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据报载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1月26日下午 ,在《大众日报》就省委领导活动的报道问题“约法三章”。吴官正说 :“一是省委领导的讲话 ,从我开始 ,在报道中不要说‘重要讲话’ ,把‘重要’两个字去掉 ,讲话那么多 ,哪有那么多‘重要’啊!二是涉及到我的稿子 ,你们可以删 ,觉得不合适的尽量改 ,不用告诉我 ,发多发少你们定。三是稿件中对领导赞扬的话无论如何不要写 ,什么‘轻车简从’、‘冒着寒风’等都要删去 ,本来就应该这样嘛。我们的报纸一定要体现党的优良作风 ,一定要反映民意。”看了吴官正同志的“约法三章”…  相似文献   

2.
韩春丽 《新闻世界》2005,(11):59-60
一夜蹿红的演员 一夜之间,“万人迷”几乎成了陈好的代名词。跟陈好讨论靠脸蛋儿打天下,她一脸冤屈:“如果‘万人迷’不漂亮,她怎么称得上‘万人迷’?所以并不是我多么漂亮,而是沾了角色的光!”  相似文献   

3.
趣味驿站     
《出版参考》2014,(3):27-27
妹妹:“我觉得,我有恐高症。”弟弟:“那你拿出来我看看r妹妹:“我说,我有恐高症。”弟弟:“是啊!你把‘证’拿出来啊!”  相似文献   

4.
“你们在农村的通讯员,要多与农民交朋友。说实话,我们在上面,‘洋’的、‘大’的东西你们搞不过我们,‘土’的东西我们却搞不过你们。‘身’入农村,‘心’系农民是大有可为的。“这是二十多年前江西日报一位资深的记者前辈来安福县采访时,对我说起的一段让我刻骨铭心的话。回想起20多年的新闻实践,翻阅自己在各种新闻媒体上采写的4000多篇稿件,几乎都浸满了一个浓浓的“农”字。 常下去走走 有一首歌叫做《常回家看看》。通讯员要常下基层去走走,保准你没错。我在县行政机关工作了近40年,换了七、八个单位,始终不改常下…  相似文献   

5.
一天,突然有一个曾经在泥土里滚了20年的男人坐在你的对面:年过而立,身矮,肤黑,眼睛不大,你绝对不会在瞬间把他跟书、跟新闻、跟文化产生联想。然而,等他唇张,你没准吓一跳:‘’别看我矮,我矮得匀称;别看我黑,我黑得透亮;别看我眼小,我小得聚光!”这时,你也许会在揣摸不定中瞥他一眼,心里噙咕:“此生狂妄,自不量力!”是的,这个“狂妄者”就是棒桶。樟境是这样一种人:自中原大地来到新疆戈壁军营,他的心里就贮藏了足够的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誓将今生赌明天!这种自信,使他浑身是胆:无论台上台下有几千双挑剔的眼…  相似文献   

6.
高峰  了了 《出版参考》2007,(1):14-14
有一次。我请朋友吃饭,席间揶揄几位做法官的朋友:“都说你们是‘大盖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真羡慕你们的口福啊!”没想到他们几个却一脸无奈。倒出了一肚子苦水:“你以为我们愿意这样啊。现在吃饭都成了苦差事,不去都不行。”这让我很诧异。不过回过味来想想也有道理.天天吃喝。换谁都会烦。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的《要政治家办报》一文被选录在新华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这篇文章原是1959年6月毛主席和吴冷西同志谈话的摘要,看得出,标题系编者所拟。江泽民同志在视察军报时指出:“毛主席过去讲过‘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这一指示精神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出“政治家办报”的历史背景“政治家办报”这一观点,早在1957年6月13日吴冷西同志去《人民日报》社工作时,毛主席在接见他的谈话中已经明确提出来了。吴冷西同志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毛主席最后严肃地对我说,要政治家办报,不是书生…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六大代表、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吕日周,一次在大同市演讲,内容为“官以民为天,以法治为天”。某报发了新闻,报道中将“法治”改成了“法制”。一字之差,吕先生很不满意,专门给编辑部打电话,次日报纸作了更正。新闻理论家、复旦大学教授林帆也提到:“我在一篇文稿中两处提到‘法治’问题,见报时一律被改为‘法制’,不知是为何改动的。反正时下的媒体常常把两者混淆起来,也不足为怪了。然而,‘法治’与‘法制’,其间有联系但又有其截然不同的界定,不容混淆。”  相似文献   

9.
曹罡 《视听界》2001,(5):58-58
从高校退休的邻居张教授是个特别认真仔细的人。一次他突然问我:“你们记者的‘身后’是什么?”我一时被问得糊里糊涂。他见我搞不明白又笑着说道:“你们在搞新闻报道,常常有个记者对着镜头作一段开场白。”“那叫现场报道,”我插嘴解释。他说:“对!就在这个现场报道中,十有八九的记者都说,‘我的身后’怎么怎么着。”张老怕我不信,边说边拿出他的记录给我看:某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淡》播出的《悉尼——另一个赛场》,报道北京在悉尼申奥情况。记者张洁面对镜头介绍说:“观众朋友,我‘身后’就是  相似文献   

10.
我60年代初对毛泽东同志诗词手书产生了兴趣,当时买了三本这方面的书,一本是毛主席诗词线装本,一本是《毛主席诗词手书选集》,另一本是《毛主席诗词试解》。三十多年来,我虽然调动不少单位,也丢失了不少书,但毛主席诗词这三本书,一直保存至今。有空余之时就翻翻看看,有时也仿照毛泽东同志诗词手书练上几笔。最初练的是“毛泽东”这几个字,我觉得这几个字连接得很好,写得也很好,很有意思。后来我就学仿毛主席的“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这是我近几年经常练,练得最多的几个字。有时毛主席诗词手书也临习写一写。特别是毛主席诗词…  相似文献   

