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南北朝是秦汉以后我国政局分裂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虽然南北双方的正常往来被阻断,可是南北的佛教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佛教寺院遍布我国南北各地,并渗透到南北朝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影响着南北朝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揭示南北朝时期汉语的南北差异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对南北朝时期一些经典中土文献进行穷尽性调查和细致分析,我们发现,语气词“耳”、“乎”用法的南北差异存在某种相似性——各语法意义的使用频率存在着差别,我们把它归纳为同质通语发展差异类型。我们把“耳”“乎”在南北朝的用法置于历史的纵轴线上,以前人对它们的研究结论为参数,进行一种历时考察,可以发现产生这种南北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王东 《语文知识》2013,(4):27-29
南北朝时期政治上分裂对峙,导致了南北文化存在诸多差异。本文选取作为南北文学形式之一的南北朝民歌为研究对象,从语言角度探讨南北民歌的差异,以管窥南北文化之差异。  相似文献   

4.
南北朝时期"比"字比较句存在差异。本文选取南北朝文调查"比"字句的南北不同表现,发现南北朝新出现的"以+X+比+Y"和"X+比+Y+VP"两种句式在南朝文中的用例数量和比例均比北朝文高,且南朝文"比"字句比北朝文"比"字句更多地采用新形式。  相似文献   

5.
《汉书》中的"宣汉"意识实质是迎合当时东汉政权的史学阐释。随着"汉书学"的形成与发展,《汉书》宣扬本朝历史的著史旨趣为南北朝史家所沿袭,修史宣扬功业在南北朝时期成为统治者与史官的普遍认识,北朝侧重于宣扬当代,南朝侧重于饰讳王朝更迭。  相似文献   

6.
"南北宗"论是中国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借鉴禅宗二派的分法,将中国画史分为"南北宗"的理论创新,其主要贡献是中国画流派理论体系的构建,学术指向是古代山水画,对明、清两代的中国画发展影响甚大。那么既然有"南北宗"的山水画,就必然有"南北宗"的人物画,本命题就是这样产生的。南宗人物画以写意为创作形式,因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目前研究南、北宗山水画的人很多,而研究南、北宗人物画和花鸟画者"鲜有闻"。所以梳理南宗人物画发展脉络,解读南宗人物画风格流变和审美取向,具有填补南宗人物画研究空白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南北朝时期,儒学独尊的一元文化格局崩坏,文化发展呈多元趋势;在划江而治的南北对峙的政治环境下,南北文化出现历史性的地域分流。佛教文化分为南统与北统,南北大异其趣,风骚各领。 一、南统与北统佛教之异趣 南北朝之佛教因为南北各自旨趣相殊而有南统与北统之分及“南义”与“北禅”之别。就整体风格而言,南统佛学偏尚义理,极富名理性格,讲经说法风行,以玄思拔俗为高;北统佛学崇尚实行,富于践履品格,禅风鼎  相似文献   

8.
说南北朝民间乐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朝和北朝民间乐府各有其形成的历史,并有不同的风格。南北乐府在文学史上均占有一定的地位,并对后世诗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南北朝民间乐府均为梁代人所辑。  相似文献   

9.
梁琼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6):42-47,66
南北朝后期,北齐高僧慧思辗转千里而择住南岳。这是缘于佛教发展的情势、慧思强烈的"末法意识",以及南岳具有兴盛佛教的地理人文因素。慧思择住南岳并以之为基地努力弘法,不仅开创了南岳佛教的事业,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南北佛教融合的历史进程,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东晋南北朝时期,传统文化因南北政治军事上的对峙而被割裂为南北两派,南方和北方的经学、史学和艺术在治学方法和风格上各自形成差异。但这种差异是暂时的,传统文化的兼融并包性逼使这种差异走向交流,而南北双方“遣使聘问”和“互市”的开展又促进了这种交流。由于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中外文化相互渗透的高潮期,因此,南北经学、史学和艺术的交流不独改变了南北文风,而且为隋以后中外文化的交流提供了蓝本。  相似文献   

