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国民政府1946年完成的“制宪国大”代表选举,是中国历史上实行普选的创始之举。选举的实施依据是以孙中山思想为基础,经反复修订而成的《国民大会代表选举法》。据《选举法》规定,国民大会代表选举划分为地域、职业和特种三类名目,同时并举。在“国大”代表实际选举过程中,出现了无视民众、选举舞弊、强选贿选等恶劣现象。选举结果遭到共产党方面人士和民主党派人士的联合抵制。从总体上看,1946年“制宪国大”的代表选举是国民党一党控制的非正常选举,其本质是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工具。但这次选举也有值得肯定之处,其所采用的选举方式,符合民主选举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2.
问题解答     
问:国民党的"五五宪草"、"国大选举"、"制宪国大"、"行宪国大"都是怎么回事?答:"五五宪草"、"国大选举"、"制宪国大"、"行宪国大"都是国民党反动派所玩弄的宪政骗局,目的是给其法西斯统治蒙上一块民主的遮羞布."五五宪草"是国民党政府1936年5月5日公布的一个宪法草案.当时的情况是:"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日民主运动不断高涨,各阶层人民强烈要求结束国民党独裁统治,召集国民大会,制定宪法,蒋介石集团为了缓和矛盾,不得不在1932年2月的国民党四届三中全会上决定,于1935年3月"召开国民大会,议定宪法".于是1933年1月,国民  相似文献   

3.
1946年7月3日,蒋介石政权违反政协决议,单方面决定于11月12日召开国民大会。对此,成立于1946年8月中旬的中国民主社会党开始时和民盟站在一起公开表示反对,但到伪国大召开前夕,民社党又一改初衷,宣布有条件地参加。民社党之所以最终决定有条件地参加由国民党一手包办的伪国大是由民社党的政治主张、民社党人对国民党政权仍存有幻想及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张君劢个人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1946年11月至12月"制宪国大"召开期间,《大公报》连续发表多篇社评,就制宪中许多问题进言献策,呼吁制定一部民主宪法。《大公报》的部分建议得到了大会采纳,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从条文上看是一部比较民主的宪法。然而,国民党并无真正还政于民的诚意,《大公报》呼吁的民主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相似文献   

5.
1946年7月3日,蒋介石政权违反政协决议,单方面决定于11月12日召开国民大会,对此,成立于1946年8月中旬的中国民主社会党开始时和民盟站在一起公开表示反对,但到伪国大召开前夕,民社党又一改初衷,宣布有条件地参加,民社党之所以最终决定有条件参加由国民党一手包办的伪国大是由民社党的政治主张,民社党人对国民党政权仍存有幻想及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张君劢个人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一1946年1月10日至31日由国民党政府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通称旧政协),是抗日战争以来,中共及其他抗日民主党派长期要求与推动的结果。抗战初期,中共及其他抗日党派为了抗日救国,就向当权的国民党及其政府建议改革政治机构,实行民主政治,在真正的国民大会(以下简称国大)召开以前,召开各党派、各界参加的政治会议或党派会议,共商抗战建国大计。1941年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后又提出了“设置各党派国事协议机关”的建议。但国民党政府总以扩大国民参  相似文献   

7.
1946至1949年中国的自由主义者主要有三种类型:民间议政型、组党参政型、政府谋谏型,分别以储安平、张君劢、胡适为代表。在这三年中,储安平以《观察》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公共论坛议论时政,并且自己经历着由中共的批评者到接受共产党的思想转变;张君劢活跃于制宪事业中,参加蒋介石的制宪国大和政府改组,但发现国民党的宪政貌似神非;胡适则在政治上走向保守,站在国民党的立场为政府说话。战争的结局,最终决定了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1946至1949年中国的自由主义者主要有三种类型:民间议政型、组党参政型、政府谋谏型,分别以储安平、张君劢、胡适为代表.在这三年中,储安平以<观察>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公共论坛议论时政,并且自己经历着由中共的批评者到接受共产党的思想转变;张君劢活跃于制宪事业中,参加蒋介石的制宪国大和政府改组,但发现国民党的宪政貌似神非;胡适则在政治上走向保守,站在国民党的立场为政府说话.战争的结局,最终决定了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裂变中的抉择:--对1946-1949年中国自由主义者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6至1949年中国的自由主义者主要有三种类型民间议政型、组党参政型、政府谋谏型,分别以储安平、张君劢、胡适为代表.在这三年中,储安平以<观察>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公共论坛议论时政,并且自己经历着由中共的批评者到接受共产党的思想转变;张君劢活跃于制宪事业中,参加蒋介石的制宪国大和政府改组,但发现国民党的宪政貌似神非;胡适则在政治上走向保守,站在国民党的立场为政府说话.战争的结局,最终决定了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国民大会是孙中山基于直接民权、权能区分和五权宪法等理论,在美国进步主义运动影响下出于济欧美代议政治之穷与矫正选举制度之弊的考虑,在中央设计一个与外国议会不同的机构来代表国民全体,通过行使选举、罢免、创制、复决等政权产生与管理中央政府的政体设计,它负责监督整个政府的同时高于一切,具有"抽象"、"无形化"和"具体"、"有形化"的双元特质.随着三民主义成为知识化与制度化的信仰,国民大会在宪法中的组织形式与职权经历了有形与无形之间的漂移,最后定位于有形与无形之间.国民大会的运行中所表现的国大代表选举有名无实、制宪国大召开一党独行以及国大行宪而致宪法破弃,从反面警示我们必须加强代议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广东国民政府:正式名称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前身是孙中山建立的大元帅府。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为反抗北洋军阀进行过多次斗争,但均遭失败。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决心改组国民党,于1923年在广州建立大元帅府,自任大元帅。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遵照孙中山先生的遗愿,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国民党于7月1日将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因其设在广东,通称广东革命政府。这是当时革命的最高政权机关。汪精卫、胡汉民、谭延(?)、许崇智、林森为常务委员,汪精卫任主席。广  相似文献   

