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河断流的气候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河断流存在人为和自然两方面的综合原因, 其中自然因素中又以气候为主要影响因子。本文利用1951年~1999年近百个站点的温度、降水资料,采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了黄河上、中、下游各流域的面雨量和温度,对黄河流域近50年来温度、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1920年--1999年近40个站点的温度和降水资料,讨论了温度、降水与黄河断流的关系。结果表明:1922年--1932年气温较高,降水量偏少是造成黄河流域对应时段连续枯水的主要气候原因;最近二、三十年以来的黄河断流,除了温度和降水等气候因子的影响外,人类对黄河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以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等因素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仁生 《今日科苑》2009,(24):281-281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不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价格体系使这种矛盾更加激化。而这种矛盾产生的必然结果是黄河的经常断流,据统计,黄河1997年断流226天、1998年断流142天。1999年,水利部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水资源实施全流域调控以来,情况好转,但黄河流域水资源缺乏的矛盾依然存在,且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3.
随着黄河流域内工农业的发展,黄河两岸年用水量逐年猛增,用水需求已超出了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黄河流域水危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搞好工程管理的同时加强水资源管理,通过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对黄河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保护是实现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孙思奥  汤秋鸿 《资源科学》2020,42(12):2261-2273
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亟需开展水资源需求管理,以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二级流域为基本单元,采用对数均值迪氏指数方法分析2003—2015年黄河流域用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揭示流域用水时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黄河流域用水量占比全国用水量8.0%~9.3%,年用水总量呈现上升趋势,而人均用水量则呈下降趋势。②各二级流域用水量随时间变化的主导因素不一致,人口与人均GDP增长为用水量增加的主导因素,用水强度降低与产业结构升级能起到抑制用水量增长的作用。黄河二级流域人均用水量空间差异显著,用水强度对人均用水量空间差异的影响最显著,各因素对二级流域人均用水量空间差异的影响逐年减小。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水资源需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来是黄河流域降水较少的时期.干旱成为北方地区普遍的问题.从70年代末,黄河下游河道出现断流,而且,断流的河道越来越长,断流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到1998年,断流河道的上端已逼近开封.由于国家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采取坚决的严格措施,2000年虽然我国北方也是降水较少的干旱年,黄河下游河道未发生断流.这也是我国在资源环境进行科学管理方面取得的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黄河下游河道出现20多年的断流和我国北方连续20多年的干旱,黄河洪水危害的严重性在人们头脑中有所淡化,人们对黄河洪水的警惕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6.
黄河水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 ,奠定了今日黄河流域的昌盛繁荣。然而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黄河水资源过度的需求使黄河不堪重负 ,以致黄河下游频频出现断流。提醒人们 :解决黄河问题刻不容缓。黄河是沿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是我国下一世纪内陆经济发展的轴心。黄河断流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所关注的重大问题。分析断流原因 ,正确评估其危害 ,预测趋势 ,指出必要措施以缓解断流 ,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中科院地学部组织院士及专家进行了黄河断流实地考察 ,并与沿黄地方部门组织了多次研讨会 ,对黄河断流问题取得了一些共识 ,兹…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发样地,她已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对世界进步与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黄河流域面积达75.24万平方公里,黄河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流长5464公里,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在山东省北部流入渤海。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日趋严峻:在黄河源草原大面积退化、众多高原湖泊在萎缩、大气降水在锐减、荒漠化土地在继续扩张;在黄河中上游地区沿长城一线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地继续向东南两个方向推进;在黄土高原有45万平方公里土地  相似文献   

8.
曾凡银  冯宗宪 《软科学》2000,14(2):27-30
1引言环境资源问题有其产生的根源,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环境资源问题的源在空中、江河湖泊中传播、流动、汇集、扩散,并通过物理、化学、生态等过程,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的社会、经济问题。这些问题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不仅在产生问题的区域内和当代,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它往往形成了跨地区流动与影响,并波及后代。黄河干流自1972年出现自然断流现象以来,其断流频率越来越高,断流河段逐渐加长,断流天数也随着增长,这不仅影响了黄河中下游数万居民的生产、生活,而且可能引起上下游区域之间的社会、经济矛盾;3000年前,黄河上游的黄土高原…  相似文献   

9.
