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6年德国世界杯,中国足球队被挡在了赛场之外,可这丝毫没有降低中国人看球的热情。在火热的夏天,忠实的中国球迷废寝忘食地守在电视机前享受“最极端的足球生活”,使中国成了世界杯期间全球最大的“电视足球”消费国。世界杯是人类精神和视觉的盛宴,也是足球经济的盛宴,世界杯更是球迷、足联、媒体和商人共同营造的一个神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戴诚  牛鸿 《大观周刊》2006,(19):28-28
又一个世界杯即将到来。由于没有了中国队的身影,本地球迷们可以不带强烈的感情色彩去看球,可以更理性地为足球疯狂。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近年来,我国传媒对足球的宣传真是热闹非凡。球迷越来越多,越来越“痴”,越来越“狂”。记者们辛勤奔波,忙着评球赛、评球员、评裁判、评球迷……中国足球职业化迁就了球市,而传媒的推波助澜又使球市日趋繁荣。这是促进足球产业形成的大好时机。但天,我们的记者好象还未足够重视到要把足球作为一项产业来开发。据说,世界足球业每年可创2500亿美元产值,而世界汽车工业却只有1700亿美元。意大利的足球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就占有重要地位。我国聪明的企业家也瞅准了近一点,“金嗓子喉片”在球场很有卖相,便是一个例证。编者认为,…  相似文献   

4.
各大洲的世界杯足球预选赛大战早已偃旗息鼓,各路诸侯在杀得你死我活的硝烟迷漫中各分得一杯羹,世界32强悉数排定待发。6月就要来了,世界杯就要来了。在球迷的心目中,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就是一次释放激情的盛典,就是欧洲、美洲、亚洲等不同区域不同风格的足球队员在绿茵场上献上的一道道精美的精神菜肴。但中国人此次只能充当“看客”的角色。原以为没有中国队的比赛会看得舒服,“坐山观虎斗”最起码可以得到份难得的清静,再不用为中国队担惊受怕、半夜作噩梦,心脏再不用因为足球不堪重负了。谁知,从2005年2月初开始的预赛打到结束,看下来比赛…  相似文献   

5.
在绿茵场上,骁勇的足球明星令球迷们如痴如狂。在我国新闻界,也有一支堪称“明星”的“足球劲旅”,他们虽不在绿茵场上驰骋,却也足以使成千上万的球迷为之倾倒。这就是广州赫赫有名的《足球》报。每逢星期二,是《足球》报出版的日期。傍晚,当它在广州的各大小报摊上一露面,球迷们都要争相购买。笔者曾在广州街头  相似文献   

6.
周果 《新闻前哨》2001,(4):26-27
中国男子足球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许多球迷赌咒发誓,再也不看中国队比赛,可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违背“誓言”。究竟为何?笔者认为是“期待”在起作用。这种“期待”蕴含着亿万中国球迷的百种萦思,千种情结。因此,各媒体都想尽办法在足球报道中抢得先机。本文是笔者几年来在足球报道采写中“悟”的记录,旨在抛砖引玉,更好地开发足球报道的“能源”。 一、目击挖掘选准切入点 目击,是人们通过视线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视觉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身上最灵敏的器官是眼睛。一个正常的人从外界所接受到的信息,85%以上是从视觉…  相似文献   

7.
病句逆伦     
外国人看汉语,都觉得其妙无穷。比如关于中国女排战胜古巴女排的消息,有的报纸的标题是《中国队大胜古巴队》,有的报则标以《中国队大败古巴队》云云。初学汉语的外国人会奇怪:中国队究竟是胜了还是败了?其实,那前一个标题的意思是“中国队大大地战胜了古巴队”,后一标题意为“中国队大大地打败了古巴队”,都说得通。就语法来讲,前一个为主动句,后一个是使动句,犹如分别说“我胜你”和“我使你败”一样。如此弯弯绕,别说外国人,就是没学过汉语语法的国人,有时也弄不明白,所以文人们给大众写文章,还是老实一点)L为好。类似…  相似文献   

8.
李韧 《声屏世界》2006,(12):20-21
2006年的夏季注定是个充满激情的季节。四年一次的世界杯比赛是人们狂欢的一个绝佳理由,于是炎炎夏夜里媒体和足球同醉,激情和狂热共舞……而意大利队在八分之一决赛中艰难淘汰澳大利亚队晋级的消息除了让中国广大的意大利球迷们兴奋不已外,中央电视台著名体育评论员黄健翔比赛最后三分钟金刚怒吼式的解说,也迅速成了轰动全球的“热门体育新闻”。“解说门”事件争议的实质中国人总是有很强烈的逆反心态,对黄健翔的批评越重,喜欢黄健翔个性风格的人也就越多。上海卫视主持人周亮对黄健翔激情解说的评论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他说:“这是足球解…  相似文献   

9.
大众狂欢与精英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狂欢:大众文化的主调从1994年开始,中国足球走上了职业化道路,从那时候起,中国许多城市的周末有了自己的狂欢节,球迷们披彩挂红,在固定的时间走进足球场,发泄自己压抑已久的情绪。山呼海啸般的呐喊与球场上的精彩程度并不完全成正比,人们需要这样的呼喊,城市需要这样的场面。足球报纸卖得飞快,球迷喇叭响遍街头。关心中国足球的人们一直怀疑,中国足球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中国球迷还会走进足球场吗?而事实证明,即使在受到“十强赛”的痛苦打击后,中国足球甲级联赛的看台上,仍然不缺少助威的声音,如此说来,不是大众…  相似文献   