12.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仅用5个多月时间就占领了东北3省,紧接着又发动“一·二八”事变,威胁远东金融中心上海和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国民政府乃至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危机。随着日本侵略的加深,四分五裂的国民党内各派系开始重新聚合,无所作为的国民政府逐步对日采取积极的内政外交措施。  相似文献   

13.
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的“五五宪草”中规定1946年国民大会代表的选举方式为小选举区制。这种选举方式是实现孙中山“直接民权”构想中的必要步骤;符合世界选举制度发展趋势;而且经过了严密的立法程序,故而有其合理性。但是,此种选举方式却可能导致一党专政,而对本已是一党政体的国民党来说,结果是更加强化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从而引起其它党派的强烈不满,导致政府合法性危机加深,并且引起了革命战争,最终使国民党政权垮台。  相似文献   

14.
“迎汪复职”运动的政治背景蒋介石于国民党“二大”跻身于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以后,权力欲日益膨胀。1926年3月制造借口,挑起了“中山舰事件”,既打击了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又清除了他最大的政敌,逼迫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主席汪精卫出洋法国。4月16日,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联席会议上,蒋攫取了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在5月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蒋又提出了旨在限制共产党人在国民党中央和地方党部的活动的所谓《整理党务案》,并由此篡得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组织部长、军人部长等职。北伐出师以后,他又进一步利用总司令名义,扩大自己的社会基础和军事力量,专横跋扈,嫉视异己,培植心腹,大搞军事独裁。如果说“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为开始篡夺领导权而投石探路的话,那么北伐过程中蒋介石的军事独裁则是他实行反革命军事专政的  相似文献   

15.
一1945年8月,中国人民流血牺牲、历尽艰辛、奋斗了整整8年零1个月的抗日战争,以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而结束。摆在全中国人民和各政党、各政治派别面前的共同问题是,中国向何处去?中国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处在三种政治势力的争夺下,这三种政治势力是:代表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他们把持着名义上的国民政府,掌握着中国最大的武装力量。他们要用“扩大政府组织”和召开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的方法继续  相似文献   

16.
20 0 3年11月2 7日,台湾岛内蓝(指国民党、亲民党)绿(指民进党、台湾团结联盟)阵营就“公投法”草案进行表决。结果,台湾“立法院”否决了“泛绿军”所谓的“统独公投”“制宪列入公投”等条文,通过了国民党和亲民党提出的“公投法”草案。陈水扁为“台独公投”制造法律依据的阴谋破产。这一结果,显示台湾的主流民意希望社会稳定,保持两岸和平,不赞成“台独”,“台独”不得人心。但值得警惕的是“公投法”草案的通过本身已经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公投法”已经为“台独公投”埋下法源的伏笔,并且“公投法”除了明确列为不可公投的“预算、…  相似文献   

17.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在南京建立了国民党新军阀政权。经过党内的反复争斗,1928年2月,国民党召开二届四中全会,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四派新军阀获得了“统一”。同年4月,举行了“二期北伐”,迫使奉张军队退回东北。12月29日,张学良在东北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至此,中国南北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仅隔三个月,国民党新军阀各派之间又发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三大”明确指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目的首先是“改组国民党为左翼的政党”。在此之前,共产国际“四大”上,中共发言人也表示中共与国民党合作时,要在组织和教育群众方面“和国民党竞争”并  相似文献   

19.
一、台湾领导人选举的分析台湾的最高领导人在1996年以前是由“国民大会”选举产生的,由人民投票选出“国民大会代表”,再由“国大代表”投票选举“总统”,是所谓间接选举制。自1996年第一次改为由公民直接投票选举,这个改动主要是由李登辉主导的国民党和民进党联手完成的。从李登辉的角度和1995年当时的形势来看,他有十足的把握当选下一任“总统”,其次,通过直接民选的“总统”权力必然增加,因此他如此主张。从民进党的角度来看,“总统”直接民选是民进党长期的主张,因为通过“总统”直接民选是民进党取得政权最快的方式,因此…  相似文献   

20.
十七、为什么说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是中国革命新的直接目标?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于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开始了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