湟水流域河谷潜水分布区是青海省经济相对发达区,合理开发利用河谷潜水对工农业发展、解决农牧民生活用水、改善生态环境都是十分必要的。而合理开发利用河谷潜水的前提是正确评价河谷潜水的天然资源量。本文结合湟水流域河谷潜水特征,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提出河谷潜水评价方法,并结合实例验证这种评价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河源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流域河源区是国家生态屏障和“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保护优先的践行区。本文梳理了近40年来对黄河流域河源区土地利用格局和过程研究的相关文献,从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效应及政策启示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河源区土地利用格局相对稳定,草地面积占绝对优势。2000年是土地利用及其效应变化的重要转折点。2000年之前,草地、林地和湿地等生态用地减少,草地退化、沙化、土壤侵蚀等效应加剧。2000年之后,生态用地增加,植被指数增加,生态系统逐渐向良性方向转变,碳汇功能增强。②生态工程实施和气候变化使该区域土地利用及其效应极具复杂性。整体上土地退化面积有所减少,程度趋缓,草畜基本实现平衡。东部河湟谷地耕地面积减少,集约度提高,种植结构逐步优化;但局部恶化的态势依旧严峻,土壤侵蚀尤其高寒地带的冻融侵蚀加剧。建议应加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以及生态保育区溢出价值与自然资产的评估研究,为黄河流域河源保护区可持续发展以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1.
黄河断流的经济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断流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体制因素,本文通过博弈分析指出现有指令配水模式的症结所在。在对沿黄地区进行经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立黄河流域经济与市场共同体,引入流域水资源“准市场”,建立合理高效的水分配机制,进一步推进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黄河源区是黄河流域最重要的水源地和产流区,贡献了超过全流域37%的产流量,对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安全、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境有决定性的意义。明晰黄河源区近60年来的气候水文和近30年来的植被覆盖特别是草地退化的变化特征,不仅是深入理解黄河源区水文循环机理的前提,也是准确把握源区及中下游水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的关键,更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核心问题。从气候角度看,黄河源区自1951年以来经历了显著的暖湿化过程,20世纪90年代有所回落。但从2000年以来,气温和降水以更快的速度增大,进而引发了冰川积雪消融加剧、蒸散发增加和冻土层退缩等一系列后果。然而,由于各个过程中水分损耗的加剧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这种增湿并不能转换为有效的水资源,黄河源区的观测和天然河川径流量均呈现出减少的趋势。而不断退化的草地则使得区域水分涵养能力不断降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面对黄河源区严峻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挑战,除了继续深入研究黄河源区水文循环机理外,建议应做到:(1)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2)水资源的有序开发利用;(3)社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4)从战略高度贯彻实施有序适应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3.
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效果与综合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占全国国土面积的8%,多年平均径流量则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流域可开采的地下水资源量139×108m3(扣除与河川径流重复量),人均水资源量543m3,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15,远远低于人均1 000m3的国际水资源紧缺标准,是一个水资源相当匮乏的地区。本文系统分析了黄河水资源管理取得的最新进展:一是实现了黄河枯水年连续6年不断流;二是基本统筹兼顾了各方面用水;三是初步建立了黄河统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分析了黄河流域面临的重大问题与挑战:尚未建立水权制度和水市场;现行的统一管理机制十分脆弱;配水模式严重失控;河流维持水量大量减少;河流健康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黄河水资源综合管理的对策:建立河政管理与水利水电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水务管理体制;完善水权转让制度和建立水市场;制订推行科学的水价体系;制约供水与用水双方厉行节水;建立和健全水资源综合管理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4.
