含有推测的意味“。像”含有“如同”的意思。例如:“黄山真像…  相似文献   

9.
在汉语的主谓句中,有几种比较特殊的句式,这就是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和兼语句,此外,还有是字句、存现句和紧缩句。说它们特殊,是因为它们在结构上或表达上有区别于一般主谓句的特点。了解这些句式的特点,有助于正确的运用它们来表情达意。这里先谈谈前四种句式。一、把字句把字句是动词谓语句中的一种特殊句式。它的特点是用介词“把”引进受动者,动词有处置、影响的意味,动词后边一般都带补充成分,表示对受动者处置的结果或影响的程度。把字句的谓语构成的格式是:把十宾(名词成名词短语) 动 补(这个宾语不是动词的宾语前置,而是介词的宾语)。例如:  相似文献   

10.
古汉语中的名词能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凭借、方位、时间、状态等。这与现代汉语中的情况不同,现代汉语中的名词要跟介词组成介词结构才能去修饰动词作状语。可以说,名词作状语在功能上就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介词结构。因此,我们在语译时一般都要在这个名词状语的词汇意义前配以适当的介词,从而把它变成一个介词结构状语。如:①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廷”(朝廷),直接修饰动词,“叱”(叱责)作状语,表示“叱”的处所;“廷叱”可译作“在朝廷叱责”。②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  相似文献   

11.
读者向《湖南教育》编辑部提出“把字句”和“被字句”句型转换问题,试浅释如下:“把”、“被”是两个特殊的介词。人们习惯称由它们构成的句子为“把字句”或“被字句”。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句子.从  相似文献   

12.
从语法和语义表达的角度来看土耳其学生习得汉语的偏误,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语序位置不当:受母语迁移影响造成宾语位置不当;由于汉语状语远较土耳其语的状语(实为状语补语)复杂造成位置不当。二是句子成分及词类方面的问题:遗漏补语;谓语方面相关的表述问题或离合词问题;介词方面受到土耳其语“格”的干扰造成的问题;因助词为汉语所特有造成土耳其学生遗漏、多加或混用助词问题。三是句法方面的问题:“把”字句中的动词常常遗漏补语;该用“把”字句时却没有用。四是表达上的多余和不完整问题:词语运用上的多余问题;表达上的不完整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们所说的比较句,是从意义和结构相结合的角度着眼归纳出来的语言形式。它既在语义上要求有比较的意义,又在形式上要求有表示比较的框架。比较句的句型有: Ⅰ甲和(“与”)乙ⅤⅡ甲比(“较”、“比之”)乙Ⅴ(C) Ⅲ甲好过(“好于”)乙Ⅴ(C) 这些句型的基本构件是:(一)表示相比较的双方的词语(“甲”、“乙”)——分别  相似文献   

14.
汉语的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又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类.在主谓句中,有几种比较特殊的句式,这就是: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兼语句和紧缩句。这几种句式使用频率很高,它们在结构上和表达功能上又各有各的特点,因此值得重视.一、把字句把字句是动词谓语句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把字句的特点是:它的谓语中的动词表示对受动对象作出某种处置,或者有处置影响的意味,动词后边一般要带补语,表示处置的结果或影响的程度:受动对象是有定的事物,它在动词前头,和介词“把”组成介宾短语作动词的状语。  相似文献   

15.
元刊杂剧中出现了大量的“把”字句和“将”字句,二者出现语境基本相似,分布比较一致。结构上二者的“VP”部分都比较复杂.元代“把”字句已经开始占据优势地位。在其否定格式中,否定副词可以在介词的前面,也可以在介词后动词前。  相似文献   

16.
修辞学中,有所谓“拈连”、“移就”,“顶真”等修辞格。拈连;甲乙两类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适用于甲类事物的词语趁势连用到乙事物上,就叫拈连。如“线儿缝在军衣上,情意缝进我心里;我仿佛看到雨水流进地里,流进果园里,流进人们的心窝里。”句子中的“缝”和“流”的连用法,便是拈连。移就:把原属于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移属于乙事物,叫移就。通常是把形容人的修饰语移用于物。如:  相似文献   

17.
许多语法书认为,“把”字句就是用介词“把”或“将”把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的前边,以强调动作的结果(也有的说是强调动词的受事)的一种句式。①其基本格局是:S+[把N]+V/VP②在谈到运用“把”字句时,许多语法书都说要受一定条件的限制。这“一定条件”的第一条就是:“把”字句里的动词必须是表示强烈(具体)动作行为、能带受事宾语的及物动词。这个动词在意念上要能管得着“把”字后边的词语,并含有对它加以处置或施加影响的意味。③例如:“武松把老虎打死了”、“你把房间收拾一下”、“你把这些材料整理整理”,其中…  相似文献   

18.
呼和浩特汉语方言的一些句法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谈“把”字句、“被”字句、疑问句的一些语法特点,也谈及语气词的一些用法和语序方面的一些问题。一:关于“把”字句1、1 “把”字句通常是用介词“把”将受动名词引出(或称宾语提前),表示对该事物的处置。如1、我把瓶子打了。这种“把”字句内蒙西部方言和普通话相同。1、2 但是在呼市方言中的“把”字句,“把”所引出的名词常常可以不是动作的受  相似文献   

19.
从动词特性看英汉介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引言 词可以分为两类:词汇词语(lexical words)和语法词语(grammatical words)。词汇词语指的是有语义内容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及很多副词。语法词语指的是有语法功能的词,除了以上提到的包括在词汇词语中的词类,其他都属于语法词语,其中包括介词。介词的主要功能是表示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或成分与成分之间的关系。但是,如果仔细观察英语及汉语中的介词,不难发现很多情况下介词有相对独立的含义,尤其,介词可以表达某些动作概念,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介词的“动词特性”。  相似文献   

20.
“给”在现代汉语中是个兼类词,有动词、介词、助词三种用法。日语中没有介词,与汉语介词语法功能相似的是日语中的格助词,汉语介词“给”的用法很复杂,在日语中难以找到与之对应的词语,使得日本留学生在习得介词标记“给”时经常出现偏误现象。运用中介语理论,对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日本留学生作文出现的“给”字句偏误进行分析,首先把偏误归类,然后分析“给”字句偏误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