11.
【考纲说明】2005年历史《考试大纲》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高考复习范围在以前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删减:一、2004年历史《考试大纲》中有而2005年历史《考试大纲》已删掉的内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屯田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二、教学大纲作了要求而2005年历史《考试大纲》未列入的内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手工业的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商业的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三、2005年历史《考试大纲》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指定的考试范…  相似文献   

12.
在汉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古时期,尤其是民族大融合、民众大迁徙、南北文化大交融、因而语言也发生很大变化的南北朝时代,是一个新;日交替、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研究这一阶段的语言现象,特别是来得最快的词汇变化,对于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有着特殊意义,本文仅就南北朝时期的代词“他”、“身”、“许”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一、他关于第三人称代词“他”的起源年代,学术界历来有不同看法。杨树达认定《后汉书·方术传》中“还他马,放汝罪”中的“他”是第三人称代词,王力先生则力驳此说。在《汉语史稿》中,他认为这个“他”…  相似文献   

13.
在河南地区的发展史上,南北朝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当时的姓氏分布与世家犬族,真实反映了南北朝特有的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14.
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南北朝佛教的发展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说唱艺术长期以来不登大雅之堂,早期的典籍中几乎没有什么相关记载,而在南北朝、隋唐时期音乐活动大都集中在寺院中进行。通过对《高僧传》中《唱导》的分析,简要阐述了说唱音乐在南北朝时期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5.
爱情诗可以说是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爱情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南北朝乐府民歌中都有所表现,在中国古代爱情文学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政治经济以及风俗习惯的影响,南北朝乐府民歌中的爱情诗存在明显的不同;但是又因为南北朝文化学术的交流、融合,南北朝乐府民歌中的爱情诗也并不是壁垒分明的有南北之分。用两句话来概括就是“一份相思两地情”,“两地明月一份情”。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南北朝乐府民歌中的女性形象类型进行了界定,围绕南北朝女性在爱情婚姻中的种种表现对南北朝乐府民歌进行了对比式的论述,并分析了南北乐府民歌因社会政治、经济、民族风俗及民族性格,自然环境因素形成的不同的吟唱风格。  相似文献   

17.
罗素珍 《文教资料》2007,(7):172-174
“邪(耶)”在上古时期是一个具有南方特色的语气词,南北朝时期,有了新的发展。本论文通过考察南、北朝经典文献《世说新语》和《洛阳伽蓝记》,以及北朝的汉译佛经中“邪(耶)”的用法,探讨“邪(耶)”在南北朝用法的异同,从而揭示出南北语言的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8.
颜之推一生经历南北,熟悉南北朝用语,分析《颜氏家训》中的习用语,既可以领略六朝时期的语言特色和鲜活的社会风貌,也可以了解此期汉语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一、补充史实,理清历史脉络。本课首句为“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代皇帝”,这与上一课内容之间形成了历史空白。为了解决学生头脑中诸如“唐朝第一代皇帝是谁”之类的疑问,大致理清历史脉络,必须介绍时代背景,补充相应内容,并由此导入新课。第十课讲述的“淝水之战”决定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在南北朝对峙时期,人民渴望统一。北方民族的  相似文献   

20.
梁陈之际,大批南朝文人由南入北,构成了南北朝时期的一道壮丽的文化景观,也成为中国文化史上南北文化融合的一个契机和重要因素。那么,这些流寓文人在殊方异域和精神家园的一系列嬗变当中,又经历了怎样的一番心路历程呢?这个问题的解决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入北南人的大量作品。赋是南北朝人最为推崇的文体之一,入北南人接受了北朝的赋作感事伤怀的影响,多以赋作来表达他们流寓羁北的真情实感。本文拟以梁末入北文人的代表性赋作为基点,结合历史人物所处的大的历史环境和具体的生存境遇,来探讨入北南人的心理状态的发展变化,从而揭示时代环境和生存空间对历史人物具体心态的影响。探究他们用文字表现的心灵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