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革新和发展,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也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课堂提问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方式却出现了很多问题,“伪问题”是目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学中提问教学最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因此,本文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伪问题”现象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2.
在平常的历史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表述历史事件和回答问题时,或以今代古,根据生活经验随意想象;或张冠李戴,不符合具体的历史情境;或“文采飞扬”,却不知所云,令人啼笑皆非。这些问题从表面上看是“语言缺失”,但从深层上分析则是史实不清、理解错位、缺乏历史感等等。揭示出这种“学情”,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历史语言的特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中学历史教学观念的滞后性,中学生缺乏历史学习中的问题意识,与当前社会、学校等对历史教学观念的滞后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选定一个问题,指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学生提出问题,这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在应试教育等传统的教育环境中,历史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应对考试,教师也只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忽略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历史教学的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教学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历史系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多数学生并不是主动选择历史系;其二是历史教学是教师一言堂,学生过于被动,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与成长。为了吸引学生,历史教师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历史情结,引领学生走进历史殿堂。为了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历史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读书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5.
“授——受”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一直占据着垄断地位,这种历史教学模式的主要缺陷在于“去问题化”。教师通过“糊涂”教学可以变“去问题化”的灌输式教学为探究式教学,其核心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把历史学习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和积极建构式学习。  相似文献   

6.
方淑玲 《学周刊C版》2010,(5):128-129
由于高考升学率的压力.高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对“系统历史知识”“满堂灌”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大量“系统知识”的考试的情况.导致了学生喜欢历史却讨厌上历史课的尴尬局面的出现。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笔者就问题教学法回归历史教学进行了一些新尝试。  相似文献   

7.
夏楚楚 《历史教学问题》2006,(1):109-110,50
问题讨论法无疑是历史教学应该大力提倡、值得深入开发的教学方法。然而,问题探讨过程中的种种变数与应对策略却往往出乎教师的知识素养与驾驭智慧之外。许多教师在尝试问题教学之后,因事与愿违折而回头“满堂灌”。因此,如何更好地设计、组织和引导问题讨论,是当前历史课程改革面临的一大课题。笔者试结合以下教学案例来说明:某教师以“如何评价林肯”为教学重点,用讨论教学法讲授高一历史《美国内战》一课,教师在课前曾布置准备作业:给学生发了两个重要的补充材料——《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林肯葛底斯堡演说的译文(笔者注:两个材料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提倡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因此,很多教师喜欢用“问题教学”的方法授课。我们对阅读教学的考查,确实是围绕着“问题”展开的,这本无可厚非,但事实上,不少教师的问题教学却成了教学问题:有的教师课堂提问太随意,问题离开了文本研读的具体语境,学生的回答漫无边际;有的教师喜欢将需要交流探究的问题肢解成支离破碎的是非问、选择问;有的教师在教学时总是不自觉地与应试接轨,把课上成了应试课;有的教师将问题抛出后,几乎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只能以自问自答结束。以上的课堂问题实际上都是伪问题,缺少思维内涵,缺失问题情境,缺乏提问设计创新的技能;问题与问题之间既不存在联系,又缺少整合,结果造成了教师的“问题依赖症”、学生的“问题厌倦症”。面对这一情况,笔者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来改善问题教学,避免使其成为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来《中学历史教学》杂志上连续刊登了几篇有关对公开课中教师“作秀”问题讨论的文章,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此,笔者也想就教师成长的问题来谈一谈对公开课中教师“作秀”问题的看法,籍此来和广大的历史教师作一个交流,目的是要进一步地去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和推动历史课程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及寻找解决途径的方法。探究式教学是提升历史课程教学兴趣的有效途径。当前历史探究式教学存在着探究问题内容确定及探究环节设计缺乏科学性、学生主体地位未充分体现、探究效率低等问题。合理设置探究课题、注重探究意义、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探究环节设计、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以及加强对学生探究方法指导、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提高历史课探究式教学兴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鉴西方反思性教学理论,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和中学历史教学实践,借助问卷调查对中学历史教师的“反思”进行了尝试性探究。探究了历史教师反思的内容,旨在通过中学历史教师“反思”问题的探究,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推动历史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2.
关于启发式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打破思维定势,真正理解“启发式教学”的含义,恢复“启发式教学”的本来面目,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由“学会历史”到“会学历史”。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探究式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我认为历史课堂“问题探究式”教学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实施:一、教师巧妙设疑,激活学生思维;二、学生合作探疑,教师精心点拨;三、学生探究生疑,教师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14.
陈晓亚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4):96-97,123
教师要想在教学行为上真正体现新课程理论,就必须注重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全文就《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中“因时间关系”、“课后解决”、“教学形式”、“联系实际”等问题进行了再思考。  相似文献   

15.
“问题意识”是科学素养的逻辑起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主体性教学的手段,体现了教学的互动性原则。教师要善于按照历史学科的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健康发展,最终实现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学贵有疑——历史学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洁 《教学月刊》2002,(4):44-45
学启于思,而思源于疑。然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总是教师频频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很少有学生向教师提问;即使是教师进行有意识的启发,提问的学生也寥寥无几。这说明,历史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淡薄。原因何在呢?  相似文献   

17.
一、历史教师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首先,历史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观念,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崭新的历史教学理念。历史教学理念是历史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传统的历史教学理念将历史学科视为以记诵为主的“单向接受的科目”。形成“教师灌输.学生背书”的历史教学模式。笔者认为,这是历史课长期被学生视为“枯燥、  相似文献   

18.
说到中学历史教育改革,就不能不涉及历史教材,尤其是历史教科书的问题。因为一讲教学,就意味着要摆正“教师、学生与教科书”三者的关系。这已经是我们的一种思维定势。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如“历史教材学”)表明,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科书中心的位置仍不可动摇。“教学活动的媒介就是教材”,而且“历史课堂教学的核心,实质就是学生对历史教科书内容的感知、理解和运用。”于是说,  相似文献   

19.
高劲彦 《甘肃教育》2020,(6):138-138
我国著名史学家吕思勉说:"史也者,所以求明乎社会之所以然者也。"学习历史,能让学生更为理智地分析问题,认识现实,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意识。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正确地学习和认识历史。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历史教学中缺乏情感教育。随着教育教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多媒体教学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20.
“质疑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历史现象让学生去质疑,从中得出正确的符合历史实际的客观评价或历史结论。学生对一些历史现象的质疑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思维过程。因此,教学中,教师适时、恰当地运用质疑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好办法。以下,是我在教学中总结的几种重要的寻疑方法:一、分析综合法。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寻疑方法。例如:学美国的冷战政策,就要按“是什么”、“为什么”、“本质是什么”三个层次递进去设问,分析“冷战”政策的含义,认清“冷战”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