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探究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挑战,敢于付诸探究行动的精神状态.要培养探究型人才,最重要的是如何创设一种有利于激发人的探究动机和发挥人的探究潜能的学习情境.怎样才能创设一种宽松、活泼的学习情境.教师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1)允许学生打断教师的讲话或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评价,随时讲出自己的探究体会或好的解题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朱爱军 《教育艺术》2005,(11):28-28
据报道,不久前有人对北京市10所中学的1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中课后敢于向老师质疑的占66.8%,课堂敢于向老师质疑的占21.5%,而课上敢于当面指出老师错误的仅占5.59%。那么大学生课堂质疑能力如何呢?笔者对本系4个专业的近400名大学二年级学生的调查表明,课后能向老师质疑的占30%,课堂敢于向老师质疑的占10%,而课上敢于当面指出老师错误的不足5%。  相似文献   

3.
科学思维是科学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学生已经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利用所储备知识,把习题作为载体,进行思维方面的培养,对养成学生如何思维、敢于思维、善于思维的习惯具有深远意义,对学生终身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就目前习题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指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使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注意.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井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和期待感,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物理学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可学生常常反映物理难学,甚至对物理感到厌烦。因此,使他们产生兴趣,促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做到乐于听.勤于记,愿意学,敢于提出问题,创造_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所在。那么,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谈几点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化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化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江苏省建湖县上冈中学(224731)郑学裕引导学生质疑,是进行创造性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要使学生学会质疑,不仅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而且要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发现问题的方法.在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和订正错误等环节中,教...  相似文献   

6.
陈青 《中学文科》2009,(11):29-29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最根本特征表现在敢于探索、敢于创造、敢于怀疑、敢于追求;能产生非凡的思维能力,表现为产生新奇、罕见、首创的观念和成就.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质疑”便是一种典型的主动学习。“质疑”能力需要培养,这已成共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但就目前而言,尤其是公开课、比赛课,仍极少有教师敢于让学生质疑.原因是很不好驾驭,弄不好会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失去了目标,打乱了教学节奏。有些老师虽比较胆大,但面对学生的质疑不敢深入,甚至不置可否,终了只做了课堂的点缀。将问的权利交还给学生后,如何进行引领,使学生的提问为教学目标服务?如何点拨学生学会以疑促思?这应是我们应着力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创新能力,是指一种敢于抛弃旧的,创造新的能力,是一种对已成定论的东西提出质疑、加以完善、升华或者另辟溪径,直至推翻原有结论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个人、家庭、企业、机关、学校乃至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和前提。因而,如何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抓起,着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就成了我们的教学目标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一种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本身就是一种与各众不同的求异品格,是一种大胆怀疑、勇于开拓的品格,是一种求真务实,同时又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品格。…  相似文献   

9.
李杰 《宁夏教育》2005,(1):43-44
一、任务型教学是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 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充分发挥学生书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创新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与众不同或标新立异的表现,如敢于对书本上的知识产生质疑,在深入理解、领会前人智慧精髓的基础上,敢于提出新的观点或假设,敢于尝试,敢于实践,不盲目崇拜,不迷信权威。对学生来说,就是对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渴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是当今数学教学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重大课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一、巧创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亚里士多德作过这…  相似文献   

11.
<正>绝大多数学生在发言时,便开始关注教师对自身发言过程的反应和期待教师对自身发言的反馈,这是一种评价期待。课堂理答是对评价期待的反馈,这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评价行为,对学生表达力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1.积极理答,让学生敢于表达。首先,在课堂中,学生被他人尊重的需要常常表现为学生表达时被倾听的需要。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无论学生表达的质量如何,教师都应扮演好学生的忠实听众,这不仅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理解的偏差点和观点的创新处,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的任务是为人的发展打下基础.也是为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打下基础。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的领域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大胆猜想,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是现代数学的重要课题。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除了老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在具体操作上.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共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生命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首先在教育的实践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对教师、书本提出质疑.敢于在实践中探求真理。教学前,老师要以学生掌握的能力为出发点按不同年龄段设计不同目标和内容,制定低、中、高的教学目标和教案,  相似文献   

14.
陈志红 《时代教育》2007,(7Z):71-71
古典诗词,对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灵,驱动学生对美的追求,起着独特的作用。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诗词的意境,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鉴赏能力,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在践行素质教育方面,应当敢于探索,大胆突破。如何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诗词意境呢?笔者认为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实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用心”写作不仅但是认真的写作态度,更是一种求真的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写作”。就是要教育学生敢于说真话,抒真情,表真意。求真是我们的教育理念中最重要的一务,一个求真的教师,会鼓励学生敢于说真话。会指导学生如何说真话,怎么站在公正的立场去审视评价周围的人情世故。郭老师在这方面就为我们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16.
范群 《青海教育》2004,(7):79-79
心理学认为:早期教育中学生学习应用题自立意识完善的过程,对其日后良好人格的形成及成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思维活跃,敢于想、敢于说、主动进取,是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学生具备的心理品质。如何从小树立学生学习应用题的自立意识,播下获取成功的种子呢?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质疑氛围。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所以,我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因子都处于最活跃状态.对学生的质疑我的态度永远都是鼓励引导。甚至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教师不仅不能求全责备,还应鼓励学生敢于突破陈规,尤其是要重视鼓励后进生进行质疑,  相似文献   

18.
程小红 《考试周刊》2009,(12):61-62
面对学生写作无兴趣、动笔乏力、缺少原动力的情况,本文就如何积累写作素材,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在写作中如何创新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以帮助学生端正态度.产生兴趣,敢于创作,激发创作灵感,提高写作水平.达到语文教学质量整体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猜想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使学生养成敢于猜想敢于探索的思维习惯,更要教给他们一些猜想的规律和方法,使他们的猜想,猜之有“理”。猜之有“据”。  相似文献   

20.
师生关系是在教与学的双边实践过程中,通过师生人际交往而形成的教师与学生相互认知、信赖和情感亲近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师生关系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当前师生关系的特点1.从过去的教师支配型向师生平等型关系转变。表现在现在的学生不再是事事顺从老师,而是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在课堂上对话等等。2.师生关系作用中教师的绝对性权威减弱,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