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文章首先阐述了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包括实现内化与外化的结合、将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和实践教学、教师教育与朋辈教育相结合、将传统方式与新媒体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科学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内核。本文从继承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把握科学理论的思想精髓、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探寻适合大学生特点的内化机制、确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创新重点、运用辩证思维方式进行创新、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建设等七方面讨论以科学精神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3.
李东阳 《教育与职业》2008,(11):125-12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国家为实现其根本的政治目的和社会理想而对大学生有意识、有计划地施加思想政治影响的一种理论实践活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具有针对性并取得一定实效,就必须把思想政治理论真正内化到大学生的价值体系中,必须加强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状况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加强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科学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内核.本文从继承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把握科学理论的思想精髓、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探寻适合大学生特点的内化机制、确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创新重点、运用辩证思维方式进行创新、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建设等七方面讨论以科学精神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5.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内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关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尊重和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主观性、差异性,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大学生自觉内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并外化为他们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6.
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积极回应时代需要,立足受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力求实效。本文从厘清立什么"德",树什么"人"谈起,立足育人为本,着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目标和方向,研究高校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问题,构建"理论学习—实践体验—内化提升"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运行模式,指引高校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7.
接受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接受理论是研究外界信息对受众与效果的观点和方法,它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学生接受机理,是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进行信息的获取、融入与内化的过程.当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一些影响大学生接受效果的障碍因素,应当积极借助接受理论,跨越信息效果不佳的障碍,实现信息传动与信息接受的有效契合,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其有效性提升的基础在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认同旨在首先使主客体在思想认识上趋近或一致,客体方能主动信服主体的主张并且内化课程所宣扬的思想理论.因此,以认同为视野,可以更好地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心理和行为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增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内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与目标;需要机制的建立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基础,又是其完善与发展的动力与支撑基础;在实践中,大学生需要机制既要有培育的氛围,也要有激发的动力,更要有理性引导与规范,才能真正发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化作用,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取得成效,就要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模式,让大学生从内心真正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自觉接受并且在思维和行动上践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新的高度迈进。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模式构建的地位、作用以及基本原则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且提出了其优化构建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够给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内化教育是关键,它将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及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内化机制的运行要经历两个阶段:一是从思想政治信息输入到个体心理形成;二是从个体心理到思想观念形成。在内化机制运行过程中,教育对象主体性的发挥是关键;外在环境因素是保障;实践活动是基础。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是受教育者将社会所需要的思想政治道德转化为自身认识的过程。而内化过程作为是受教育者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受教育者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外,还需要教育者起主导性作用,通过外部影响力量促使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实现第一次飞跃。教育者需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涵义及基本过程,帮助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向社会所需要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推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论及具体路径三维创新。  相似文献   

14.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作为一个对中国人有着深远影响力的节目,与以课堂为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截然不同,它将时代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结合,形成了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特有的内涵,对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以及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大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教师要上好这门课程,大力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率,就必须厘清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教学传授与教学创新、内化于心与外化于形等若干对教学关系,切实整合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努力营造优良的教学环境,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思政课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而“课程思政”代表一种课程理念,指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进行讲授,两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辩证统一。新时代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同向同行,共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有效挖掘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注意强化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育人能力,并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8.
高校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目标具有一致性,但二者之间的割裂现状不容忽视,因此亟需将二者有机融合,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育人的实效性。各高校应该牢固树立“党建+课程思政”理念,大力提升“党建+课程思政”能力,精心培养“党建+课程思政”队伍,拓展“党建+课程思政”载体,健全“党建+课程思政”机制。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当前职业院校亟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论述为遵循,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路径,以期推动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新时期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新举措、新方向,从根本上回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近年来,课程思政逐步在高等学校推行和实施,强调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引领,推进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根本在思政,重点在课堂,关键在教师,成效在学生。要有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全体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一个都不少,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实施课程思政一门都不缺位的"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大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