提高用水效率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深入探究黄河流域用水效率的空间格局及动态演进趋势,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基于非期望产出的全局至强有效前沿最近距离模型(MinDS模型),对2000—2017年黄河流域用水效率进行科学测度,从全国视角、区域比较视角及流域内部视角全面刻画黄河流域用水效率的空间格局,并借助扩展的分布动态学模型探究黄河流域用水效率的动态演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用水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下游地区用水效率始终高于中上游地区,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黄河流域用水效率在部分年份存在极化现象,空间因素能够明显影响黄河流域用水效率未来的空间分布,相邻地区用水效率的相互作用导致长期内黄河流域用水效率差距逐渐缩小,存在着收敛于中间水平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维持系统的生态功能是生态调控的主要目的,因此基于生态功能空间差异性的生态调控研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的可操作性。青海省境内沿黄地区是黄河的源头区,对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持等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该区面临着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功能损失。本着恢复生态系统功能的目的,在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依据主导性原则,按各生态功能区所占面积比例,将研究区确定为黄河源生态功能区和青海东部生态功能区。前者的主要生态功能是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后者则是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控制。从生态功能损失的机理看,前者水热矛盾突出,自然因素限制,而后者则由于人为干扰强度过大。基于生态功能空间差异性分析,以生态调控理论为指导,针对不同功能区特点提出了以“保”和“建”为主导思想的生态调控方案。黄河源区以保护为主,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和现有林地的管理,对草地沿环境梯度实行分区治理。青海东部区以建设为主,通过水土治理工程和植被综合恢复工程,实现生态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16.
抢救“土壤水库”实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在全国上下深切关注着黄河的重大问题及其对策,其实问题的根源出自人们对黄河流域尤其黄土高原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形成了“三个恶性循环”:广种薄收,薄收更广种,虽是罪魁祸首,但常反被忽视,致使生态环境脆弱,人民长期贫困;只有下游河床越淤越高,防洪大堤越筑越高,越高越险和断流历时越来越长,上溯速度越来越快二个恶性循环的为害人使人惊恐,不难看出,这是恰与形成黄土高原自然规完全相悖的人为地质过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下游悬河段断流对沿岸地下水影响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下游悬河段地下水系统分布面积29288.27km2,含有两个含水层组.浅层含水层组赋存潜水和微承压水,中深层含水层组赋存承压水;并对含水介质结构、边界条件及地下水流态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构建了三维地下水流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识别和验证,进行了悬河段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的模拟研究:预测了黄河下游在不同的断流时间和断流河段长度下,黄河侧渗量的变化趋势.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花园口站-河口段全年断流时,黄河悬河段无侧渗补给;断流300天时,黄河全年侧渗量为2.98×108m3,较现状年侧渗量减少了52.25%.夹河滩站-河口段全年断流时,黄河全年侧渗量为1.6×108m3,较现状年侧渗量减少了74.4%;断流300天时,黄河全年侧渗量3.46×108m3,较现状年黄河侧渗量减少了44.5%.泺口站-河口段全年断流时,黄河全年侧渗量为4.83×108m3,较现状年黄河侧渗量减少了22.58%;断流300天时,黄河全年侧渗量为5.17×108m3,较现状年黄河侧渗量减少17.06%.利津站-河口段全年断流时,黄河全年侧渗量为6.15×108m3,较现状年黄河侧渗量仅减少1.5%.上述研究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黄河水量人工实时调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以后,如何合理的利用中上游黄河资源的区位优势、促进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加快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整治、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发展西北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西北部黄河流域在历史和现代中对西部各省的经济的影响,阐述了黄河流域在西北大开发中的自然和地理优势;探究了制约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总结了黄河在西北大开发中拥有的重要地位和应该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建设区、粮食主产区和经济发展区,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然而,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下,叠加黄河流域本底条件限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水沙治理与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经济和社会发展质量有待提高,亟待深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机理重大基础研究,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野生经济鱼类资源现状和面临的危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凯 《青海科技》2006,13(1):15-19
对青海省10种主要经济鱼类资源状况及环境的调查显示,人类活动和环境改变对鱼类资源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通过1997~2004年在青海湖、黄河上游和柴达木盆地的调查,对青海省野生经济鱼类资源变化状况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调查中,主要经济鱼种在捕获物中均有发现,但鱼种类组成及种群结构和数量皆有明显变化,鱼类多样性已遭到明显破坏,群体数量减少,个体趋于小型,其中,黄河的厚唇裸重唇鱼、骨唇黄河鱼、柴达木盆地花斑裸鲤和甘子河裸鲤亚种已处于极度濒危,克鲁克湖的青海湖裸鲤种群有可能面临灭绝。青海省野生经济鱼类资源的衰退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过度捕捞和非法渔业是主要威胁。最后提出了青海省野生经济鱼类科学保护和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