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省略是所有语言共存的现象。大多数语法书里谈省略只就其结构而言,将省略狭义地定为:省去一个句子中的词、短语或分句。这些成分对语法结构的完整性是必要的,而干句子的理解却是多余的重复。我以为它远远不能全面概括语言中的省略现象。根据乔姆斯基的理论,语言研究仅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只能看到繁杂的语言现象的一小部分。他提出从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两方面去分析并解释每一语言现象。基于这个理论,我们便会观察到省略的广阔世界,省略的不同层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转换生成语法框架下综合三种理论,推导出[+tense]理论,用以解释VP-ellipsis(跟在限定句中的时态和控制不定式中的小品词to后面的省略)的现象,并试用该理论来分析其他相关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3.
省略是普遍存在于人类自然语言之中的一种现象,它在人类的语言交际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人类从很久以前就已经注意到了语言中的省略现象并开始对其加以研究。一、省略的定义及分类迄今为止,人们对语言省略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然而对于其定义与分类,学者们有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传统英语语法、功能语法以及转换生成语法分别从描述、衔接和生成角度讨论了英语中的省略现象.纯语言环境下的省略现象是其主要理论着眼点,外指省略现象则超出了它们的讨论范围.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研究表明,省略依赖语境,语境包括语言的、物理的和心理的三个方面,省略现象是语言经济和语境下人类转喻思维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省略是一种常见的、复杂的语言现象,包含狭义省略和广义省略,与句法、语义、语用密切相关。“常规关系”理论是关于事物间关系的理论,能有效解释省略现象。以“常规关系”理论中的常规范型相关内容为指导,对省略现象进行例证分析,认为常规范型有助于人们理解省略的话语,同时,人们可以使用不完整的表述,取得语言简洁生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阎太安 《考试周刊》2011,(36):109-110
省略是人类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现代日语中的省略现象因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因素而较一些语言更具有代表性。本文以先行研究理论为基础,对现代日语中的省略现象进行语用学角度的分析,从语用学角度探究日语中省略现象产生的动机和原因。  相似文献   

7.
汉语和日语里都存在主语省略现象,在借助上下文的省略、对话省略以及自述省略等方面它们具有共同点。此外,日语在授受关系和敬语等方面还有其自身独特的主语省略现象,可见日语的主语省略现象更胜于汉语。中日主语省略现象的存在既有语言结构方面的原因,也有思维模式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原因。对中日主语省略现象进行研究,将有助予我们更深入地把握中日两种语言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省略(ellipsis)是语言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省略形式进行研究,可以揭示两种语言在语篇形式和语篇内容上的异同,对于丰富普通语言学理论、促进我国的英语教学、研究英汉互译规律等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语法学  相似文献   

9.
汉英语篇中省略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略现象包括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在汉英两种语言使用广泛并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存在差异,省略现象仍然有本质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省略作为语言中重要的语言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尤其在口语交际中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人们经常省略一些语言信息,用简单而精练的表达传递信息。韩国语也和其它的语言相同,省略现象普遍存在。本文从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助词的省略等三个方面来初步探析了韩国语口语中常见的省略现象。  相似文献   

11.
网络语言是目前一种流行的语言现象,介于书面语和口语之间,它涉及社会心理学、符号学、语用学以及社会语言学等各门学科。研究网络语言对人们的语言使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The LE-AT Model是基于Zipf省力原则和语言顺应理论整合而成的一个新理论模式,借助此模式可有效探讨网络语言的语用成因,进而提高人们对网络语言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本文借助Jef 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从语用学的视角探讨现代汉语中名词转用为形容词的现象.先对名词转用为形容词现象的陈述,后从从说话人的使用动机到听话人的接受效果,从个人心理到社会心理等不同角度进行剖析,力求揭示出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和它对语言自身、人们交际、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关联理论对于理解刻意曲解的过程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理论依据。根据关联理论中的明示——推理交际、认知语境与关联原则,刻意曲解是曲解者在推理过程中对第一说话人明示的歪曲过程,是推理过程中对明示的偏离,使第一说话人交际意图得不到实现;刻意曲解是第二说话人在正确理解第一说话人话语的基础上,对被曲解者的语境假设进行有意识的破坏性改造;刻意曲解是最佳关联性达到最小值的过程,并不总是最大关联,也不总是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经济理论与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邓小平经济理论不仅涵盖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基本内容,并且弥补了其存在的缺陷,对该理论体系做出了重大的发展,使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最具创造性的内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的权威理论与列宁的灌输理论同为马克思主义伟大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两者自成体系同时又联系密切,透过前者关照后者,可以得出如下认识:如果说恩格斯在《论权威》中集中阐述的权威理论是回答权威是什么及权威的重要性的理论问题的话,那么列宁在《怎么办?》中系统形成的灌输理论则更多地是回答如何树立和捍卫权威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冗余表达表面不包含任何新的语义信息,但实际上在日常交际中含有丰富的交际价值。文章首先分析冗余表达中重复词语的不同含义,接着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冗余现象,认为说话者故意使用冗余表达是符合在认知语境中的最佳关联的。冗余信息的理解和对特定认知语境的理解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疲劳",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通过长期课堂相处,学生对教师的脾气性格、人品人格、教学方法等个性和特质深入了解后,对其失去新鲜感和产生离心力的现象。消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疲劳",教师要做到:教学理念新锐、教学方式新颖、教学语言新潮、教学形象新奇。  相似文献   

18.
以奇观理论为切入点,对林书豪现象的本质进行解读可以发现:林书豪的东方身体在以高科技为基石的现代媒介作用下,正转化为一个集媒体文化、体育运动、商业运作、文化论争为一体的奇观集合物。随着他的篮球事业在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全面铺开,林书豪的自然身体在被多重奇观效应建构成型的同时,也面临着被篡改和多度阐释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福泽谕吉是近代日本最大的启蒙思想家,他的《脱亚论》历来颇受争议,争议之焦点可以归结为:其一,福泽谕吉是否是“亚洲侵略主义”之思想元凶;其二,福泽谕吉对中国“儒教”的态度为何?从这两方面来重新审视《脱亚论》的影响就能够重新审议《脱亚论》:在时间跨度上我们可以证明福泽谕吉并非“亚洲侵略主义’’的思想元凶;同时认为他对待“儒教”并非一概否决。  相似文献   

20.
笔者试图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译入中国的本间久雄两部文学概论教材及其在中国影响的研究,揭示中国当代文论教材模式更久远的欧美和日本渊源,阐明这一教材模式如何伴随着中国现代文论的萌生而出现,并有力地推进了现代文论的发展,从而成为百年中国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论发展的重要经验与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