11.
晚饭后,我照常去洗白磁盆,正洗着,同队的一个同学过来了,她带着一脸笑意,神秘地说:“嗨!你‘小子’真行啊!你写的文章登报了!”当时真让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俗话说得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于是,我急匆匆地一路小跑,跑回宿舍,拿出近几天的《前进报》迫不及待地查阅起来,果然,我写的那篇《军校滋味》出现在报纸上,当时我真想高喊一声:“成功了!”人世间,每一次成功都要经历一番风雨。想想自己的写作过程也是如此。去年,我无意中翻开爸爸珍藏的一本剪贴本,让我吃惊的是里面各种体裁的文章都出自爸爸的笔下…  相似文献   

12.
“我提个建议,市监察局应该设个‘廉政帐户’……” “你的建议很有创见,我们尽快落实。” “现在是不是要‘买断工龄’?” “我郑重地告诉你,没有‘买断工龄’一说……” “我向你们举报一个腐败分子”。 “好,请你慢慢地讲……” 询问与解释,建议与承诺,倾诉与慰藉……一个又一个热线电话,一次又一次真诚地恳谈,这种“互动式”地沟通,磁石般地将各位局长与广大市民“链接”在一起…… “链接”各位局长与广大市民的“载体”,是三峡商报首次推出的“市民点将”专栏。它在市府职能机构与千家万户之间,架起了一座被市民称之为快…  相似文献   

13.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9月16日,毛泽东追悼大会召开前两天,《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两报一刊”发表社论《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其中一句话特别醒目:“毛主席嘱咐我们:‘按既定方针办’。”“按既定方针办”用了黑体字。这种方式,自然使读者认为“按既定方针办”是毛泽东的原话,是其“临终嘱咐”。  相似文献   

14.
老兵报道员     
最近,我在病房结识了一位战士报道员,他叫刘道兵。他和病房里的其他几位战友,经常帮助一些重病患者做好事。端屎倒尿,打水扫地,他总是干在前头。一次,病房厕所下水道堵了,他第一个到厕所掏大便,其他几位战友总是跟随着他,听他的调遣。人们问他:“你是班长?”“不是!”“你是……?”“我是老兵报道员,指导员常告诉我:‘什么叫老兵报道员?就是意味着受的教育比人多,觉悟比人高,工作比人强!’”老兵报道员@史广胜  相似文献   

15.
怀念新闻工作者良师陆定一丁济沧我离休后,曾两次见到陆定一同志。一次是1985年,为筹建“延安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我随王揖同志到北京医院看望定一同志,并请示建馆事宜。他严肃地说:“你们都是老延安了,可不要忘记延安的整风,新闻纪念馆一定要冠以‘革命’二...  相似文献   

16.
贼样子     
贼样子从前,有个商人识字不多,却好卖弄文字。一天,他搭船外出经商,船停在江心上,和同行者一块下船到寺里游玩,忽见亭上写着:“江心赋”三个字。他大惊失色,忙喊:“有贼,有贼!”同行的人都莫名其妙,他却一本正经地说:“那亭上不是写着‘江心贼’吗!”同行的...  相似文献   

17.
真诚的艺术勇气是极其重要的。鲁迅在《狂人日记》中让狂人在每页都写着“仁义道德”的历史上.看出“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我们的编辑对此若是缺乏勇气,若是来一下中庸平和,这篇伟大的作品极可能被胆怯和周全活生生地扼杀了!面对阿Q的丑陋,若只是高举着传统美德的大旗,来一句“拍案惊奇”:难道,中国人都是这么丑陋的吗?那么,阿Q也只能永远呆在未庄,本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也将因此失色!我们一方面苦于没有鲁迅这样的大师,可是,从另一方面看.假如有《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这样的作品到了我们手上,我们有没有为艺术而不顾一切的勇气呢?  相似文献   

18.
体育新闻莫"杀气"太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枪手死于自杀”,“流浪去杀豪强”,“在反战中完成‘屠杀一’”“川深两军预谋‘大屠杀’”……看到这样“杀气”十足的体育新闻标题,我们也许会认为这是黑社会的备忘录,其实,这正是目前体育新闻存在的一个不足:杀气太重,加入过多的个人情绪,从而不能很好地发挥引导舆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下笔应慎重     
“我今天在你们报纸上看到一篇章,里面说我是什么‘骨灰级’的教练,这对老人很不尊重。我年龄是大了一些,但你们这样说我我觉得也折寿,再说谁先死还不一定呢。”CBA第三轮过后,辽宁队主教练蒋兴权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冲冠一怒。  相似文献   

20.
正当媒体广泛报道“好军嫂”韩素云的时候,笔者在北京图书馆邂逅一位德国专家。他不解地问:“‘好军嫂’真是了不起!可是这么好的人,你们为什么让她吃那么多苦?”他这个问题足以使我们语塞。你总不能回答说: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她不吃那么多苦,你怎么见出她的了不起呢? 《光明日报》曾载文《孩子,你要接过我的教鞭》,报道一民办教师三十多年如一日,献身偏僻乡村的教育事业。引岁临终前他嘱托女儿:“你要接过我的教鞭,不要让孩子们退学,不然,我们村只有穷。”在这篇小通讯里很容易让人产生一个自生自灭的个人在一个自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