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科技与艺术相互融合的今天,很难将艺术与技术分开,尤其是应用艺术必须通过科技技术才能实现其视觉传播,己成为不争的事实。纯创意设计表达只有通过其相关的技术实施才能完美的呈现,技术与艺术从边缘交叉逐渐走向融合贯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技术创新与技术竞争情报国际论坛"中的研讨热点为指导,介绍了技术竞争情报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技术竞争情报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并对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技术竞争情报应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三个体系"--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和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是档案事业发展的核心与基础,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本文就"三个体系"的科学内涵、发展现状、主攻方向、目标任务以及相互间的关系和不同地位进行了阐述.Wang Guozhen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回顾我国媒体融合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出"十三五"期间媒体融合的四个特点:一是政策先行推动媒体融合良性发展;二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强化舆论引导力;三是技术创新提升内容生产;四是多级式融合提供多方服务.展望"十四五",走向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媒体融合也将呈现四个特点:一是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二是加强全媒体传播工程的设施;三是继续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四是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  相似文献   

5.
政策、市场、技术是推动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主要动力,整体呈现横向联动和纵向融合的自上而下的发展趋势.文章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近几年的融合发展实践为切入点,深入总结了中央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经验,以期充分发挥"国家队"融媒引领示范力,以"先强"带动"后强",为地方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启示,加速传媒业整体转型升级,进一步推进现代传播体系和全媒体传播格局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6.
2021年,中国媒体产业继续推进融合发展,媒体技术创新实践日益丰富。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是当下融合发展的核心任务,本文以"全程、全息、全员、全效"为框架梳理过去一年的媒体技术进展。在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的过程中,各级各类主流媒体在技术应用能力上仍存在显著差异。"全程"和"全息"的技术探索属于媒体行业内部的迭代,"全员"和"全效"的技术创新则已超出行业既有范畴,亟待跨行业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7.
数字出版产业是文化内容产业与数字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需要通过建设技术创新体系来推进。文章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数字出版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理论逻辑和现实意义出发,分析其现有成就和面临挑战,并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市场技术创新机制完善和多方技术创新生态优化三个视角提出进一步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8.
张军 《出版科学》2005,(2):35-3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加快,现代物流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版物市场营销同样需要新的观念和机制,对出版物销售体系的各个环节进行高效统一的管理,尽快实现向现代物流特别是第三方物流(3PL)转变,这是出版物发行网络建设深入开展的必然选择.出版集团开展第三方物流,可以将所属新华书店(发行集团)和出版社原有仓库等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共同存储,共同配送,将企业物流社会化,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出版集团的整体物流效率.  相似文献   

9.
三网融合中必须把保障视听节目安全传输摆在突出位置,应着力建设适应三网融合新形势新任务、职责清晰、协调顺畅、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以先进的科技手段为支撑,建立与三网融合业务开展相适应的监管技术系统,准确及时掌握各类融合业务传播的趋势、热点,快速有效地实施管理。实现网络信息可管可控可信可靠是三网融合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监管技术系统的建设应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紧跟融合业务的开展,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从中央、地方两个层面同步建立和完善监管体系,探索建立三网融合模式下的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监管体制,为三网融合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1998年2月4日,江泽民总书记对中国科学院呈交的《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刨新体系》的报告作出重要批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真正搞出我们自己的创新体系”。中科院院长路甬祥院士说:“国家创新全系是一个宏观的、综合层面的体系,它是个网络体系,是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组织机构和社会单元组成,分若干子系统。”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具体由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组成,其主要功能就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1图书馆在国家…  相似文献   

11.
宋庆亮  齐文 《大观周刊》2012,(27):75-76
为了使农村经济发展的更好更快,为了使农民过上更富裕的生活,党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而农村物流的发展缓慢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最重要方面。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农村物流体系。本文运用定性分析法、图表法、文献分析法分析了现有的农村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移动互联为特征的信息时代加速了出版产业的颠覆、重构、跨界、融合,也使得传统出版也迎来了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转折.数字化转型定位的实践和理论需要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合理构建.本文在分析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出科学合理的出版企业数字出版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将江苏省数字出版产业作为个案进行体系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3.
对当前书业物流建设主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物流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被人们认为是继产品生产、销售后的"第三利润的源泉",并且已与高新技术、金融业同时成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随着连锁经营的不断发展和"入世"后书业市场的逐步放开,我国书业企业积极进行物流建设和改造,加快建立现代出版物流体系,以增强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从InfoPath 2007电子表单开发支持到基于Microsoft Office 2007的客户端--服务器全面解决方案,再到针对客户整体物流系统的一系列针对性的深入咨询和指导,微软企业咨询服务部在为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一方面结合自身先进的产品技术和丰富的行业经验,给用户提供极具竞争力和独一无二的咨询服务;另外通过与客户业务需求,技术创新思想"碰撞",让客户融合自身的情况和需求,将微软的产品和方案完美融合到了整个系统中,打造了一个真正高效,便捷,智能化的物流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述五大构架体系构筑现代档案馆的基本要素。五大体系通过相互结合、相互兼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使我们的档案系统运转更加方便快捷,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国际物流研究领域的知识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际物流领域的2 978篇SCI论文为研究对象,考察该领域的学术期刊、关联学科、演化过程、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物流研究是管理学与计算机科学、运输科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综合领域,但其主体属于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通过CiteSpace软件绘制物流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展示该领域的重要文献、著名学术人物和主要研究内容,揭示该领域的演化过程、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物流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三个知识群: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活动核心知识群、物流活动拓展知识群和物流支持系统知识群。物流研究主体已经跨越传统物流理论研究阶段,目前处于供应链理论研究阶段,而最近十年出现的逆向物流理论研究正成为一个新的主流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方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着眼于"国家创新体系"战略的实施和高等教育社会化的推进,图书馆应该利用背靠高新知识和技术辐射中心的优势,适时调整自己的信息方略,以跻身高新知识和技术创新、传播、应用一体化的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18.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了“2522”的整体布局,到2035年,要实现数字技术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数字化发展更加协调充分。从数字出版如何推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文化建设,如何构建数字技术创新体系等方面,系统分析出版业如何对标数字中国建设布局、做好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加快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步伐,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使出版业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9.
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档案馆信息管理与利用服务方式产生强烈冲击,也使依托数字环境进行制度体系建设成为各级各类档案馆强化自身功能、提升服务能力的必然举措。文章探讨了数字环境下档案馆制度体系建设的作用、内容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技术-经济两个层面综合考察探讨了海南教育科研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模式及其技术路线问题,并就其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所涉及的若干问题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