10.
金珠 《视听界》2006,(4):109-109
德国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意大利和澳大利亚之战中,央视解说员黄健翔用声嘶力竭的嚎叫,穿透了几乎所有中国熬夜看球的球迷家庭……他高呼“伟大的意大利的左后卫”,“意大利万岁”,表现失态。事后,这段解说引发了全球范围的争议。国外舆论马拉多纳:黄健翔没有任何错误,足球需要一种真情足球需要一种真情,它不应该受地域的局限。那位中国评论员(黄健翔)支持意大利队没有任何错误,那只是一种真实感情的流露。格罗索:黄健翔解说有些夸张格罗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说实话,我觉得黄的解说有些夸张了。”路透社:热爱意大利引发危机他用充满激情…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今足坛难有世界级“球星”浮出的沉闷氛围中,为了一解渴慕“球星”的心理烦躁,广大球迷们不得不回味起纵横驰骋八十年代世界足坛的两大“天皇巨星”——法国的米歇尔·普拉蒂尼和阿根廷的马拉多纳。但是,这两位把足球艺术化的“天皇巨星”,在各自叱咤风云、左冲右突的发迹征战中,却由于品性迥异而描绘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成功轨迹,令人们几多感慨、几多评说。  相似文献   

12.
足球笑话     
《大观周刊》2006,(19):36-37
中国足球数十年屡遭打击,冲不进世界杯和一些球员的恶习成了大家制作笑话的素材。算是中国足球对球迷的另类贡献吧!这种啼笑皆非的事情反映了中国足球的悲哀水平和糟糕状况!虽然是笑话,但笑话说明了问题,反应了一些道理。 关于中国足球的笑话让不懂足球的人都能笑得快掉“大牙”。而四年一次的世界杯,是球迷狂欢的日子,也是“伪球迷”爆笑的日子。希望世界杯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欢乐,也希望中国足球早日实现真正的腾飞,以后不会再出现类似的“笑话”![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选择快乐     
2002年,中国足球经过了神奇教练米卢的“快乐足球”理念点化,从亚洲杀出重围,回到了久违的世界赛场上终于露了一手,中国球迷乃至国人举国欢庆,一扫笼罩在心头上的阴霾,扬眉吐气了一回。长期以来,在中国足球“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出线,足球出线为国争光”的悲壮声中,屡战屡败,悲愤、压抑的心情在中国足球队队员之间和球迷之间相互感染着,经过媒体大肆宣传炒作,  相似文献   

14.
12年前的韩日世界杯,中国队唯一一次得偿所愿地进入了世界杯的赛场。在那之后,中国足球一次次滑向低谷。黑哨、赌球和腐败,让中国足球成为了一个笑话。当年被称为“黄金一代”的国脚们日后也都纷纷退役,逐渐被人淡忘。他们的命运各自转变,但其实,他们离开了赛场,  相似文献   

15.
我只想被看成是一个勤奋的球员,一个对足球充满热情的球员,每一次走上球场,我都会奉献自己的全部。谈起世界足球和英格兰队,总有一个名字让我们铭记于心,他对足坛的影响难以逾越,他就是大卫·贝克汉姆。这个出生在英国伦敦东区的足球天才,以他俊朗潇洒的外表,出神入化的球技,坚忍不拔的性格和标志性的"黄金右脚"给世界球迷们留下了太多的惊喜、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欷歔和太多的留恋。他用自己的过人天赋和勤奋的汗水,一手创造了曼联神话和英格兰队的辉煌,给世界球迷留下难忘  相似文献   

16.
宿命     
中国国家足球队再次与世界杯决赛无缘,在亚洲进八强竞如此困难,被弱小的马来西亚、科威特和中国香港任意欺凌,羞得球迷们快无地自容了,中国足球给国人丢尽了颜面。改革十年的中国足球没有进步,反而倒退,一次又一次失败,总是没有人去从根本上总结失败的原因,面对失败各方总是想方设法推脱责任,一次又一次在失败的泥沼里挣扎成了中国国家队的“宿命”,令人痛心的国足,何时才能让球迷国人扬眉吐气一回啊!  相似文献   

17.
去年底,中国队在第十一届亚洲杯足球赛上令人泄气的表现,也令人对中国队在今年世界杯外围赛上的命运生出不祥之感。 中国足球有太多的磨难,也有太多的期待。这种期待就是甲A联赛球市火爆的原始社会心理。这也意味着,一旦中国足球在本次世界杯外围赛中再次折戟沉沙,那么球迷给予甲A球星的过高希望就会顷刻转化为加倍的失望  相似文献   

18.
颇受读者欢迎的羊城晚报体育造,7月8日刊载一则外电报道,现摘录如下: 数以百计的巴西球迷,昨天早晨在里约热内卢的国际机场上,欢迎被淘汰的巴西队从西班牙归来。当足球队员们从飞机上走下来时,球迷们向他们欢呼、鼓掌……一个支持者举着的标语上写道:“和胜利同样重要的是,失败了要昂首挺胸。”这则消息很耐人寻味。曾三捧“世界杯”的巴西足球队,在这届杯赛的复赛中,出人意料地被淘汰,  相似文献   

19.
“反思”是当前十分流行、十分时髦的名词。现在,一向容易兴奋、激动、狂热,不善于克制的球迷也在开始反思了。九月一日,原国家足球队教练曾雪麟在南京观看足协杯决赛,一群球迷围着他要求签名,一个球迷说:“经过一年多的思考,我们觉得‘五·一九’失利,并不能完全怪你。你为中国队争得过亚洲杯亚军,是好样的,我们感谢你。”一个球迷,对中国  相似文献   

20.
在第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前夕,新华社播发了种子队“六强”队员名单,一些报纸也转发了。当时我感到有些画蛇添足。心想,纵然是举世瞩目的世界大赛,球迷注视着一些足球队员,但也不至于逐名逐号地去记。比赛期间,我和球迷们一样,几乎天天看电视转播和报纸报道。几天后,我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